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是專門的一門學科。主要內容包括法律常識和綜合常識。法律內容包括:憲法及修正案,行政許可法,行政訴訟法,公務員法,經濟法,民法,民商法,刑法等法律內容。 綜合常識包括文史啊,科學啊,時政啊等的內容。
公共基礎知識是考各方面的知識,什么都有,主要靠平時積累的,復習其實是沒什么用的。 數(shù)學考是考的,但作為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測試的一種題型。有些事業(yè)考試與公務員考試是差不多的。 公共基礎知識是考你的知識面的,涉及面很廣,自己要好好看書。
祝你成功!
這門我通過了,請看以下我的課堂筆記
第一章 緒論
(一)公共關系學的學科性質:公共關系既是心理學又是公共關系學,
一, 公共關系學是心理學的分支:
按研究主體劃分,按研究領域劃分,按研究方法劃分;
公共關系學與普通心理學的區(qū)別:
1普通心理學側重于研究人的內在心理活動,而公共關系心理學注重考察人的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系.
2.普通心理學側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而公共關系心理則從公共關系活動的特定情境出發(fā)研究人們的特殊心理活動及規(guī)律.
3.普通心理學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經修飾的刺激環(huán)境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及心理反應過程,而公共關系心理學則重點研究人們因公共關系活動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和心理定勢.
總之,公共關系心理學派出于普通心理學.
二,公共關系心理學是公共關系學的重要組成部份
公共關系活動過程:調研 策劃 實施 評估
(二)公共關系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參與公共關系活動的雙方相互交往過程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
公共關系表現(xiàn)為靜態(tài)與動態(tài)
社會組織開展的公共關系活動分為兩類:日?;顒优c專門性的公共關系活動.
以活動的側重點可分為:宣傳(新聞媒介-自控媒介-其化媒介),交際,社會服務.
(三)公共關系心理的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方法: 系統(tǒng)分析 動態(tài)研究 比較研究
2.實證研究方法: 觀察法 談話法 測驗法 個案法 實驗法
觀察法(參與觀察,非參與觀察) 談話法(1.目標明確,2講究方式,3.利用居家優(yōu)勢4.言簡意賅)
(四)公共關系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1.理論任務 2.實踐任務 3.推動公共關系學和心理學的發(fā)展
實踐任務的三要素: 組織本身的行為和特征, 傳播過程, 公眾對組織形象的認可
第二章 組織的心理氛圍
(一)組織心理氛圍概述
1.組織心理氛圍的含義: 組織內部環(huán)境的心理氣氛,是組織員工對組織整體狀況以及個人在組織中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綜合反映.
組織心理氛圍的內涵: 組織的情感反映, 組織中的相互關系, 組織的意識狀態(tài), 員工對組織的態(tài)度.
2.組織心理氛圍對公共關系的影響: 既是組織公共關系工作的基礎, 組織內部公共關系狀態(tài)的反映, 組織現(xiàn)實形象在員工心目中的體現(xiàn).
(二)組織心理氛圍的核心內容:組織的凝聚力, 組織成員的集體意識, 組織成的主人意識。
組織凝聚力因素: 組織的目標,組織的利益,組織領導人對組織凝聚力的影響,
組織成員的心理滿足程序, 組織沖突的解決狀況。
士氣:常用于軍隊,表示作戰(zhàn)時的精神狀態(tài),現(xiàn)普遍用來表示一個組織的斗爭意志或工作精神。
影響士氣的因素: 對組織的滿意程度,目標得到成員的贊同程度,領導者的素質及領導方式,
對工作的滿足感,經濟報酬是否合理,成員關系是否和諧,獎勵是否得當,身心是否健康。
(三)營造組織良好心理氛圍的意義:能滿足成的心理需要,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制定合理規(guī)范, 有利于產生優(yōu)秀領導人。
營造組織良好心理氛圍的策略:形成組織價值觀念,尊重員工的個體價值,重視內部傳播,
有效使用激勵手段,加強情感維系,合理化解怨氣。
背書做題,熟能生巧。
復習的時候要注意以點代面,點面結合的復習。將各個知識點交匯起來,將重點的東西每天回想一下。對于知識點最好能拿本子畫出框架,這樣記憶比較牢固。
另外,公務員考試中法律和其它常識題的復習方法:
一、常識判斷題型分析
常識判斷題一般為兩種:一種是題干給出一個常識性的現(xiàn)象,備選項提供了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四種原因,要求考生選出最合理的;另一種是單純性的知識測試,要求考生對題目涉及的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從備選項中找出正確答案。無論是哪一種題型,涉及的知識面都非常廣,考試范圍包括一個人從記事起到考試時的全部生活常識積累?,F(xiàn)在地方公務員考試大部分還是沿用傳統(tǒng)考核方式,但中央國家機關主要考察的是法律常識,考核的范圍縮小了。?
二、常識判斷的備考策略
根據(jù)命題要求和備考規(guī)律,花專門的時間來進行常識的備考是不可取的,更不需要買所謂的常識部分的備考書!一些關于常識判斷方面的輔導班和輔導書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務員考試激烈競爭的產物,實際上都是誤導考生,只能在短時間內擴大考生的知識面,考試中不太可能出現(xiàn)這些內容;時間和金錢的浪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影響考試。根據(jù)考試要求,考生要重視平時的知識積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對于基礎性的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以及歷史人文常識要能夠鞏固掌握,對于社會中的新鮮事物、科技領域的新進展,要通過多看報紙、電視、網絡等途徑了解熟悉。平時積累少的同學也不用擔心,這個方面的差距不會很大,試題的分值也比較低。如果遇到要考察時事政治,就最近發(fā)生的國內外時事進行集中關注還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點要特別提醒考生注意,現(xiàn)在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主要考察法律常識,很多同學認為考察范圍縮小了,可以通過系統(tǒng)長時間的復習掌握掌握部分知識,這實際上是一種不知道命題要求的錯誤的想法。前文已經提到,這些法律常識是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知道的生活常識,不需要專業(yè)的法學知識,更沒有必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專門復習,根據(jù)新天地培訓學校對學員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從歷年的考生輔導情況來看,很多考生在法律常識部分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效果和沒有復習的考生基本相同。
三、常識判斷的解題方法
由于每個人本身的知識局限性,不可能有人把常識部分的所有題目做對,這樣一來,如何應對不會做的題就很重要,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具體的解題技巧新天地公務員考試研究院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排除法。如果考生細心的話,便能夠發(fā)現(xiàn)排除法適合于大多數(shù)題型。在這里,常識判斷題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觀題時,排除法便是較有效的解題方法之一,在這部分題中,考生根據(jù)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便會輕易的將最不適合題意的選項排除掉。甚至有些題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掉,選出正確答案。如果選項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個。其實有些題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過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減小試題的難度,從而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2)去同存異法。這種解題技巧適用于考生對題目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當考生在閱讀完試題題干和所有選項后,如果發(fā)現(xiàn)選項中有內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將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判斷,最終確定符合題意的答案。這樣做的目的是縮小目標,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3)第一印象法。有些試題,考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讀完試題及選項的瞬間,大腦便有這樣的一個強烈的信號,此題選某項。但靜下來仔細考慮時,卻又不知道為什么。這種情況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確定正確選項,便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雖然這種選法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這樣選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確的。?
(4)比較法。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考生可以將各個選項同題目要求進行縱向比較,并根據(jù)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
(5)大膽猜測法。這種方法一般情況下是不可取的,因為它靠的是運氣,正確率相當小。這種方法只有當考生運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試題的正確答案時才可使用。猜測法,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考生在這種試題上過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從而耗費過多時間并影響考生的情緒。這種方法雖然是靠運氣,有時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關于公共基礎知識這個科目的考試,2001年以前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直把《公共基礎知識》作為公共科目筆試內容之一。2001年以后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對考試科目和考核內容作了調整,取消了公共基礎知識作為獨立一科的考試內容,而增加了申論,同時,將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壓縮作為常識判斷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中加以考察。
因此,備考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公共基礎知識的復習我們認為不需要專門購買《公共基礎知識》的教材,而應主要以法律知識,尤其是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知識。2005年和2006年大綱明確強調該部分主要測查考生法律知識的運用。
地方公務員錄用考試中關于公共基礎知識的考核則不盡相同。有的省份也取消了公共基礎知識作為獨立的一科,如云南2006年,河北省2006年、湖南2006年、河南2006年等,都將公共基礎知識作為行政能力測試的一部分。其中,云南、河北等省和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一致,將這部分內容以常識判斷的形式作為行政能力測試的一部分內容加以考核。而湖南省除了在判斷推理部分考常識判斷,還將公共基礎知識作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的一部分內容加以考核;
有的省份還繼續(xù)將《公共基礎知識》作為獨立的一科加以考核,如江蘇省2006年。把公共科目列為筆試單獨一科的省份,考試模式也不相同,基本上趨于標準化測試,即全部為客觀性試題,用計算機閱卷;但仍有一些省份采取傳統(tǒng)的測試方式,即考試題型分為主觀試題和客觀試題兩部分。
2、2006年江蘇省《公共基礎知識》部分考查內容沒有大的變化,但是題目靈活性大大增強,題型變化大。
在考試內容方面,考點只作了微調,在“公文寫作與處理”部分,把“黨政機關公文概述”改為“黨政機關公文規(guī)范”,突出了機關公文的規(guī)范性考察;在“其他知識”部分,特別增加了“中國文化常識”,這意味著考生要提高人文素養(yǎng)。
在考試題型方面,2006年為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糾錯題、簡答題、公文實務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閱讀理解題和材料概括題等形式。在上述形式中選擇4-6種,既有客觀性試題,又有主觀性試題。而2005年只有選擇題、公文實務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和材料處理題,基本沒有主觀性試題。新《大綱》新增了“判斷題”、“簡答題”、“閱讀理解題”、“糾錯題”等,同時把“材料處理題”改為“材料概括題”,把“選擇題”細分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題型的多種可選擇性和主客觀試題相結合,加大了考生對該科目把握的難度,考生特別要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豆不A知識》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xiàn)主觀性試題,總題量有可能減少,但難度會上調,這對考生在答題速度和準確性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公共基礎知識》考查的靈活性加大后,在十幾種題型中選擇4到6種,這給廣大考生復習又加大了工作量。
值得C類職位考生特別注意的是,盡管《大綱》規(guī)定C類卷只考《公共基礎知識》和《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測驗》兩科,但從以往“省考”情況看,《公共基礎知識》后半部分往往是與公文文種結合的“小申論”考察。申論考試的出題角度可能更加靈活,更加注重針對性,更趨于接近公務員的實際工作。
同時,在大綱的第四部分,“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中“近期黨的重大路線、方針和政策”這一塊,廣大考生要注意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內容。但只要以不變應萬變,按照大綱要求好好掌握知識體系,就能在考試中運籌帷幄。
<p>;事業(yè)單位考試一般都考《職業(yè)能力測驗》和《公共基礎知識》。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網上很多,可以去文庫搜索一下,會出來很多你想需要的資料。</p> <p>;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p> <p>;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結合事業(yè)單位的工作特點,主要考察應試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礎知識、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科技基礎知識、公民道德建設和時事政治方面的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http://url7.me/bOpH總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題型為單向選擇題、多向選擇題、是非判斷題等客觀性試題。試題中法律、應用文寫作、科技基礎、公民道德建設、時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約為30%、25%、25%、10%、10%。
第一部分 法律基礎知識
1、法學概論: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創(chuàng)制;③.法的實施。
2、憲法:①.憲法的含義和產生與發(fā)展;②.國家性質;③.政權組織形式;④.國家結構形式;⑤.經濟制度和兩個文明建設.⑥.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⑦.國家機構。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③.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④.物權與所有權;⑤.債權;⑥.侵權行為;⑦.知識產權;⑧.訴訟時效。
第二部分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
1、應用文基礎知識:①. 應用文概述; ②.應用文特點; ③.應用文的作用; ④.應用文分類、撰寫; ⑤.公文的一般文體與結構;
2、常用公文的寫作要點:①.規(guī)范性公文的撰寫;②.常用的幾種公文撰寫:如決定、報告、請示、通知、通報、函等;③.常見幾種行政事務應用文的撰寫:如:計劃、總結、簡報、述職報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礎知識
這一部分測試應試者對國內和當今世界的科技動態(tài)和科技信息的常識性了解情況。測試內容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生物技術、能源科學技術、空間技術、農業(yè)高科技技術的基本特點、作用及發(fā)展趨勢。應試者應當了解上述新科學技術的核心研究內容與特點、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地位和作用、領域內的重大科技成果、發(fā)展趨勢。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設
1、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
2、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4、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
5、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 時事政治
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時事政治的了解,考試內容涉及近一年來國際、國內發(fā)生的重大時事。</p> <p>
</p>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