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黃砂直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塞上胡宿漢家神箭定天山,煙火相望萬里間.契利請盟金匕酒,將軍歸臥玉門關.云沈老上妖氛斷,雪照回中探騎閑.五餌已行王道勝,絕無刁斗至闐顏.送劉司直赴安西王維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送平澹然判官王維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黃云斷春色,畫角起邊愁.瀚海經年到,交河出塞流.須令外國使,知飲月氏頭.還告訴你點資料:玉門關和陽關玉門關和陽關是漢代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兩個著名大關,因兩關均處在古絲綢之路上,又因許多詩人對此進行過詠唱,所以,在中國乃至世界知名度都很高.玉門關為漢武帝時設置,因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的西北方向約40公里的小方盤城,現(xiàn)存的玉門關古城堡被沙阜環(huán)繞著,它的北面為北山,北山南側為疏勒河下游.在古城堡北墻外邊數十米處有一堿湖,漢代長城由此橫向西北.玉門關的城堡呈方形,均為黃土夯筑而成.四垣完整,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米,垣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門,總面積630余平方米.在漢代,為都尉的治所,是中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對中國的對外交通、文化、經濟交流都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唐代詩人王之煥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千古絕唱,使玉門關聲譽遠播.漢代,在玉門關這條古道上,在玉門關的關前關后,曾發(fā)生過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6000余騎、帶數萬之眾,進攻遠在蔥嶺以西的大宛國,途中所經各國均堅守城門,不肯給補充給養(yǎng),攻之又不能下.漢軍只好一路征戰(zhàn),待行至大宛東界時,已成只有數千人的疲憊之師.李廣利自忖無法取勝,與左右商議,決定班師回國,待回到敦煌時,因勞師遠征,中途艱辛,士兵已死亡十之八九.李廣利上書給朝廷說,道路太遠,缺乏糧食,士兵不患戰(zhàn)而患饑.且人少,不足以去取大宛.建議暫且罷兵,以后招募人馬再次西進.漢武帝大怒,派人把守玉門關.并下令說,如果有一軍卒敢進入玉門關,立即斬首.李廣利甚為恐懼,只得留守敦煌.對此,宋代女詩人張玉娘為此鳴不平,有詩曰:“為國勞戎事,迢迢出玉關.虎帳春風遠,鎧甲清霜寒”.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生活了31年.當他70歲的時候,上書請求返回內地,他說,雖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可見當時人是把玉門關視為內地家鄉(xiāng)之象征的.唐代詩人戴叔倫對此似乎境界更高,有詩云:“愿將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其報效國家的意志更為可佳.公元2世紀,波斯王子安世從這里東往洛陽.三國時,跋涉在這里的還有我國第一個西去求法的僧人朱士行.玉門關除使者、官吏、將士、僧侶外,還有商賈、駐隊馬幫,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瀚海行旅圖.今日登上玉門關,還可看見漢代防御匈奴的長城(又稱漢塞)的一段,它從東沿著群山戈壁蜿蜒而來.建在小山坡、溝口旁或開闊地帶上的烽燧,星星點點向西延伸,不由使人想起古絲綢道上當時“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塞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的繁忙景象.在玉門關東面約20公里的地方,漢時建有大方盤城,這是漢至魏晉時期我國西部防線儲備糧秣的軍需倉庫,供應玉門關一帶官兵的食用.古城坐落在高出河床2米講的自然土臺上,呈長方形,坐北向南,夯土板筑,東西長132米,南北寬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在大方盤城的正南面長城內側3米處,是漢代的烽燧,叫“玉門千秋燧,系石夾紅柳筑成,殘垣高約9米.在玉門關附近,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例如毛筆、硯臺、織錦、狩獵工具、生產用具和武器等,目前國內出土的第4塊西漢紙,就是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它早于蔡倫造紙100多年.尤其值得提到的是,這里出土了大量內容豐富的漢簡.有詔書、奏記、檄文、律令、藥方等.許多漢簡上都記有年號,最早的為西漢“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最晚的為“地皇二年”(公元21年).還分別有“玉門都尉”、“酒泉玉門都尉”、“玉門千秋燧”字樣的漢簡.這一大批文物,對研究漢代近百年的邊塞屯戍、生活、經濟、文化、外交和各種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古時,“春風不度玉門關”,今朝春風已過玉門關.在古絲綢之路上享有盛譽的玉門關,今天將為溝通各國往來譜寫新的篇章.陽關位于甘肅敦煌市的南約70公里處,是中原與西域交通要道的重要關口,也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關隘.因位于玉門關之南而稱陽關.陽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最西部,幾乎與新疆交界的地方.漢代在此置關,它的西邊就是荒漠戈壁,除了古絲綢之路上有來來往往的人群外,別的地方很少有人煙.因此,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有“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句.現(xiàn)經考古發(fā)掘出的陽關遺址,面積上萬平方米,房屋排列整齊,城堡墻基猶存.陽關西邊,有數道高大的沙梁蜿蜒縱橫,沙土發(fā)白,那便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白龍堆.它從這里一直延續(xù)到羅布泊以東,因蜿曲如龍而得名.陽關建置以后,因處于古絲綢之路上,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道.路面寬36丈,我們常說的“。
《陽春堂琴譜》: 長亭柳依依。
渭城朝雨浥輕塵??蜕崆嗲嗔隆?/p>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
長亭柳依依。傷懷。
傷懷。祖道送我故人。
相別十里亭。情最深。
情最深。情意最深。
不忍分。不忍分。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擔頭行李。沙頭酒樽。
攜酒在長亭。咫尺千里。
未飲心已先醉。此恨有誰知。
哀可憐。哀可憐。
哀哀可憐。不忍離。
不忍離。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堪嘆商與參。
寄予絲桐。對景那禁傷情。
盼征旌。盼征旌。
未審何日歸程。對酌此香醪。
香醪有限。此恨無窮。
無窮傷懷。楚天湘水隔淵星。
早早托鱗鴻。情最殷。
情最殷。情意最殷。
奚忍分。奚忍分。
從令別后。兩地相思萬種。
有誰告陳。 (此版本《陽關》為凄涼調) 《風宣玄品》: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須憶重還當遂志,莫因此別便傷神,前程萬里鯤鵬運。
名位三臺雕鶚伸。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渭水自潺湲。祖餞臨岐一晌間。
執(zhí)手笑談辭故舊。轉頭重疊是云山。
牽衣更把瑤琴束。折柳休將玉液閑。
分攜不獨長亭別。曲欄桿外是陽關。
渭城微雨灑青莎??吐窡o塵景物多。
念我邀朋同一餞。勸君須盡酒三螺。
忽聞綠柳鳴鸚鵡。又見蒼松卦薜蘿。
行色匆匆留不住?;仡^不忍意如何。
渭城微雨洗青山。柳綠花紅萬物鮮。
翠袖唉留行客住。青莎柔襯醉人眠。
離情默默重斟酒。話別匆匆暫歇鞭。
可惜何戡誠意切。不分重疊唱陽關。
渭城曉霽碧天晴。弱柳垂青花綻紅。
道義養(yǎng)充方靜定。功名引惹又西東。
舉頭渭水陳情處。執(zhí)手陽關話別中。
餞酒勸君須飲盡。離憂何苦即忡忡。
曉雨初情出渭城。同臨渭水送君行。
菱花瑣碎荷花整。草穗高低麥穗平。
美景鮮妍寬眼界。新詩奇巧快心情。
勸君酒到休停手。唱徹陽關幾斷聲。
新情曉出渭城西?;鵂庡B亂啼。
酌酒慢留臨路馬。停鞭遙聽叫村雞。
丈夫志欲功名遂。君子心期道德齊。
聚散往來今古有。陽關回首莫凄凄。
莫凄凄。 西出陽關屢送行。
渭濱渭水幾渾清。秋天云外聞征雁。
春日林間聽巧鶯。曰交曰朋皆老去。
或卿或相半凋零。故人為友何戡在。
又與殷勤唱渭城。 陽關三疊唱無休。
一句離歌一度愁。南去北來無了期。
離思嬴得恨悠悠。 《西峰重修琴譜》: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長亭柳陰陰。
送我。送我。
送我。送我故人。
長亭柳陰陰,不忍分。情最深。
不忍分。情最深。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擔挑行里的那沙頭。
酒罇長亭柳陰陰。送我。
送我。送我。
送我故人。長亭柳陰陰。
情最深。情意最深。
不忍分。不忍分。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長亭柳陰陰。傷情。
傷情。送我。
送我故人。送故人。
送故人。送別。
送到長亭。長亭柳陰陰。
不忍分。情切轉深。
不忍分。不忍分。
送別。送別。
終送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琴學入門》: 清和節(jié)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
商參各一垠。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骃,載馳骃。
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悲,楚天湘水隔遠濱。
期早托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
聞雁來賓。《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輕輕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含有“陽關”的詩詞有: 1、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楊柳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2、陽關曲·答李公擇 宋代:蘇軾 濟南春好雪初晴。
才到龍山馬足輕。使君莫忘霅溪女,還作陽關腸斷聲。
譯文:春光明媚的濟南城,雪后的天色剛剛放晴。騎行到龍山鎮(zhèn)中,頓覺馬蹄輕盈。
李太守千萬不要忘記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時地唱出令人腸斷的《陽關》歌聲。 3、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宋代: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譯文: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別的淚水打濕了衣衫,洇濕了雙腮,送別的《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
而今身在異鄉(xiāng),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凄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別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囑咐姐妹,你們要將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4、重別周尚書 南北朝:庾信 陽關萬里道,不見一人歸。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
譯文:陽關與故國相隔萬里之遙,年年盼望卻至今不能南歸。只有黃河岸邊南來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飛。
5、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 宋代: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譯文:高低不一好像煙一樣的柳樹掩映著灞陵橋。此處風俗依舊和往朝一樣,送別的人們,折柳送親人。
衰敗古楊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宮中,如柳細腰女。 夕陽悠閑照大地,秋光漸消去,離別的憂思如蘅草鋪滿江岸望不盡。
一首送別《陽關》曲,曲盡人腸斷,獨自倚靠著船欄桿久久行。 。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罚?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陽關一曲腸千斷?!?唐 馮延巳 《鵲踏枝·幾度鳳樓同飲宴》
千萬遍陽關?!?李清照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一曲陽關情幾許。——宋 蘇軾 《漁家傲·一曲陽關情幾許》
陽關聲巧繞雕梁?!?晏幾道 《浪淘沙·翠幕綺筵張》
陽關疊里離聲。——宋 晏幾道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
唱徹陽關淚未干?!?辛棄疾 《鷓鴣天 送人》
垂鞭自唱陽關徹?!?晏幾道 《醉落魄/一斛珠》
忍聽陽關第四聲?!?蘇軾 《減字木蘭花·天臺舊路》
第四陽關云不度?!?黃庭堅 《青玉案·煙中一線來時路》
誰唱陽關第四聲?!?謝逸 《鷓鴣天·水闊天低雁字橫》
唱徹陽關分別袂?!?葉夢得 《臨江仙·唱徹陽關分別袂》
陽關休唱斷腸聲。——宋 周紫芝 《浣溪沙》
一曲陽關聲欲盡?!?周紫芝 《減字木蘭花·門外青驄月下嘶》
忍教三疊唱陽關?!?洪適 《浣溪沙》
熟聽陽關不慘顏?!?陸游 《鷓鴣天·看盡巴山看蜀山》
唱徹陽關淚未乾?!?辛棄疾 《鷓鴣天·唱徹陽關淚未乾》
一杯早唱陽關勸?!?辛棄疾 《蝶戀花·莫向城頭聽漏點》
陽關莫作三疊唱?!?辛棄疾 《鷓鴣天·夢斷京華故倦游》
陽關一曲腸千斷?!?馮延巳 《蝶戀花·窗外寒雞天欲曙》
斷腸朝雨賦陽關?!?朱彝尊 《浣溪沙》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