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怎么讀 狻猊讀作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獸。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狻猊是龍生九子之一,它的外貌與獅子相似,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所以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除了出現(xiàn)在香爐上,狻猊還會用作佛座裝飾,最初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jié)跏(jiā)趺(fū)坐或交腳而坐的文殊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 在古代建筑的岔脊上,也有狻猊的形象,這些岔脊上都裝飾著小獸,這些小獸的排列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吉祥獸數(shù)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 垂脊頂端為騎鳳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 要說狻猊,就不能不先說說獅子。獅子是外來之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為大型猛獸。歷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亞洲則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區(qū)是沒有的。狻猊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睍x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薄稜栄拧め尗F》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即獅子也,出西域?!?,兩書成書時間孰早孰晚說法不一,但都沒有對狻猊形象的詳細描述。 自東漢時西域進貢獅子后,名師子。今所知較早的見記載于《漢書·西域傳上》:”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顏師古注云:”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其他官方記錄還見于《后漢書》的章帝記、和帝記、順帝記等處,共計四次。自隋唐及以后又逐漸變成加上反犬旁的師子。 由此可見,狻猊是獅子的古稱,除了龍九子名目中說它屬于龍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獅子。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