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該詩句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絕句》。
該典故為: 一位廚師喜歡在做出的菜中暗含故事句。有人故意為難他:給他兩個忌憚,要他做出暗含一首古詩的菜來。
他做了下面四道菜。 第一道是:兩個煮熟的整蛋黃,周圍撒滿了青蔥。
第二道是:完整的蛋白對開后切成細條,排列成整齊的一列。 第三道是:完整的單皮對開后,撐起來分散地扣在碗底。
第四道是:一些蛋黃仰浮在一碗清湯之上。 【詩文賞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安史之亂發(fā)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只,不覺勾起了鄉(xiāng)愁,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杜甫詩作沉郁頓挫久為人所稱頌,而其詩圣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手法的多樣對詩歌意境的開拓等方面更是為后者所重,詩學杜甫的難計其數(shù),“詩圣”的影響至今不息。
杜甫的詩作,除真寫關(guān)切人世社會的遭遇、變動外,還有不少是通過寫景以達情景相生,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的,現(xiàn)在要賞析的這首《絕句》正屬此例。杜甫平生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但由于當朝李林甫等權(quán)奸的當?shù)溃偌由戏抗僖皇拢顾氖送敬绮诫y行,從此永遠離開了長安,離開了宮廷,歷經(jīng)飄泊,他始終關(guān)心著民生,關(guān)切朝廷,但卻也長久地受著被投閑置散而愁悶滿懷的煎熬。
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飄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嚴武向朝廷舉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諫檢校工部員外郎。
這首絕句就寫在這一期間。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
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
以“鳴”發(fā),黃鸝的啼叫,仿佛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此著一“上”字之妙。
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
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
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煞襁@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jié)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
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
這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少年志向歷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終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人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但同時,以生此頑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來說也表明一種艱難,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況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
故我以為,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皟蓚€”、“一行”,數(shù)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nèi)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要排遣心內(nèi)那久受的投閑置散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
這與《小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以清新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
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此解也似不夠妥帖。
著一“泊”字,實有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義,杜甫用的應(yīng)正是此義。
杜甫的多年飄泊無著。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畢竟已大大消去了。
他對自己一展抱負的信心,他自己應(yīng)該知道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
滁州市瑯琊路小學課外閱讀必背古詩類
四年級上學期小學生必背古詩篇目(后89首)2009、9
班級: 姓名:
41、冬夜讀書示子聿(yù) (南宋 陸游)(蘇教版/第11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2、觀書有感 (南宋 朱熹) (蘇教版/第11冊)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pái huái)。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3、從軍行 (唐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4、從軍行 (唐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45、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46、華山 (宋 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47、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蘇教版/第7冊)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yú)州。
48、竹枝詞 (唐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49、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50、村晚 (宋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yī)。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51、畫眉鳥 (北宋 歐陽修)
百轉(zhuǎn)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52、寒食 (唐 韓翃(hóng)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53、己亥雜詩(一)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54、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5、烏衣巷 (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56、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7、春雪 (唐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58、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59、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岐(qí)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60、塞上/聽吹笛 (唐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qiāng)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第一道:兩個燉黃蛋,上面覆蓋一層清香蔥葉;第二道:把熟蛋白切成小快,排成一行,下面墊上一張青菜葉;第三道:清炒蛋白一小撮;第四道:一碗清湯加調(diào)料,上面浮幾塊彈蛋殼。各配古詩一句,四句連起來是一首七言絕句。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前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故事《用菜做詩》
有位廚師精通詩詞,每做一道菜,都能對出一句優(yōu)美的詩句來。一位秀才故意出難題,給廚師兩個雞蛋,要他做幾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詩。廚師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是兩個純蛋黃,幾根青菜絲;第二道菜是把熟雞蛋切成小塊,排成一字形,下面鋪了一張青菜葉子;第三道菜式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湯,上面漂著四只蛋殼。秀才見了,深表佩服。
這四道菜的詩句就是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