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歌行體:出自古樂府,首創(chuàng)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而興盛于唐代。是一種特殊體例,在詩題中常見有“歌”、“行”的字樣。是一類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體裁。一般句數(shù)不定,而每句字數(shù)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雜以三言、五言句,但是以七言為主。七言歌行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擬歌詞,其體性是由適于作演唱的歌詞所決定的。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fā)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fā)展,成熟于杜甫。律詩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于近體詩范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shù)、字數(shù)、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詩體,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首先,七言歌行出自古樂府,而七古則是七律產(chǎn)生之后別立的詩體,二者淵源不同。
其次,就體式的主要特征而言,七古要求與七言律詩(包括七律、七排)劃清界限。七言古詩則有句腳多用三平調、句中不避孤平之類的講究,這些都是對格律詩的反動。至于七言歌行,雖然初期部分作品在體式格調上頗與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過程中律化的現(xiàn)象卻愈來愈嚴重。其三,從文學風貌論,七古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風格則是宛轉流動、縱橫多姿。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觀看人群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蕩。
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
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宋代: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翩翩起舞從月上柳梢的傍晚時分開始,直到樓頂月墜樓外樹梢的深夜,我們盡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盡累到無力再把桃花扇搖動。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唐代:杜甫《贈花卿》
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唐代: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全城的人都打開門出門了,正月十五的京城非常的熱鬧。眾多的宮女在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唐代:李白《白纻辭三首》
女子漂亮的彩色絲制舞衣是用吳地出產(chǎn)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妝麗服,比今日的春光還要燦爛照人。她的一舉一動都是那么迷人,揚眉轉袖之間,好像片片雪花在輕盈地飛舞。
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紅蠟燭移桃葉起,
紫羅衫動柘枝來。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回。
看即曲終留不住,云飄雨送向陽臺。
唐代:白居易《柘枝妓》
這是贊美跳柘枝舞的詩。
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云雨。
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纻。
慢態(tài)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
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唐代: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
這是一篇贊嘆驚鴻舞的詩。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唐代: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跳舞者的容顏如玉、體態(tài)輕盈,身穿彩色如虹的裙子、回云流霞之披肩,鈿瓔累累,玉佩珊珊。
一、繪畫的美.
所謂繪畫的美,是指訴諸視覺形象的“詞藻”的選擇和使用,能充分體現(xiàn)我國象形文字在狀形繪色上的特點,富于色彩感.
《再別康橋》一詩語言運用上注意了詞藻的色彩感,多選用色彩明麗的詞語,如夕陽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蕩漾的“艷影”,水底軟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陽”、“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等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全詩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讀者以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畫般的感受.
同時,詩人通過一系列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靜態(tài)的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給人以立體的感覺.
這樣,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光艷的色澤,美麗的構圖,讓人賞心悅目,陶醉流連,似乎也想同詩人一起進入這康河夕照、黃昏泛舟的詩意美的境界中去.
二、音樂的美.
所謂音樂的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指音節(jié)朗朗上口,錯落有致,具有訴諸聽覺形象的那種音節(jié)美和旋律美.
作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贊同聞一多關于新詩的“三美”主張,而在詩的音樂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除了節(jié)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jié)的波動性,注意完整的音樂旋律.
《再別康橋》一詩節(jié)奏和諧,流暢而帶有輕微的彈跳.音樂美主要來源于節(jié)奏,節(jié)奏則是由音組有規(guī)律的重復所形成的.《再別康橋》每一詩行基本上都由三個音組組成,其中一個音組再由兩至三個音節(jié)構成,音節(jié)抑揚合度,聲調回環(huán)反復,既嚴謹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又有著詩行語流的靈活變化,構成了一支完整的樂曲.
該詩韻律自然和諧,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每兩行押一韻,每節(jié)換新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造成音樂美的藝術境界.
另外,聲調的回環(huán)復沓,也是該詩具有音樂的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該詩開頭和結尾采用重疊、復沓的手法,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加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增強了詩的音樂性,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也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
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也屬于視覺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詩的形體結構,強調“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造成有規(guī)律的勻整或參差.
《再別康橋》在節(jié)式、章法、句法上勻整而又有變化.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成有規(guī)律的參差錯落的序列,保持了詩形的均衡、對稱和多樣統(tǒng)一,但又避免了詩形過于方整而產(chǎn)生的那種板滯、單調的缺點,而給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時首尾回環(huán)呼應,給人以美感.
可以這樣說,詩行整齊、一致的建筑美,色彩絢麗的繪畫美,和節(jié)奏和諧、聲調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美,使得《再別康橋》成為最能顯示詩人徐志摩的才情和個性的一首詩,也正是因為如此,《再別康橋》成了二十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
1、《玉女舞霓裳》唐代:李太玄
原文: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jié)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譯文:女子的舞姿隨風散開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聲如樂器一樣鏗鏘有力既富有韻律又十分悠揚。她翩翩起舞以目傳情,發(fā)鬢之間的那對嬌眼,如水波一樣清澈讓人神魂顛倒。
2、《洛神賦》兩漢:曹植
原文: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譯文: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啟,緩緩地陳訴著往來交接的綱要。只怨恨人神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愿以償。
3、《贈花卿》唐代:杜甫
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4、《同鄭相并歌姬小飲戲贈》唐代:李群玉
原文: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譯文: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著六幅湘江秀水,高聳的發(fā)髻如同輕挽著一段巫山煙云。她那綽約的風姿只應該在天上出現(xiàn),她那動聽的歌聲又豈會在人間聽聞。
5、《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宋代:歐陽修
原文: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明凈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豐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伙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余音裊裊于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華爾茲之夢
作者:吳青云
從紳士的體態(tài)
從淑女的風姿
從旋轉的提琴悠揚聲
那是一個世紀的旋轉之夢
你隨著腳步柔柔的推
我踏著音律陶醉
這個人來瘋的世界
每一朵花兒都想著爭芳
每棵小草都想著奔放
那是一曲華爾茲的伴奏帶
朵朵花開、笑著情愛
雙雙蝶戀美美的姿態(tài)
你唱著憂慮
我歌一聲喜愛
華爾茲傳來一曲深沉
歌頌著死亡也敘來生夢
我隨著你的節(jié)奏
為了生活把身姿搖擺
你深情的凝望
千山萬水成了虛空的擺設
華爾茲是萌萌的絲帶
那是天朗朗的賜予
遙上云間的冰屋
把目光投放在華爾茲下的愛
在晴空之下
在睡夢之中
在天荒地老的日子
在生離死別時刻
在天地歸攏之時
做一場華爾茲之夢吧,夢醒無憂
注冊登錄
有哪些特別美的描寫女子的詩詞?
語文李寨主
語文李寨主
微信公眾號:中高考作文
語文老師一枚,分享一些描寫女子的極美古詩詞:
1.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
出自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按核逃谔臁笔蔷吧?,“畫船聽雨眠”是生活好,而“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人好,即江南的妹子雪肌烏發(fā),笑如朗月?!皦肋叀庇昧俗课木攭蕾u酒的典故,說明江南妹子熱情好客,淺淺一笑,眼睛彎成新月;“凝霜雪”則說明她們膚白如脂,冰雪聰慧,也有高冷的一面。用今天話說,就是可萌可御, 熱情和高冷并存,灑脫和端莊俱在,收放自如, 可鹽可甜。這樣的妹子,怎能不叫人喜愛?
2.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徐凝)
這兩句詩雖然簡短,但寫得非常美,把妹子寫活了?!澳槺 本褪悄樞?,因此難以盛滿太多淚水;柳葉眉精致好看,臉上粉嫩,因此一有愁容,就會暴露,從而讓人憐惜。這兩句詩寫出了妹子的面容精致、體態(tài)柔軟,因此詩人無比憐惜,也十分眷念,才會發(fā)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感嘆。如張愛玲所言,愛上一座城,往往是城里有一個讓自己念念不忘的人。揚州城內有“臉薄難勝淚,眉尖易覺愁”的蕭娘,作者才會對這座城如癡如醉,迷戀不已。
3.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楊士奇)
出自楊士奇《發(fā)淮安》,全詩如下: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意思是:岸邊的蓼草淡紅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開著白花小小如萍。她梳著雙鬟穿著短袖羞于見人,背著身子立在船頭自顧采菱。整首詩寫得非常別致,描寫了淮安水鄉(xiāng)的一個生活小細節(jié):年輕美麗的采菱女,因為被生人看見,感到害羞,于是背過身去
舞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
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
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有曼妙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仿佛從夢境中走來。
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云若龍飛若鳳舞。
有曼妙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仿佛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
樂聲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云若龍飛若鳳舞。粉面上一點朱唇,神色間欲語還羞。
嬌美處若粉色桃瓣,舉止處有幽蘭之姿。一襲明黃淡雅長裙,墨發(fā)側披如瀑,素顏清雅面龐淡淡然笑。
出塵如仙,傲世而立,恍若仙子下凡,令人不敢逼視。一襲紫衣臨風而飄,一頭長發(fā)傾瀉而下,紫衫如花,長劍勝雪,說不盡的美麗清雅,高貴絕俗。
如霜的雪色衣袍,寬廣的長袖口有一道妖治的艷紅色連云花紋,長長的銀發(fā)在風中凌亂飛舞,毫無瑕疵的臉寵俊美絕倫,一雙銀色的眼眸如月下一河瀲滟的水,清泠而深邃,眉間一彎緋色的月牙印記襯得整張面容顯出幾分高貴與張揚傲然之氣。沉靜幽邃的眼眸里看不出一絲波動,象兩泓萬年不化的冰湖,微微揚起的嘴角卻勾勒出一道微笑的痕跡。
曲蕩人心魄的簫聲輕揚而起,諸女長袖漫舞,無數(shù)嬌艷的花瓣輕輕翻飛于天地之間,沁人肺腑的花香令人迷醉。那百名美女有若綻開的花蕾,向四周散開,漫天花雨中,一個美若天仙的白衣少女,如空谷幽蘭般出現(xiàn),隨著她輕盈優(yōu)美、飄忽若仙的舞姿,寬闊的廣袖開合遮掩,更襯托出她儀態(tài)萬千的絕美姿容。
眾人如癡如醉的看著她曼妙的舞姿,幾乎忘卻了呼吸。那少女美目流盼,在場每一人均心跳不已,不約而同想到她正在瞧著自己。
此時簫聲驟然轉急,少女以右足為軸。輕舒長袖,嬌軀隨之旋轉,愈轉愈快。
忽然自地上翩然飛起。百名美女圍成一圈,玉手揮舞,數(shù)十條藍色綢帶輕揚而出,廳中仿佛泛起藍色波濤,少女凌空飛到那綢帶之上,纖足輕點,衣決飄飄,宛若凌波仙子。
大殿之中掌聲四起,驚贊之聲不絕于耳。粉紅玫瑰香緊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綠煙紗散花裙,腰間用金絲軟煙羅系成一個大大的蝴蝶結,鬢發(fā)低垂斜插碧玉瓚鳳釵,顯的體態(tài)修長妖妖艷艷勾人魂魄。
黃色繡著鳳凰的碧霞羅,逶迤拖地粉紅煙紗裙,手挽屺羅翠軟紗,風髻霧鬢斜插一朵牡丹花還真有點: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淳濃染春煙的味道。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
嬌媚無骨入艷三分??此劾w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輕紗。
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碧玉龍鳳釵。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
寐含春水臉如凝脂,白色牡丹煙羅軟紗,逶迤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身系軟煙羅,還真有點粉膩酥融嬌欲滴的味道。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綠葉裙,身披金絲薄煙翠綠紗。
低垂鬢發(fā)斜插鑲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繡著淡藍色的牡丹,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云,下擺密麻麻一排藍色的海水云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fā)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而靈活轉動的眼眸慧黠地轉動,幾分調皮,幾分淘氣,一身淡綠長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無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間煙火。
一襲大紅絲裙領口開的很低,露出豐滿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花還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膚如雪,一頭黑發(fā)挽成高高的美人髻,滿頭的珠在陽光下耀出刺眼的光芒,鮮紅的嘴唇微微上揚,好一個絕美的女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靈動,飄逸,清雅 靈動得仿若手持琵琶的飛天,飄逸得猶如漫天輕盈的雪花,清雅得就像步步生蓮的仙子.輕高曼舞 載歌載舞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隨即幽美的旋律響起 云袖輕擺招蝶舞 纖腰慢擰飄絲絳 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