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產(chǎn)——芋頭糕(芋粿) 所屬菜系糕點所屬類型 小食 潮汕盛產(chǎn)芋,芋俗稱“芋艿”、“芋頭”,又名芋魁、蹲鴟,屬天南星科,據(jù)說原產(chǎn)于東印度和馬來亞等地。
芋的種類很多,有青芋、簽芋、白芋、九面芋、紫芋等十多種。最有名的要算是潮汕地區(qū)的葛洲芋、蜈田芋、橫洋芋、東寮芋。
芋通過炒、煮、燜、蒸、炸等烹調(diào)手法,可做成反砂芋、蜜浸芋、芋頭 粿、芋頭糕、芋頭餅、魚頭芋等十多道“芋菜”。芋頭粿是潮汕粿品之一;用芋熬制松魚頭或草魚頭,芋香與魚鮮兩味相得益彰,這在潮汕已家喻戶曉。
有人把芋泥、芋酥、反砂芋稱之為“芋味三絕”。 主料:芋頭2,500克 稻米 1,000克 輔料:蝦米 50克 調(diào)料:五香粉 25克 小蔥 25克 胡椒粉 10克 鹽 30克 各適量 步驟1.白芋頭、刨絲、臘腸加叉燒,切小丁,糯米粉加水,制成糯米漿。
2.臘腸加叉燒加油加蝦米,強微波2分鐘,加芋頭絲加鹽,強微波5分鐘。3.加在來米漿覺勻,強微波2分,呈濃稠狀,倒入鋪年糕紙之模型。
4.表面抹平加保鮮膜,強微波15分,倒扣,待涼切塊。 1.將大米(稻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30分鐘,洗凈,磨成稀漿,約2500克;2.選用淀粉性好的芋頭,切成小粒,放在盆里;data-layout=right 3.芋頭粒內(nèi)加入稀漿1250克,精鹽、胡椒粉、五香粉攪勻,倒在墊有濕布的蒸籠上;4.旺火燒沸水鍋,放入蒸籠蒸約40分鐘,至芋粒熟;5.用鏟子將糕面搪平,再將余下的稀漿加清水250毫升攪勻,倒在糕面上,續(xù)蒸10分鐘;6.將蝦米、蔥末撒在糕面再蒸約2分鐘,取出晾涼;7.晾涼后的蒸糕切成約30塊即可。
8.食時再加熱或用油煎。 主料 粘米粉180克 輔料 檳榔芋540克 臘腸2根 調(diào)料 食鹽2小匙 蒜2瓣 水280克 植物油20克 五香粉1/2小匙 黑胡椒粉1/2小匙 五香芋頭糕的做法 1.粘米粉180克+清水280克在碗內(nèi)調(diào)勻成粉漿2.將臘腸蒸熟,切成小顆粒,大蒜切碎,芋頭切成1厘米大小的方形顆粒3.炒鍋內(nèi)放入1大匙植物油,冷油放入蒜頭爆香,加入臘腸粒小火炒香4.放入芋頭塊,加入清水,水量沒過芋頭的量,中小火慢慢炒制5.大火煮開后,加入五香粉1/2小匙,鹽2小匙,黑胡椒粉1/2小匙6.稍攪拌均勻后,調(diào)好的粉漿水(使用前要再次用湯匙攪拌一下,以免沉淀)7.粉漿水全部倒入后,這時要轉(zhuǎn)成小火慢慢煮,一邊煮一邊用鏟子翻底部,以免糊底了8.一直煮到面糊結(jié)塊了,沒有液體裝的面糊,熄火9.在模上刷上一層植物油防粘,將煮好的芋頭漿放入模具中,將芋頭漿一邊拍一邊填平10.放入蒸鍋內(nèi),上汽后中火蒸制40分鐘11.蒸好的芋頭糕不要馬上取出來,一定要等放涼了才取出來12.放涼后的糕,切成長方片即可(切糕的時侯利刀粘點涼水,比較不粘)13.炒鍋燒熱,放入植物油,涼油放入芋頭糕,用中小火煎至表面微焦即可 主料 芋頭4個 赤小豆50克 粘米粉150克 調(diào)料 椰漿200毫升 蜂蜜50克 橄欖油少許 水適量 1.準備所需材料2.芋頭去皮洗凈切丁,臘腸切成小丁,蝦米洗凈瀝干水份3.鍋內(nèi)放油燒熱,將姜、蒜碎炒香4.加入臘腸炒香5.放蝦米炒香6.最后倒入芋頭丁略炒7.加入鹽、白糖、雞精炒勻8.再加入胡椒粉9.繼續(xù)翻炒2分鐘關(guān)火放涼備用10.250克粘米粉倒入盤中11.粘米粉加清水拌至糊狀,再倒入開水調(diào)成生熟漿12.將放涼的芋頭丁倒入生熟漿中13.拌勻14.蒸盤刷上一層食用油15.將拌好的芋頭漿倒入蒸盤中,上鍋大火蒸30分鐘16.30分鐘后撒蔥花放涼后即可切塊食用,剛出鍋切塊會粘刀,放涼后就不會了,煎香后更美味。
主料 芋頭4個 赤小豆50克 粘米粉150克 調(diào)料 椰漿200毫升 蜂蜜50克 橄欖油少許 水適量 步驟1.主要原料集合2.紅豆去雜質(zhì)用清水沖洗干凈,之后用溫?zé)岬乃莅l(fā)至漲大,上蒸鍋蒸熟后備用3.芋艿去皮,切絲4.粘米粉中加入椰漿5.用勺子攪拌至沒有米粉顆粒可流動的糊狀6.之后加入蜂蜜,攪拌均勻7.干凈的玻璃容器,底部四壁刷一層橄欖油8.在底部平鋪一層泡發(fā)好的紅豆9.然后將芋絲平鋪在紅豆上10.倒入調(diào)勻的米粉漿,大概到容器的8分滿11.最后在表層再撒一層紅豆12.在容器玻璃容器上蓋一個盤子或覆一層保鮮膜,蒸鍋內(nèi)放入足量的水,將容器至于蒸鍋中,大火燒開后轉(zhuǎn)中小火蒸制40分鐘;最后,將蒸好的芋絲糕,徹底放涼,入冰箱冷藏2小時左右,倒扣在盤中,即可切塊食用。
以前小的時候,爸爸經(jīng)常叫奶奶買芋頭煮來吃,還說那是什么五谷雜糧,多吃點有營養(yǎng),并且對身體有好處。
“可惡的”是他們每次吃的時候都要叫我也一起吃芋頭,可當(dāng)我看見芋頭那毛茸茸的樣子,心里就不喜歡它,更別說吃了。 當(dāng)我慢慢長大以后,記得是在一個周末的早晨,我們家又煮芋頭了。
可惜的是這次我再也沒能象以前那樣逃過去,在爸爸的逼迫之下,我萬般不愿意的咬了一口那煮熟后被剝了皮看起來光溜溜的芋頭。恩?這是什么味道?甜甜的,香香的,糯糯的,又有點軟軟的,還稍微有那么一點點硬硬的。
好好吃啊,原來芋頭的口感是這么好啊!怪不得爸爸要經(jīng)常買來吃了,因為這芋頭真的太好吃了!經(jīng)過這次吃芋頭的事后,我就開始喜歡上吃芋頭了。
要是家里有一段時間沒買芋頭來吃,我還會主動叫奶奶買芋頭回來煮著吃! 我們家的陽臺很大,奶奶經(jīng)常在陽臺上種些花花草草的,還用過年后廢棄的花盆種了一盆芋頭。這下可好了,終于有機會可以讓我看看那么好吃的東西到底是怎么長大的。
芋頭剛出土的時候,那芽看起來是那般的嬌小和弱不禁風(fēng),小小的葉子,還像個沒營養(yǎng)的寶寶一樣長著黃黃的頭發(fā);到了夏天,芋頭的個子長的可快了,開始瘋了一樣的長,葉片變得寬寬的,肥肥的,大大的,厚厚的;葉片象盾形,葉柄長而肥大,呈綠色或紫紅色;當(dāng)它慢慢長大,它的植株基部就形成短縮莖,并逐漸累積養(yǎng)分,變的肥大起來,形成肉質(zhì)球莖,那球莖部分就是我們俗稱的“芋頭”或“母芋”,它的形狀有球形、卵形、橢圓形或塊狀等等。
做法:
1.把泰國香米洗干凈,泡一個晚上,把泡米的水倒掉。再把米放進攪拌機里,加水。米和水的比例是1比2,因為打出的米漿不能稠,而是要像米湯一樣稀,因為芋頭還會吸掉一部分水分,如果米漿太稠,那么蒸出來的芋頭糕會很硬,口感不好。高速打成米漿
2.荔浦芋頭切丁,香腸切丁。鍋燒熱,放一點點油,把香腸放進去小火慢慢煎出一點油,把芋頭丁放進去,加一點點鹽和五香粉炒香,鹽和五香粉不用多,一點點即可,因為臘腸本身就有咸味了。
3.蒸鍋里放水,燒開。
4.把香腸芋頭丁鋪一層在蛋糕模底層,再把打好的米漿搖晃均勻(因為放置了一會會沉淀的,所以用前搖一搖^_^),倒在模具里,再在上面撒一層香腸芋頭丁。
5.把蛋糕模放進事前燒開的蒸鍋里,中火蒸1個小時。拿出來,
6.待芋頭糕涼了之后撒上炒熟的黑芝麻,然后脫模,熱的時候脫模會弄碎的,切記!
7.吃的時候配上醬汁,好香^_^。
小訣竅:
1 大蔥切碎,李錦記特級頭抽,油,鹽,水
2 鍋燒熱,放油,放蔥小火爆香,加水燒開,放鹽,放頭抽即可。簡單的汁配上香香的芋頭糕,剛好。
1. 八寶鴨是上海名菜,以上海城隍廟老板店烹制最佳,深受食客歡迎。該店原來只經(jīng)營便菜便飯,沒有八寶鴨、八寶雞之類的名菜供應(yīng)。據(jù)說在30年代,有一位老顧客建議該店經(jīng)營此類菜肴。當(dāng)時店里的廚師不知此菜的制法,便到位于市中心的大鴻運飯店買了一只八寶雞回來仿制,用光雞配以栗子、筍丁、腕肝、火腿等輔料,上籠蒸熟。做成后香味四溢,雞肉細嫩味鮮,很受顧客喜愛,不久便聞名全市。后來他們將八寶雞改為八寶鴨,因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容易蒸酥。從那時起直到今天,八寶鴨比八寶雞更為著名;
2. 此八寶鴨的獨特之處,在于不但采用干貝、火腿、腕肝、雞丁、冬菇、冬筍、栗子、糯米、蝦仁、青豆等優(yōu)質(zhì)配料,還一改八寶鴨拆骨的傳統(tǒng)操作法,用背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內(nèi),封好玻璃紙,再上籠蒸制的方法,這樣制作的成品,不但鮮香味特別濃郁,而且形態(tài)豐滿,菜形美觀,再澆上用蒸鴨原鹵調(diào)制的蝦仁和青豆,使成品更豐富多彩,風(fēng)格別具 。 3.糯米八寶鴨,清代宮廷名菜,原是江蘇蘇州地區(qū)的特色菜肴。據(jù)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時的《江南節(jié)次照常膳底檔》記載,‘正月二十五日,蘇州織造普福進糯米鴨子,萬年春燉肉,春筍糟鴨,燕窩雞絲’,其中'糯米八寶鴨‘是當(dāng)時蘇州地區(qū)最著名的傳統(tǒng)名菜,清《調(diào)鼎集》和《桐橋倚棹錄》都記載了’八寶鴨‘一菜及其制法。乾隆時已成為宮廷名菜。
陸績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漢陸績,字公紀,吳郡人。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shù)交好。績六歲時,于九江見術(shù),術(shù)出橘待之。績懷其三枚,及歸拜辭,橘墮地。術(shù)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shù)大奇之。
情到真處,小節(jié)亦關(guān)至行,況六歲之兒,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談也。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白話解釋】
漢朝末年間時候,有個姓陸名績的,表字公紀,是吳郡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jīng)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shù)很要好。
陸績年紀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便會到九江地方去拜見袁術(shù)。袁術(shù)就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暗地里把三個橘子裝在袖子里,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著袁術(shù)拜謝了一回。不料這三個橘子,撲陸的從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術(shù)笑著說,陸郎呀,你來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來偷橘子么。陸績便雙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親的性子,很喜歡吃這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想起帶幾只回去,給母親吃。袁術(shù)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大大的希奇。些東西。
宋揮玉斧 該典故講述的是宋朝與大理國之間厘定邊界的事情。
出自南宋筆記記載,未見于正史。 元跨革囊 1206年(丙寅年),鐵木真統(tǒng)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軍事奴隸制的蒙古汗國。
蒙古貴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諸番,而后形成南北夾攻南宋的戰(zhàn)略。為此,他們先征服大理。
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領(lǐng)10萬大軍,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親自率領(lǐng),南下過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麗江東部,再南攻大理。
是年9月,忽必烈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地點在現(xiàn)在的長江第一灣),渡江后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 望采納,謝謝。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