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000 湖南省 常德市415900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415000是湖南省常德市的郵政編碼,市內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可以用這個郵編的,不過各個鄉(xiāng)鎮(zhèn)也是有自己特定的郵編的,應該優(yōu)先使用自己特定的郵編的。415906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三和鄉(xiāng) 415911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巖咀鄉(xiāng) 415914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新興鄉(xiāng) 415914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滄港鎮(zhèn) 415915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坡頭鎮(zhèn) 415917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文蔚鄉(xiāng) 415918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洲口鎮(zhèn) 415919 湖南省 常德市 漢壽縣 酉港鎮(zhèn)
漢壽縣轄16個鎮(zhèn)、蔣家嘴鎮(zhèn)、巖汪湖鎮(zhèn)、坡頭鎮(zhèn)、酉港鎮(zhèn)、洲口鎮(zhèn)、罐頭嘴鎮(zhèn)、滄港鎮(zhèn)、朱家鋪鎮(zhèn)、太子廟鎮(zhèn)、毓德鋪鎮(zhèn)、崔家橋鎮(zhèn)、軍山鋪鎮(zhèn)、百祿橋鎮(zhèn)、西湖鎮(zhèn)、洋淘湖鎮(zhèn)、龍陽鎮(zhèn)、13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周文廟鄉(xiāng)、鴨子港鄉(xiāng)、文蔚鄉(xiāng)、新興鄉(xiāng)、聶家橋鄉(xiāng)、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xiāng)、豐家鋪鄉(xiāng)、東岳廟鄉(xiāng)、巖嘴鄉(xiāng)、株木山鄉(xiāng)、三和鄉(xiāng)、龍?zhí)稑蜞l(xiāng)、月明潭鄉(xiāng)、大南湖鄉(xiāng)。
不是.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轄武陵、鼎城兩個市轄區(qū),安鄉(xiāng)、漢壽、澧縣、臨澧、桃源、石門6個縣,代管省轄縣級市津市市。面積約1819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225905人(常住人口5717218人)。
五寶山社區(qū)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塔溫敖寶鎮(zhèn)下轄的社區(qū),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1,為鎮(zhèn)中心區(qū)。區(qū)劃代碼為150722110001,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150722。郵政編碼為021000,長途電話區(qū)號為0470 ,車牌號碼為蒙E。五寶山社區(qū)與塔溫敖寶村、大門莊村、富民村、霍日里綽羅村、金鑫村、民興村、新肯西拉金村、萬山莊村、順斯提村、雙青山村、塔北村、奇安哈德村、霍日奇坎村、楚萬山村相鄰。
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卻是滿目荒涼衰敗景象,這樣的景色正寄托著詩人遭貶謫后的身世凄涼之感,乃是以景寫情之篇。
??這首詩雖然極力地描繪了漢壽城遺址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但是格調毫不低沉。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發(fā)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合的框框,首、頷、頸三聯(lián)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荒蕪、破敗的景象,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次。
??“漢壽城邊野草春”點明了“春望”的地點,含蓄而又凝煉地表現(xiàn)漢壽城已是一片廢墟了?!耙安荽骸比肿屓水a生聯(lián)想,如果漢壽不是一片蕪城,還象當年那樣人煙輻輳,無比繁華,春日遲遲,一派生機的話,詩人怎么會用城邊野草剛剛發(fā)芽來描繪它的春色呢。首聯(lián)對句勾勒出來的景物頗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獨沒有人煙。正因為此,詩人用“對”字組合起來的柯、墓、荊、榛之類愈多,便使人愈感荒涼。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本潆m有“牧童”和行人”出現(xiàn),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予田中,說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符人著石麟于陌止。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盼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群尚可注目而已。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本淝宄馗嬖V人們漢壽城今非昔比,當年繁華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敗不堪了。當年指示路途的華表,如今已經被雷電轟擊得半殘,縱橫的斷碑,通體蒙塵,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華,今朝破敗,盡在殘缺華表,斷裂石碑中顯露了出來。詩人不惜耗費大量筆墨大寫特寫這樣的破敗和荒涼,完全是為著尾聯(lián)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的。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則談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即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詩人認為:興和廢不是永恒的,不變的;而是有興就有廢,有廢就有興,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的。這正如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樣,是具有樸素辯證法觀點的。
常德市最大鎮(zhèn),一共有一十七個
如下:
鼎城區(qū)蒿子港鎮(zhèn)、灌溪鎮(zhèn)、祝豐鎮(zhèn)
安鄉(xiāng)縣黃山頭鎮(zhèn)
漢壽縣罐頭嘴鎮(zhèn)、太子廟鎮(zhèn)、西湖鎮(zhèn)
澧縣大堰垱鎮(zhèn)
臨澧縣合口鎮(zhèn)、新安鎮(zhèn)
桃源縣陬市鎮(zhèn)、漆河鎮(zhèn)、桃花源鎮(zhèn)
石門縣蒙泉鎮(zhèn)、皂市鎮(zhèn)、壺瓶山鎮(zhèn)
津市市新洲鎮(zhèn)
常德漢壽縣轄16個鎮(zhèn)(蔣家嘴鎮(zhèn)、巖汪湖鎮(zhèn)、坡頭鎮(zhèn)、酉港鎮(zhèn)、洲口鎮(zhèn)、罐頭嘴鎮(zhèn)、滄港鎮(zhèn)、朱家鋪鎮(zhèn)、太子廟鎮(zhèn)、毓德鋪鎮(zhèn)、崔家橋鎮(zhèn)、軍山鋪鎮(zhèn)、百祿橋鎮(zhèn)、西湖鎮(zhèn)、洋淘湖鎮(zhèn)、龍陽鎮(zhèn)),13個鄉(xiāng)(周文廟鄉(xiāng)、鴨子港鄉(xiāng)、文蔚鄉(xiāng)、新興鄉(xiāng)、聶家橋鄉(xiāng)、豐家鋪鄉(xiāng)、東岳廟鄉(xiāng)、巖嘴鄉(xiāng)、株木山鄉(xiāng)、三和鄉(xiāng)、龍?zhí)稑蜞l(xiāng)、月明潭鄉(xiāng)、大南湖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xiāng))漢壽古稱索縣,東漢時期取“漢朝江山、萬壽無疆”之意始有漢壽之名。漢壽縣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濱,現(xiàn)為常德市轄縣,全縣總面積2021平方公里,民族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錫伯族、彝族、布依族、瑤族等15個,其中,少數(shù)民族占總人口的2.07%。漢壽縣東臨益陽市,西靠常德城,南銜桃江縣,北瀕洞庭湖,距省會長沙百余公里。境內沅水、澧水通江達海,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穿境而過,319國道橫貫東西,省道S205線縱穿南北,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
常德漢壽縣轄16個鎮(zhèn)(蔣家嘴鎮(zhèn)、巖汪湖鎮(zhèn)、坡頭鎮(zhèn)、酉港鎮(zhèn)、洲口鎮(zhèn)、罐頭嘴鎮(zhèn)、滄港鎮(zhèn)、朱家鋪鎮(zhèn)、太子廟鎮(zhèn)、毓德鋪鎮(zhèn)、崔家橋鎮(zhèn)、軍山鋪鎮(zhèn)、百祿橋鎮(zhèn)、西湖鎮(zhèn)、洋淘湖鎮(zhèn)、龍陽鎮(zhèn)),13個鄉(xiāng)(周文廟鄉(xiāng)、鴨子港鄉(xiāng)、文蔚鄉(xiāng)、新興鄉(xiāng)、聶家橋鄉(xiāng)、豐家鋪鄉(xiāng)、東岳廟鄉(xiāng)、巖嘴鄉(xiāng)、株木山鄉(xiāng)、三和鄉(xiāng)、龍?zhí)稑蜞l(xiāng)、月明潭鄉(xiāng)、大南湖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xiāng))
截止到2015年,益陽市下轄3縣(安化、桃江、南縣)、1縣級市(沅江)。
2005年,湖南沅江的北大鄉(xiāng)與雙豐鄉(xiāng)、南大膳鎮(zhèn)合并設立南大膳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南大膳)。
益陽,別名“銀城”、“麗都”,“羽毛球之鄉(xiāng)” ,為湖南省地級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南岸,地處湖南省北部,居雪峰山的東端及其余脈帶,是環(huán)洞庭湖生態(tài)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長株潭3+5城市群之一,先后獲得省級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等稱號,自古是江南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
擴展資料
949年湖南各地相繼解放,國民黨政府在湖南的統(tǒng)治宣告結束,各行政督察區(qū)的建置隨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省臨時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后,湖南省設1個省轄市、10個專區(qū)。專區(qū)設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關。益陽專區(qū)于1949年8月成立,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關區(qū),轄益陽、安化、湘鄉(xiāng)、寧鄉(xiāng)、沅江、漢壽6縣。
1950年3月,益陽縣城關區(qū)改為益陽城關區(qū),升為縣級;同年9月,建立益陽市,直屬益陽專署領導。1951年4月,省政府執(zhí)行中共中央關于“在100萬人口左右的大縣,領導困難,可以劃小”的指示,析湘鄉(xiāng)縣第九、十區(qū),安化縣第三、四區(qū)和蘭田鎮(zhèn),以及邵陽、新化縣部分地域,置蘭田縣;析湘鄉(xiāng)縣第三、六、七區(qū),置永峰縣。
同年七月,析益陽縣第六、七、八、九、十一區(qū),置桃江縣,均屬益陽專區(qū)管轄。當時,全區(qū)共轄9縣、1市。南縣則屬常德專區(qū)。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qū)建置撤銷,原轄寧鄉(xiāng)縣劃屬湘潭專區(qū),湘鄉(xiāng)、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qū),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qū),歷時10年。其間,益陽市于1953年4月改為省轄市,授權常德專署領導,1958年7月改為益陽縣領導,但1961年復改專區(qū)轄市,仍由常德專署領導。
1962年12月,恢復益陽專區(qū)建置,專員公署駐益陽市桃花侖,轄南縣、沅江、華容、益陽、寧鄉(xiāng)、桃江、安化7縣和益陽市。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茶盤洲、錢糧湖6個國營農場,同時劃歸益陽專區(qū)管轄。
1964年9月,華容縣及錢糧湖農場劃歸岳陽專區(qū)。
1968年,益陽專區(qū)改稱益陽地區(qū)。
1983年7月,寧鄉(xiāng)縣劃屬長沙市。至此,全區(qū)轄益陽、桃江、安化、沅江、南縣和益陽市,及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紅、茶盤洲5個國營農場和大通湖漁場。
1994年3月,國務院批準撤銷益陽地區(qū),設立地級益陽市;5月,新的中共益陽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中共益陽市第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原益陽縣、益陽市分別以資水為界,以南改為赫山區(qū),以北改為資陽區(qū)。
7月1日,“益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益陽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益陽市委員會”正式掛牌。從此標志著地級益陽市的成立。益陽市轄3縣(南縣、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區(qū)(赫山、資陽)、5大國營農場(大通湖、北洲子、金盤、千山紅、茶盤洲)和大通湖漁場。
2000年12月18日,中共大通湖區(qū)委員會、大通湖區(qū)管委會成立。5大國營農場撤銷。場部所在地改設建置鎮(zhèn)。大通湖區(qū)由大通湖、北洲子、金盤、千山紅4大國營農場合并而成;茶盤洲農場改茶盤洲鎮(zhèn)劃歸沅江市管轄。市轄境包括3縣、1市、3區(qū)(赫山、資陽、大通湖)。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益陽
百度百科—沅江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