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張、擬人、設(shè)問、反問、排比等都常見,而且比較容易理解領(lǐng)會,這里重點介紹兩種不太常見且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修辭手法。
一、互文。
“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中一般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其—是為了避免詞語單調(diào)重復(fù),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從這個角度講與“變文”是—致的,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里,處于相應(yīng)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己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yīng)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責備”這—成語,其中“求”與“責”處于相應(yīng)位置,由此可推知“責”就是“球”的意思。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出于字數(shù)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shù)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煉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于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xiàn)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jié)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xiàn)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迢迢”“皎皎”互補見義。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遙遠而明亮的牽牛星與織女星啊!”這類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結(jié)構(gòu)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達的意思;如只從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準確地把握其要表達的內(nèi)容,還會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結(jié)合常見的一些詩文來具體談—談互文的具體應(yīng)用。
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即“(當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并非在岐王宅只見人而不聞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聞歌而不見人。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
3.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同上)其中“當窗”與“對鏡”為互文。當窗以取亮,對鏡以整容。全句是說對著窗戶照著鏡子梳理云鬢并帖上黃花,并非“理云鬢”只當窗而不對鏡,亦并非“貼花黃”只對鏡而不當窗。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罚┢渲小靶小迸c“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并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并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
下面類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7.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飲湖上初睛后雨》)
這類互文中還有當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詞語與下半句的詞語互相補充才是其原意。如:
8.栗深林兮驚層巔(《夢游天姥吟留別》)
其中“栗”與“驚”互補見義。即“使深林與層巔戰(zhàn)栗而震驚”,并非栗的只是深林,驚的只是層巔。
9.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馬”與“在船”互補見義。言主人下了馬來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馬來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這樣舉酒餞行就可笑了。
19.煙籠寒水月籠沙(《泊秦淮》)
其中“煙”與“月”互補文見義。即“煙霧與月光籠罩著一河清水,也籠罩著河邊的沙地”。并非“籠寒水”的只是“煙”而無“月”,也并非“籠沙”的只是月而無煙。
11.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出塞》)
其中“秦”與“漢”互補見義,即明月仍是秦漢時的明月,山關(guān)仍是秦漢時的山關(guān),以此來映襯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屬秦關(guān)屬漢。
上述當句互文只有這樣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現(xiàn)形式外,還有凡指互文。如:
12.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
13.十三能織素……十六誦詩書。(同上)
掌握了互文這種特殊的修辭方法,對理解文章內(nèi)容是有一定好處的。
比喻修辭的古詩詞: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注:此作兼有雙關(guān)手法)
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雙關(guān)修辭的古詩詞:
竹枝詞 唐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子夜四時歌·春歌 晉代樂府民歌
自從別歡后,嘆音不絕響。黃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
擬人修辭的古詩詞: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設(shè)問手法)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夸張)
疑是銀河落九天。
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擬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原發(fā)布者:清風靈羽雙子
古詩文中常見的修辭方式詩歌鑒賞題中考查的修辭手法常見的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襯托、對偶、頂真、雙關(guān)、通感等。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另一事物,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較喻等。運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達更加生動鮮明,化深奧抽象為淺顯具體。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劉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例句:1.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2.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5.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自君之出矣》)6.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陶淵明《雜詩》)7.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望湖樓醉書》)二、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如“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寫出了詩人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皝頃r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3.2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