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4、氫氣在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5、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7、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8、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9、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 C + CO2 高溫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無水硫酸銅作干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鈉在氯氣中燃燒:2Na + Cl2點燃 2NaCl 分解反應 15、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8、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溫煅燒石灰石(二氧化碳工業(yè)制法):CaCO3 高溫 CaO + CO2↑ 置換反應 20、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1、鋅和稀硫酸反應(實驗室制氫氣):Zn + H2SO4 == ZnSO4 + H2↑ 22、鎂和稀鹽酸反應:Mg+ 2HCl === MgCl2 + H2↑ 23、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4、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26、水蒸氣通過灼熱碳層:H2O + C 高溫 H2 + CO 27、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其他 28、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3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鈉與濃鹽酸反應(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 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堿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3-0103-01摘要:在學校教幼師專業(yè)化學課,該專業(yè)是我校的骨干專業(yè),全省21所具有學前教育類中等學歷層次辦學資質中的一所,學生以女孩子為主,相對于普通高中來說,70%文化基礎較差,而且學習意識淡薄,沒有更高的提高要求。
但是她們以后肩負著培養(yǎng)下一代的任務,多掌握些知識、多學些本領對學生們很重要。關鍵詞:化學教學;重視2.工作的需要。
她們畢業(yè)后面臨的是幼兒,不僅要交給她們一些舞蹈、繪畫等技能,更重要的是交給孩子如何認知大自然認識社會、如何做人,要讓學生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教師就要有淵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積極的人生觀,如化學課,會講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很多內容,如果教師不會,怎么讓學生掌握呢?還有,小孩子天真可愛,他們可能會問到許多我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如:水里為什么會放漂白粉?漂白粉是什么?如果教師應該知道的答不上來,會使我們教師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大打折扣,對今后的教學都有影響。3.學歷進修的需要。
在以后工作中學生肯定會進修???、本科。那么我們現在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會用到的,它們是今后學習的基礎,如果不重視文化基礎課的學習,將來進修時就會很吃力,也會后悔當初沒有學好該學的課程。
1.做好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在初中,學生只學了一年的化學課程,有的學生甚至都沒有入門,就畢業(yè)了。而且學生學習程度大不一樣,因此,到了職教以后,我沒有先急于講新課,而是通過問卷和測試等方式,了解每個學生對初中化學掌握的情況,然后因人而宜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甚至落實的每個學生身上。
2.優(yōu)化整合課程結構。中職學生較普高學生文化素質低,沒有升學的壓力,對化學普遍不感興趣。
長此以往,一些心理因素就會得不到正常發(fā)展,他們會產生一種自卑感,認為自己腦子笨,難以學好。針對中職學生的這種心理因素,我們應結合實際,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能力為導向,突出中等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關系。
因此,我們既要突出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應用性,又要讓學生具備一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我們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和努力提高學生自學、分析、研究、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現代科技發(fā)展是多門學科之間在較高水平上的相互滲透,人們面臨的課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但是,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的新知識。
因此,我們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刪、取舍上,要以本專業(yè)學生應該擁有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為出發(fā)點,進行整體優(yōu)化,而不能將所有的東西一概納入。在課堂教學中要降低難度,分散難點,多搭知識臺階,引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
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就多講,如金屬鈉及其化合物、含氯化合物的消毒性、含硫化合物(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等;理論性太強的與現實聯系不緊密的就少講或是不講,重視學生實驗環(huán)節(jié),以提高學生的興趣。3.傳統的化學教學,教師是課堂的教學主體。
教師憑借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完成課堂教學?;瘜W是以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借助于實驗學習可以清晰的了解實驗過程,觀察反應變化進而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及反應原理。
然而,一些教師為了盲目追求教學進度或實驗條件限制對化學實驗往往避而不談敷衍了事,甚至連演示實驗也很少涉及??菰锏幕瘜W理論講解,機械的化學課堂練習,周而復始的考試,使學生陷入了化學學習的“深淵”之中。
中職生的化學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低下。化學教師只有順應歷史的潮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新型的教學方式,才能重新激發(fā)和喚醒學生的化學學習意識。
例如,在化學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了化學興趣小組,課上討論,課下研究。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與自然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何在搞好地方經濟的同時,不破壞自然環(huán)境是擺在決策者以及所有公民面前的重要課題。大量的廢氣如Cl2 、CO2 、NO有何危害,如何用化學手段加以回收和再利用,工廠廢液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酸雨的成因及對策等都是很好的選題。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室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動手中培養(yǎng)操作技能,掌握操作方法,認真分析實驗結果,反復論證實驗方法,既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也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培養(yǎng)了團結協作意識,化學邏輯推理意識和反思意識,深化了對操作流程,化學物質,化學反應的認識和理解。
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放大化學分子結構,洞察化學反應過程。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模擬,增強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豐富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4.關愛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滲透著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學是師生雙邊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相互過程。
這個過程師生雙方是平等的。
級別:學長
2006年6月16日 化學這東西,知識特別瑣碎,但是又有很強的規(guī)律,如果掌握了規(guī)律是很容易的,換句話說,一定要記住理論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所有東西都去記是不可能的,掌握理論,很多東西可以自己推導出來,比如,氧化還原反應,把化合價的變化搞清楚,很多化學反應就能推出公式,根本不用記憶,配平也不用記,掌握方法就行,活學活用。例如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的反應,根據氧化還原的理論,顯然要生成硫。還有化學平衡,掌握理論是很重要的,當然,一些物質的基本性質還是要記憶的,但是也有規(guī)律可循,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肯定有相近的地方,他們之所以有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因為核外電子多少,因為,核外電子越多,半徑就越大,顯然最外層電子所受的控制就小,更容易丟掉。
以上只是我學化學時的經驗,反正我覺得是這樣的
初中化學基礎知識總結和常用口訣 一、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石墨:C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4)干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堿、燒堿:NaOH (10)純堿: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堿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 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氣:NH3 (堿性氣體)(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堿,具有堿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堿)(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yè)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tài) 1、白色固體: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tài))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
(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鹽和堿):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堿: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余堿。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
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堿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堿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堿不溶于水。難溶性堿中Fe(OH)3是紅褐色沉淀,Cu(OH)2是藍色沉淀,其他難溶性堿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堿性氧化物+水→堿) 四、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fā)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宋朝應用);最早發(fā)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五、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yōu)點:資源豐富、發(fā)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wěn)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瘜W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
首先,化學要記的東西非常多,很煩瑣,但是要學好就必須去記這些東西,化學方程式是最最基礎也是比較重要的,連化學方程式都記不住那就學不好化學,然后像元素周期表,那些主族元素,然后原子半徑的變化,熔沸點的變化,每個主族都有什么共性和個性,都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記憶的,但是也不建議死背這些東西,還是那句話,從題目中去理解去記憶,理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題海,大量的題目做完要去理清楚思路,為什么該那樣做,對于邏輯的判斷非常重要,比如像一些推斷題,當一看就要明白講的是什么,物質的顏色,特性都要記下來才能做好題.
建議平時可以理清楚一些化學方面的重要連接,把整體化學都做一個總結,然后針對自己還不是完全懂的知識做重點對待,在薄弱環(huán)節(jié)多下功夫,不可覺得這些不會就算了,往往一些題目都是從這些微小的知識中去解題的.也許一道題這些你缺少的知識就是解題的一個重要點,明白就能解出來.所以從小知識到大知識完全貫通,把握整體化學的連貫性.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