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最多的市是敦煌市。具體如下:民間文學(xué)
(共計7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chēng)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天祝土族《格薩爾》西北民族大學(xué)
2Ⅰ-2隴東紅色歌謠慶陽(yáng)市
3Ⅰ-3肅南裕固族口頭文學(xué)與語(yǔ)言張掖市肅南縣
4Ⅰ-4東鄉族口頭文學(xué)與語(yǔ)言臨夏州東鄉縣
5Ⅰ-5保安族口頭文學(xué)與語(yǔ)言臨夏州積石山縣
6Ⅰ-6河西寶卷(武威寶卷張掖寶卷酒泉寶卷)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
7Ⅰ-7東鄉族小經(jīng)文與民間敘事長(cháng)詩(shī) 《米拉尕黑》西北民族大學(xué)
民間音樂(lè )
(共計8項)
8Ⅱ-1敦煌藝術(shù)-音樂(lè )技藝研承敦煌研究院
9Ⅱ-2花兒(蓮花山花兒會(huì )松鳴巖花兒會(huì ) 二郎山花兒會(huì ) 新城花兒會(huì ) 張家川花兒會(huì ))臨夏州康樂(lè )縣臨夏州和政縣定西市岷縣甘南州臨潭縣天水市張家川縣
10Ⅱ-3佛宮音樂(lè )"道得爾" 甘南州
11Ⅱ-4清水縣道教音樂(lè )縣天水市清水縣
12Ⅱ-5嗩吶藝術(shù) 慶陽(yáng)市西峰區、環(huán)縣
13Ⅱ-6裕固族民歌張掖市肅南縣
14Ⅱ-7天祝藏族華銳民歌武威市天祝縣
15Ⅱ-8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民間舞蹈
(共計13項)
16Ⅲ-1敦煌藝術(shù)-舞蹈技藝研承敦煌研究院
17Ⅲ-2高高蹺蘭州市永登縣
18Ⅲ-3蘭州太平鼓舞 蘭州市
19Ⅲ-4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Ⅲ-5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縣
21Ⅲ-6荷花舞 慶陽(yáng)市西峰區
22Ⅲ-7巴當舞 定西市岷縣
23Ⅲ-8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Ⅲ-9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縣
25Ⅲ-10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縣
26Ⅲ-11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縣
27Ⅲ-12儺舞(文縣儺舞-池歌晝 永靖縣儺舞 西固軍儺)隴南市文縣臨夏州永靖縣蘭州市西固區
28Ⅲ-13鍋莊舞 甘南州
傳統戲劇
(共計8項)
29Ⅳ-1道情戲省隴劇院、慶陽(yáng)市
30Ⅳ-2皮影戲(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 隴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戲 天水皮影戲)慶陽(yáng)市環(huán)縣隴南市蘭州市永登縣天水市
31Ⅳ-3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縣曲子戲 秦安老調通渭縣小曲)酒泉敦煌市平?jīng)鍪腥A亭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
32Ⅳ-4秦腔 省秦劇團
33Ⅳ-5燈盞頭戲 平?jīng)鍪徐`臺縣
34Ⅳ-6"南木特"藏戲 甘南州
35Ⅳ-7高山戲 隴南市武都區
36Ⅳ-8玉壘花燈戲 隴南市文縣
?
甘肅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曲藝
(共計8項)
37Ⅴ-1蘭州鼓子 蘭州市
38Ⅴ-2賢孝(涼州賢孝 河州賢孝)武威市涼州區臨夏州臨夏市
39Ⅴ-3回族宴席曲 臨夏州
40Ⅴ-4春官歌演唱(平?jīng)鲠轻即汗俑柩莩骱涂h春官歌演唱)平?jīng)鍪嗅轻紖^隴南市西和縣
41Ⅴ-5阿肯彈唱 酒泉市阿克塞縣
42Ⅴ-6藏族民間彈唱 甘南州瑪曲縣
43Ⅴ-7南梁說(shuō)唱 慶陽(yáng)市華池縣
44Ⅴ-8甘南"則肉"演唱 甘南州
民間雜技與競技
(共計2項)
45Ⅵ-1高抬 平?jīng)鍪星f浪縣
46Ⅵ-2萬(wàn)人扯繩賽 甘南州臨潭縣
民間美術(shù)
(共計8項)
47Ⅶ-1敦煌藝術(shù)-美術(shù)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Ⅶ-2夜光杯雕(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酒泉市天水市武山縣
49Ⅶ-3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Ⅶ-4磚雕 臨夏州臨夏縣
51Ⅶ-5慶陽(yáng)香包繡制 慶陽(yáng)市
52Ⅶ-6木版窗花年畫(huà) 定西市岷縣
53Ⅶ-7剪紙 慶陽(yáng)市、平?jīng)鍪小⒍ㄎ魇小⑻焖小足y市、張掖市、蘭州市
54Ⅶ-8馬尾編荷包 平?jīng)鍪星f浪縣
傳統手工技藝
(共計13項)
55Ⅷ-1敦煌古樂(lè )器制作技藝研承敦煌研究院
56Ⅷ-2天水雕漆制作技藝 天水市秦州區
57Ⅷ-3洮硯制作技藝(岷縣洮硯制作技藝 卓尼縣洮硯制作技藝 臨潭縣洮硯制作技藝)定西市岷縣甘南州卓尼縣甘南州臨潭縣
58Ⅷ-4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臨夏州積石山縣
59Ⅷ-5東鄉族搟氈技藝 臨夏州東鄉縣
60Ⅷ-6刻葫蘆(臨夏刻葫蘆 蘭州刻葫蘆)臨夏州臨夏市蘭州市
61Ⅷ-7甘谷脊獸制作技藝 天水市甘谷縣
62Ⅷ-8肅北縣蒙古族馬頭琴制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3Ⅷ-9肅北雪山蒙古族馬上用具制作技藝酒泉市肅北縣
64Ⅷ-10舟曲縣織錦帶甘南州舟曲縣
65Ⅷ-11夏河金屬飾品制作技藝 甘南州夏河縣
66Ⅷ-12蘭州青城水煙制作技藝 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
67Ⅷ-13蘭州黃河大水車(chē)制作技藝 蘭州市
傳統醫藥
(共計2項)
68Ⅸ-1靈臺縣皇甫謐針灸術(shù) 平?jīng)鍪徐`臺縣
69Ⅸ-2藏醫藥 甘南州
民俗
(共計16項)
70Ⅹ-1博峪采花節 甘南州舟曲縣
71Ⅹ-2夏河縣香浪節 甘南州夏河縣
72Ⅹ-3乞巧節 隴南市西和縣
73Ⅹ-4合水面塑風(fēng)俗 慶陽(yáng)市合水縣
74Ⅹ-5蘭州羊皮筏子 蘭州市
75Ⅹ-6隴東窯洞民居文化 慶陽(yáng)市
76Ⅹ-7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 酒泉市肅北縣
77Ⅹ-8裕固族人生禮儀 張掖市肅南縣
78Ⅹ-9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Ⅹ-10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縣
80Ⅹ-11西王母祭典 平?jīng)鍪袥艽h
81Ⅹ-12公劉祭典慶陽(yáng)市西峰區
82Ⅹ-13插箭節 甘南州
83Ⅹ-14"※"字燈會(huì )金昌市
84Ⅹ-15周祖祭典 慶陽(yáng)市慶城縣
85Ⅹ-16拉扎節 定西市臨洮縣
第二批
第二批甘肅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共計88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chēng) 申報地區或單位
民間文學(xué)
(共計3項)
1 Ⅰ—1 《格薩爾》 甘南州瑪曲縣
2 Ⅰ—2 岷縣寶卷 定西市岷縣
3 Ⅰ—3 康縣木籠歌 隴南市康縣
民間音樂(lè )
(共計9項)
4 Ⅱ—1 隴東民歌 平?jīng)鍪谐缧趴h
慶陽(yáng)市環(huán)縣
慶陽(yáng)市華池縣
5 Ⅱ—2 兩當號子 隴南市兩當縣
6 Ⅱ—3 康縣鑼鼓草 隴南市康縣
7 Ⅱ—4 康南毛山歌 隴南市康縣
8 Ⅱ—5 嗩吶藝術(shù) 武威市民勤縣
隴南市康縣
天水市秦州區
9 Ⅱ—6永昌曲子金昌市永昌縣
10 Ⅱ—7 卓尼土族民歌甘南州卓尼縣
11 Ⅱ—8 臨洮花兒定西市臨洮縣
12 Ⅱ—9甘州小調張掖市甘州區
民間舞蹈
(共計17項)
13Ⅲ—1慶城徒手秧歌 慶陽(yáng)市慶城縣
14Ⅲ—2酒泉“福祿車(chē)”酒泉市肅州區
15Ⅲ—3宕昌羌儺舞 隴南市宕昌縣
16Ⅲ—4民樂(lè )頂碗舞 張掖市民樂(lè )縣
17Ⅲ—5天祝土族安召 武威市天祝縣
18Ⅲ—6道臺獅子 蘭州市榆中縣
19Ⅲ—7馬銜山秧歌 蘭州市榆中縣
20Ⅲ—8太符燈舞 蘭州市榆中縣
21Ⅲ—9和政秧歌 臨夏州和政縣
22Ⅲ—10 河州北鄉秧歌 臨夏州永靖縣
23Ⅲ—11 節子舞 金昌市永昌縣
24Ⅲ—12 “哈欽木”甘南州合作市
25Ⅲ—13 拉卜楞民間舞 甘南州夏河縣
26Ⅲ—14秦州夾板舞 天水市秦州區
27Ⅲ—15 臨洮儺舞 定西市臨洮縣
28Ⅲ—16 秦州鞭桿舞 天水市秦州區
29Ⅲ—17 黃河戰鼓 白銀市白銀區
傳統戲劇
(共計7項)
30 Ⅳ—1 木偶戲慶陽(yáng)市正寧縣
酒泉市瓜州縣
31Ⅳ—2皮影戲張掖市民樂(lè )縣
武威市涼州區
白銀市會(huì )寧縣
32Ⅳ—3隴南高山劇隴南市
33 Ⅳ—4 邵家班子木偶戲張掖市甘州區
34 Ⅳ—5 涼州半臺戲武威市涼州區
35 Ⅳ—6 西廂調蘭州市榆中縣
白銀市白銀區
36 Ⅳ—7民勤小曲戲武威市民勤縣
曲藝
(共計6項)
37 Ⅴ—1 蘭州太平歌 蘭州市安寧區
蘭州市皋蘭縣
38 Ⅴ—2 河州平弦 臨夏州臨夏市
39 Ⅴ—3 甘谷道情 天水市甘谷縣
40 Ⅴ—4 秦州小曲 天水市秦州區
41 Ⅴ—5 春官歌演唱 隴南市禮縣
42 Ⅴ—6 河池小曲 隴南市徽縣
民間雜技與競技
(共計2項)
43 Ⅵ—1 崆峒派武術(shù) 平?jīng)鲠轻嘉奈鋵W(xué)校
44 Ⅵ—2 秦腔獠牙特技表演 張掖市高臺縣
民間美術(shù)
(共計10項)
45 Ⅶ—1 西峰泥塑 慶陽(yáng)市西峰區
46 Ⅶ—2 石雕藝術(shù) 慶陽(yáng)市寧縣
慶陽(yáng)市合水縣
47 Ⅶ—3 剪紙 酒泉市瓜州縣
酒泉市敦煌市
天水市清水縣
定西市通渭縣
白銀市會(huì )寧縣
48 Ⅶ—4 木雕 甘南州卓尼縣
隴南市武都區
天水市武山縣
天水市秦州區
酒泉市金塔縣
49 Ⅶ—5紅古刺繡 蘭州市紅古區
50 Ⅶ—6 天水鴻盛社秦腔臉譜 天水市秦州區
51 Ⅶ—7 天水竹雕 天水市秦州區
52 Ⅶ—8 水陸畫(huà) 武威市涼州區
定西市臨洮縣
53 Ⅶ—9 阿克塞哈薩克族刺繡 酒泉市阿克塞縣
54 Ⅶ—10 臨夏穆斯林建筑藝術(shù) 臨夏州
傳統手工技藝
(共計18項)
55 Ⅷ—1 西峰陶塑技藝 慶陽(yáng)市西峰區
56 Ⅷ—2 寧縣皮影雕刻技藝 慶陽(yáng)市寧縣
57 Ⅷ—3 王錄拉板糖制作技藝 慶陽(yáng)市正寧縣
58 Ⅷ—4 平?jīng)黾埧棶?huà)工藝 平?jīng)黾埧棶?huà)社
59 Ⅷ—5 安口陶瓷制作技藝 平?jīng)鍪腥A亭縣
60 Ⅷ—6 敦煌彩塑制作技藝 敦煌文化學(xué)會(huì )
61 Ⅷ—7 禮縣井鹽制作工藝 隴南市禮縣
62 Ⅷ—8 竹籃寨泥玩具制作技藝 隴南市成縣
63 Ⅷ—9 寺臺造紙術(shù) 隴南市康縣
64 Ⅷ—10 紅古黑陶制作技藝 蘭州市紅古區
65 Ⅷ—11東鄉族釘匠工藝 臨夏州東鄉縣
66 Ⅷ—12 永靖王氏鐵器鑄造技藝 臨夏州永靖縣
67 Ⅷ—13 永靖白塔鄉古建筑藝術(shù) 臨夏州永靖縣
68 Ⅷ—14 通渭脊獸制作技藝 定西市通渭縣
69 Ⅷ—15 通渭草編技藝 定西市通渭縣
70 Ⅷ—16 鐵芯子制作技藝 蘭州市西固區
蘭州市皋蘭縣
71 Ⅷ—17 秦安麥稈編技藝 天水市秦安縣
72 Ⅷ—18 裕固族皮雕技藝 張掖市肅南縣
傳統醫藥
(共計1項)
73 Ⅸ—1 華銳藏醫藏藥 武威市天祝縣
民俗
(共計15項)
74 Ⅹ—1 阿克塞哈薩克族氈房 酒泉市阿克塞縣
75 Ⅹ—2天祝土族婚俗 武威市天祝縣
76 Ⅹ—3 七月官神 蘭州市榆中縣
77 Ⅹ—4 蘭州清湯牛肉面 蘭州市城關(guān)區
78 Ⅹ—5 正月十九迎婆婆 甘南州舟曲縣
79 Ⅹ—6 藏族服飾 甘南州
武威市天祝縣
80 Ⅹ—7 甘南藏族婚禮 甘南州夏河縣
81 Ⅹ—8 秦安女?huà)z祭祀儀式 天水市秦安縣
82 Ⅹ—9 青苗會(huì ) 定西市岷縣
83 Ⅹ—10 蘭州“天把式”蘭州市皋蘭縣
84 Ⅹ—11 窯街“福”字燈會(huì ) 蘭州市紅古區
85 Ⅹ—12 九宮八卦燈會(huì ) 定西市岷縣
86 Ⅹ—13 金塔黃河燈會(huì ) 武威市涼州區
87 Ⅹ—14 裕固族剪馬鬃 張掖市肅南縣
88 Ⅹ—15 裕固族祭鄂博 張掖市肅南縣
第三批
第三批甘肅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chēng)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一、民間文學(xué)(共計11項)
1
Ⅰ-1
《馬五哥與尕豆妹》
臨夏州臨夏縣
2
Ⅰ-2
《甘冬兒和楊達爾》
武威市古浪縣
趙姓堂號
天水堂:以其地望天水郡而立此堂。
“琴鶴堂”:宋朝時(shí)殿中侍御史趙忭是個(gè)清廉愛(ài)民的好官,人稱(chēng)“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shí)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lè )業(yè),就高興地彈琴取樂(lè )。他養了一只鶴,時(shí)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么東西都沒(méi)有,只有一琴一鶴。趙氏還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渙”等為堂號。
天水旅游景國家3A級及以上景區就有11個(gè),其中5A級1個(gè)(天水麥積山風(fēng)景名勝區),4A級7個(gè)(伏羲廟 、南郭寺 、玉泉觀(guān) 、甘谷大象山 、武山水簾洞景區 、秦安縣鳳山景區 、張家川回鄉風(fēng)情園景區),3A級3個(gè)(清水溫泉度假村、武山木梯寺景區、武山臥牛山景區)等等更多天水旅游景區。
天水麥積山石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伏羲廟是人文始祖伏羲誕生地,華夏祭祖圣地國家4A級景點(diǎn),位于天水市區西關(guān)伏羲路。甘谷大象山4A位于甘谷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腳石級而上至巔。南郭寺4A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這里樹(shù)木蔥蘢,古柏參天,風(fēng)景優(yōu)美,鳥(niǎo)語(yǔ)花香,為天水的八景之一。天水玉泉觀(guān) 4A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臺地而建。中軸線(xiàn)自下而上,有山門(mén),遇仙橋、通仙橋、青龍殿、白……等。武山水簾洞 4A在甘肅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的鐘樓山峽谷內。秦安鳳山景區4A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鳳山上,主要有鳳山森林公園、泰山廟、青蓮念佛堂三部分組成。張家川回鄉風(fēng)情園4A是甘肅東南部惟一的回族聚居區。姜維文化園3A位于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村,主要文化遺存有姜維紀念館(姜公祠)、姜維墓、姜維母子洞、將軍嶺等。臥牛山森林公園 3A位于小隴山林業(yè)實(shí)驗局灘歌林場(chǎng)境內等等。
甘谷紅軍長(cháng)征紀念館位于甘谷縣城東環(huán)路,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紀念館以實(shí)物、圖片、資料等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了紅軍長(cháng)征在甘谷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
秦安解放紀念館成立于2012年8月1日,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位于縣城南街。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位于秦州區城南五里處的慧音山巔,坐南面北,東側為風(fēng)景秀美的南郭寺景區,為一進(jìn)二院式仿古建筑風(fēng)格。
紅軍長(cháng)征強渡渭河紀念館分三個(gè)單元四個(gè)章節,由中央紅軍三大主力先后過(guò)境武山、武山早期黨組織建設、武山縣工委領(lǐng)導下的武山起義和武山東梁渠四個(gè)部分組成。
甘谷紅軍長(cháng)征紀念館位于甘谷縣城東環(huán)路,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紀念館以實(shí)物、圖片、資料等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了紅軍長(cháng)征在甘谷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
秦安解放紀念館成立于2012年8月1日,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位于縣城南街。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位于秦州區城南五里處的慧音山巔,坐南面北,東側為風(fēng)景秀美的南郭寺景區,為一進(jìn)二院式仿古建筑風(fēng)格。
紅軍長(cháng)征強渡渭河紀念館分三個(gè)單元四個(gè)章節,由中央紅軍三大主力先后過(guò)境武山、武山早期黨組織建設、武山縣工委領(lǐng)導下的武山起義和武山東梁渠四個(gè)部分組成。
天水旅游景國家3A級及以上景區就有11個(gè),其中5A級1個(gè)(天水麥積山風(fēng)景名勝區),4A級7個(gè)(伏羲廟 、南郭寺 、玉泉觀(guān) 、甘谷大象山 、武山水簾洞景區 、秦安縣鳳山景區 、張家川回鄉風(fēng)情園景區),3A級3個(gè)(清水溫泉度假村、武山木梯寺景區、武山臥牛山景區)等等更多天水旅游景區。
天水麥積山石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伏羲廟是人文始祖伏羲誕生地,華夏祭祖圣地國家4A級景點(diǎn),位于天水市區西關(guān)伏羲路。甘谷大象山4A位于甘谷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腳石級而上至巔。南郭寺4A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這里樹(shù)木蔥蘢,古柏參天,風(fēng)景優(yōu)美,鳥(niǎo)語(yǔ)花香,為天水的八景之一。天水玉泉觀(guān) 4A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臺地而建。中軸線(xiàn)自下而上,有山門(mén),遇仙橋、通仙橋、青龍殿、白……等。武山水簾洞 4A在甘肅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的鐘樓山峽谷內。秦安鳳山景區4A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鳳山上,主要有鳳山森林公園、泰山廟、青蓮念佛堂三部分組成。張家川回鄉風(fēng)情園4A是甘肅東南部惟一的回族聚居區。姜維文化園3A位于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村,主要文化遺存有姜維紀念館(姜公祠)、姜維墓、姜維母子洞、將軍嶺等。臥牛山森林公園 3A位于小隴山林業(yè)實(shí)驗局灘歌林場(chǎng)境內等等。
答:紅色教育基地有:天水伏義廟,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天水成紀博物館。
長(cháng)治能吃好玩的地方挺多的,壺關(guān)的太行山大峽谷,景區自然風(fēng)光宜人,平順的天脊山、襄垣的天堂山,地貌奇特,植被多樣都是天然氧吧。
襄垣的東湖、漳澤濕地公園讓你感受靜藍天水的美。除此之外長(cháng)治紅色旅游比如武鄉八路軍紀念館、黎城的黃崖洞等。到長(cháng)子的方興采摘園也可體驗一下采摘收獲的樂(lè )趣。
甘谷紅軍長(cháng)征紀念館位于甘谷縣城東環(huán)路,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紀念館以實(shí)物、圖片、資料等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了紅軍長(cháng)征在甘谷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
秦安解放紀念館成立于2012年8月1日,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位于縣城南街。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位于秦州區城南五里處的慧音山巔,坐南面北,東側為風(fēng)景秀美的南郭寺景區,為一進(jìn)二院式仿古建筑風(fēng)格。
紅軍長(cháng)征強渡渭河紀念館分三個(gè)單元四個(gè)章節,由中央紅軍三大主力先后過(guò)境武山、武山早期黨組織建設、武山縣工委領(lǐng)導下的武山起義和武山東梁渠四個(gè)部分組成。
1)趙壹, 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yáng)郡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著(zhù)名辭斌家,活動(dòng)在靈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維,(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shí)蜀國將領(lǐng)。
3)董卓,(他是個(gè)聲譽(yù)不太好的人,不過(guò)也是個(gè)名人) 字仲穎,東漢時(shí),隴西臨兆 (今甘肅天水)人。
4)李廣,(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
5)苻堅,(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陽(yáng)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十六國時(shí)期前秦皇帝。
6)趙充國,(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境內)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縣)。西漢名將。
7) 段會(huì )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漢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人。曾兩任西域都護,四次專(zhuān)使烏孫,是西漢后期著(zhù)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秦國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唐代大詩(shī)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zhù)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李世民是唐朝開(kāi)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陜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學(xué)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12)鄧寶珊(1894—1968),甘肅天水市人,著(zhù)名的愛(ài)國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領(lǐng)導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軍政委員會(huì )委員,國防委員會(huì )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cháng),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huì )常委等,他還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贛州會(huì )昌山
0 1 .
會(huì )昌山由毛澤東的詞《清平樂(lè )·會(huì )昌》而得名,相較于井岡山、瑞金等紅色旅游景點(diǎn)中,好像不是那么出眾。其實(shí),這里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風(fēng)光明媚,鳥(niǎo)語(yǔ)花香,自古就是人們避暑休閑的游覽勝地。
1927年8月30日凌晨,南昌八一起義部隊南下與國民黨軍隊在此展開(kāi)激戰,周恩來(lái)、朱德、葉挺、劉伯承、賀龍、陳賡等多位元勛參加了戰斗,這是南昌起義軍南下途中一次大捷,在中共軍事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會(huì )昌山由此被稱(chēng)為“軍旗飄揚的地方”。
宜春百丈山
0 2 .
奉新百丈山景區位于修水、銅鼓、宜豐、奉新四縣交界的贛西北山區,是中國佛教“天下清規”發(fā)祥地,中國佛教十大古寺廟之一的百丈禪寺就坐落于此。
境內山清水秀、林木郁蔥,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實(shí)為“天然氧吧”。氣溫常年偏低,是避暑的勝地,素有“小廬山”之稱(chēng)。
上饒九仙湖
0 3 .
九仙湖位于上饒市廣豐區,景區山水相依,島嶼星羅棋布,聚散有致,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pán),湖面開(kāi)闊處煙波浩渺,湖灣深處曲折深邃,變幻莫測,景色絢麗多彩。
此外,九仙湖還是一個(gè)極佳的避暑勝地。景區山青水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在秋老虎大肆發(fā)威的江西,是難得的天然氧吧、涼吧。
撫州滸灣古鎮
0
4.
撫州金溪的滸灣古鎮被譽(yù)為“朝庭漕倉,贛東商埠,江南書(shū)鄉”,古鎮是明清時(shí)期的雕版印刷中心,其中“貢試紙棧”更是保存每年科舉考試專(zhuān)用紙的地方,屬于國家重點(diǎn)保護倉庫。
古鎮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多達上千座,擁有“舊學(xué)山房”、“淑石山房”、“天水世家”、“魯國舊第”、“京兆世家”、“集宿”門(mén)、“迎燕”門(mén)等一大批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新余水北草原
0 5 .
如果去不了內蒙古,那么就來(lái)新余吧。新余水北大草原是一片面積幾千多畝的江南丘陵草原,草原地勢開(kāi)闊,翠草連綿起伏,盡管沒(méi)有一望無(wú)邊的遼闊,但也足有綠波萬(wàn)傾之氣勢。
停留在這方未開(kāi)發(fā)的靜謐之地,既可以近觀(guān)水邊馬兒低頭吃草,水鴨戲水;也可以坐在草灘上,靜靜欣賞日落余輝映滿(mǎn)天。在星空下,支一頂帳篷,體味席地而坐的曠野浪漫。
萍鄉楊岐山
0 6 .
楊岐山四時(shí)秀色,氣候宜人,素有“二十四景”之稱(chēng)。山中的“普通寺”,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下一大支派—楊岐宗祖庭,自唐至明清,香火鼎盛不衰。其中,孽龍洞景區是來(lái)楊岐山不得不打卡的地方。
孽龍洞,是一個(gè)形成于1.8億年前海相石灰巖層的天然溶洞,是全國喀斯特地貌中不可多得的巖溶奇觀(guān),被譽(yù)為“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shù)長(cháng)廊”。
吉安白水仙
0 7 .
在井岡山南面的遂川縣,有一處叫白水仙的地方,這里有近30余處瀑布,且各有特色。傾流而下的瀑布,絕美大氣,甚至可以與廬山之景比美。這里沒(méi)有了城市的喧囂,也沒(méi)有了鬧市的“浮塵”,只有“云自無(wú)心水自閑”的翠綠景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3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