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別:
一、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就其比擬的相似點來說,只有一個,不存在一個以上比擬的相似點的實例;類比的主體和客體之間進行比較類推的相似點,則不限于一個。比喻中如果有幾個喻體,那么這些喻體只分別與本體有比擬的相似點,沒有共同的比擬的相似點。如“四人幫的頭面人物江青,她本是一個白骨精。穿黑裙,戴黑紗,活象一只老烏鴉。”這里江青與白骨精的相似點是“變化多端為害人民的鬼蜮”,江青與烏鴉的相似點是“黑得令人討厭的形象”,這個比喻中的兩個喻體“白骨精”、“烏鴉”與本體“江青”沒有共同的比擬的相似點。而類比中的所有客體與主體都有共同的類比的相似點。
二、“譬喻和被譬喻的兩個事物又必須在其整體上極其不同”(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而類比中的主體和客體的兩個事物在整體上可以是相同的,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與齊王,兩者都是齊國的統(tǒng)治階級中的人物。
三、比喻只能依據(jù)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進行比擬,而類比在依據(jù)主體和客體的相似點進行充分比較的基礎上,還可以依據(jù)相異點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主體事物的某些性質有甚于客體事物相應的某些性質的結論。如《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中把南郭先生與革命隊伍中某些人的相似點進行了比較之后,又把兩者的相異點“造成的危害不同”進行比較:“如果說,南郭先生的裝腔作勢,只是騙了一個齊宣王的話,那么,在革命隊伍里裝腔作勢,那就是騙黨,騙群眾”,性質更為嚴重。從而教育廣大的革命同志千萬不能裝腔作勢。既有相似點的比較,又有相異點的比較,這就是《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應該屬于運用了類比,而不能屬于運用比喻的文章的理由所在。
四、比喻和類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兩者都含有一個“比”字,但含義不同。比喻中的“比”是“比擬”的意思,“思想的對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對象的,名叫譬喻。”(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而類比中的“比”是“比較”的意思,所謂“類比”,就是“比較類推”。比較類推的過程,就是證明論點的過程,所以,它作為論證方法能夠成立。任何論證方法都必須包含有推理、證明的過程,而“比喻”本身不包含比較類推或其他方式的證明論點的過程,所以,經(jīng)常只能是一種修辭格,而不能成為論證方法。
比是比喻,興為寄托.鄭玄說:“比”是“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是見今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師》注).把比興與美刺聯(lián)系起來加以解釋.古時比興之法多用在舊體詩詞和民歌中,一般文學作品中極少運用或不用.
“比”與“興”是我國古代詩歌常用的技巧.除詩歌外,現(xiàn)代散文、小說等也常用比興手法.所謂“比”,按照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實就是比喻.它通過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寫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動、具體.所謂“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用形象思維,離不開比興兩法.因此,比與興構成了詩的兩種技巧.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jīng)》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就是聯(lián)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這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詩歌創(chuàng)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至深至遠的影響
所謂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類比是一種主觀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確認其猜想的正確性,還須經(jīng)過嚴格的邏輯論證. 文學中的白描
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描寫手法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中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的描寫手法.用最精練、最節(jié)省的文字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準確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鋪陳,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而魯迅的小說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魯迅曾說:“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diào):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作文秘訣》)魯迅不愧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但現(xiàn)在的花紙卻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對于我的目的,這方法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寫風月,對話也決不說到一大篇.”這是他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成功運用白描手法的經(jīng)驗之談.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時,要求作者用簡練筆觸,對所描寫之物的特征、狀貌作真實的勾畫.如杜宣的《井岡山散記》中,有段文字敘寫井岡山茅坪的“八角樓”,作者用樸素的語言,不作任何形容,簡明地寫房間內(nèi)簡陋的陳設,重點介紹了“八角樓”名稱的由來:“房間內(nèi)的光線不夠,所以在房間正中頂上,開了一個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這個樓叫做‘八角樓’.”使用白描手法繪景時,要求作者用簡筆作粗線勾畫,組成生動的畫面.如宋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點,以樸素的語言進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現(xiàn)了西湖夏季風云驟變的奇景.
類比修辭是基于兩種不同事物間的類似,借助喻體的特征,通過聯(lián)想來對本體加以修飾描摩的一種文學修辭手法。
作用類比的作用是借助類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畫突出本體事物特征,更淺顯形象地加深本體事物理解,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類比的邏輯推理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共鳴。
在文學中,類比屬于比喻范疇,與明喻、隱喻緊密相連,但又同中存異。類比是擴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兩事物間的相似點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對應,形成邏輯推理的前提。
例子:妙玉笑道:“……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 《紅樓夢》。
作文精彩開頭之“排比造勢” 一.構建精彩語段的秘笈 絕招1:以暗喻組成排比句 1.漸進練習之一: 愛心是陽光,愛心是露珠,愛心是問候。
愛心是白鴿,愛心是胡楊,愛心是古箏。 漸進練習之二: 愛心是一片陽光,愛心是一掬露珠,愛心是一句問候。
愛心是一只白鴿,愛心是一棵胡楊,愛心是一曲古箏。 漸進練習之三: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 愛心是一掬灑落在花萼的露珠, 愛心是一句飄蕩在寒晨的問候。
?愛心是一只飛舞在天空的白鴿, 愛心是一棵屹立在沙漠的胡楊, 愛心是一曲鳴響在腦海的古箏。 漸進練習之四: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溫暖; 愛心是一掬灑落在花萼的露珠,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潤; 愛心是一句飄蕩在寒晨的問候,使奔波勞累的人感到溫暖。
實戰(zhàn)演練: 愛心是___清風,使___; 愛心是___晚霞,使___ ; 愛心是___甘露,使___ 。 實例1: 愛心是一縷輕飄在天地的清風,使浮躁不安的人得到撫慰; 愛心是一幕懸掛在天際的晚霞,使信念黯淡的人看到希望; 愛心是一滴停留在葉間的甘露,使羈旅干渴的人充滿力量。
實例2: 愛心是一泓出現(xiàn)在沙漠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堅定生存的信念; 愛心是一團點燃在雪地的篝火,使彷徨迷惘的人得到心情的明朗; 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2.暗喻式排比句精彩語段欣賞 1.善良是風雨中為你撐開的傘,善良是黑暗中為你點亮的燈。
善良是危難時,向你伸出的扶助的手;善良是走投無路時,向你敞開的收客的門。 2.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3.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向往編織的彩虹,絢麗輝煌;青春是用永恒的執(zhí)著和頑強的韌勁筑起的一道銅墻鐵壁,固若金湯。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