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用手按住發(fā)音的音叉,發(fā)音也停止,該現(xiàn)象說明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聲音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
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jīng)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jīng),聽覺神經(jīng)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2、耳聾:分為神經(jīng)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jīng)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jīng),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
這就是雙耳效應.三、樂音及三個特征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2、音調(diào):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
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fā)現(xiàn):劃的快音調(diào)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fā)現(xiàn):橡皮筋振動快發(fā)聲音調(diào)高。綜合兩個實驗現(xiàn)象你得到的共同結(jié)論是:音調(diào)跟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有關(guān)系,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頻率越低音調(diào)越低。
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距離的遠近有關(guān)。
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
人們根據(jù)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5、區(qū)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jù)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diào)。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第二章《光現(xiàn)象》復習提綱一、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定義: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
月亮 本身不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2、規(guī)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4、應用及現(xiàn)象: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qū)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shù)厍?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jīng)》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guān)。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向另一種介質(zhì)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zhì)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物理量 單位 公式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質(zhì)量 m 千克 kg m=pv 溫度 t 攝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頓(牛) N G=mg 壓強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R=U/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熱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熱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頓/千克 15°C空氣中聲速 340米/秒 安全電壓 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鐘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zhì)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叫質(zhì)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fā)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
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zhì)量關(guān)系:G=mg m=G/g g=9.8牛/千克。
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zhì)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zhì)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
【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guān)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zhì)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zhì)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nèi)部壓強:【測量液體內(nèi)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chǎn)生原因:由于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chǎn)生壓強;由于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chǎn)生壓強。 規(guī)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chǎn)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qū)嶒灒瑴y定大氣壓強數(shù)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后,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準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guī)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chǎn)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
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附表:教學內(nèi)容基本要求 一、力 學 序 號 內(nèi) 容 類 別 說 明 和 建 議 1 質(zhì)點運動的描述、相對運動 A 1。
力學的重點是牛頓運動定律和三個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條件。 2。
力學中除角動量、剛體和流體部分外絕大多數(shù)概念學生在中學階段已有接觸,故教學中展開應適度,以避免重復。 3。
通過把力學的研究對象抽象為三個理想模型,質(zhì)點、剛體和理想流體,逐步使學生學會建立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4。
應注意學習矢量運算、微積分運算等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5。
可簡要說明守恒定律與對稱性的相互關(guān)系及其在物理學中的地位。 2 牛頓運動定律及其應用、變力作用下的質(zhì)點動力學基本問題 A 3 非慣性系和慣性力 B 4 質(zhì)點與質(zhì)點系的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 A 5 質(zhì)心、質(zhì)心運動定理 A 6 變力的功、動能定理、保守力的功、勢能、機械能守恒定律 A 7 對稱性和守恒定律 B 8 剛體定軸轉(zhuǎn)動定律、轉(zhuǎn)動慣量 A 9 剛體轉(zhuǎn)動中的功和能 B 10 質(zhì)點、剛體的角動量、角動量守恒定律 A 11 剛體進動 B 12 理想液體的性質(zhì)、伯努利方程 B 二、振 動 和 波 序 號 內(nèi) 容 類 別 說 明 和 建 議 1 簡諧運動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動的相位、旋轉(zhuǎn)矢量法 A 1。
振動和波是自然界極為普遍的運動形式,簡諧運動是研究一切復雜振動的基礎。應強調(diào)簡諧運動以及平面簡諧波的描述特點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義。
2。 要闡明平面簡諧波波函數(shù)的物理意義以及波是能量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突出相位傳播的概念和相位差在波的疊加中的作用。
講述機械波要為討論電磁波(光波),以及物質(zhì)波的概念提供基礎。 3。
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線性運動疊加原理,并通過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阻尼擺的混沌現(xiàn)象分析對非線性問題的特征有所了解。 4。
振動和波是應用演示手段最為豐富的部分,教學中應充分應用演示實驗和多媒體手段闡述旋轉(zhuǎn)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和共振現(xiàn)象、振動的合成、李薩如圖形、駐波、多普勒效應等內(nèi)容。 并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現(xiàn)象的多媒體課件。
2 簡諧運動的動力學方程 A 3 簡諧運動的能量 A 4 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和共振 B 5 非線性振動簡介 B 6 一維簡諧運動的合成、拍現(xiàn)象 A 7 兩個相互垂直、頻率相同或為整數(shù)比的簡諧運動合成 B 8 機械波的基本特征、平面簡諧波波函數(shù) A 9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 A 10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 A 11 波的疊加、駐波、相位突變 A 12 機械波的多普勒效應 A 13 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聲強級 B 三、熱 學 序 號 內(nèi) 容 類 別 說 明 和 建 議 1 平衡態(tài)、態(tài)參量、熱力學第零定律 A 1。 對于中學物理介紹得比較多的氣體宏觀規(guī)律,如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熱力學第一定律等應注意展開適度,減少不必要的重復。
2。 溫度是熱學的重要概念,除了說明溫度的統(tǒng)計意義外,還應講述為其提供實驗基礎的熱力學第零定律。
3。 注重講授大量粒子組成的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研究方法和統(tǒng)計規(guī)律,以及熱現(xiàn)象研究中宏觀量與微觀量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 通過理想氣體的壓強和氣體分子平均自由程等公式的建立以及氣體范德瓦耳斯方程的導出,進一步講授科學研究的建模方法。
5。 要強調(diào)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重要性,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熵和熵增加原理是自然界(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最為普遍實用的定律之一。
2 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A 3 準靜態(tài)過程、熱量和內(nèi)能 A 4 熱力學第一定律、典型的熱力學過程 A 5 多方過程 B 6 循環(huán)過程、卡諾循環(huán)、熱機效率、致冷系數(shù) A 7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玻耳茲曼熵關(guān)系式 A 8 范德瓦耳斯方程 B 9 統(tǒng)計規(guī)律、理想氣體的壓強和溫度 A 10 理想氣體的內(nèi)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A 11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三種統(tǒng)計速率 A 12 玻耳茲曼分布 B 13 氣體分子的平均碰撞頻率和平均自由程 A 14 輸運現(xiàn)象 B 四、電 磁 學 序 號 內(nèi) 容 類 別 說 明 和 建 議 1 庫侖定律、電場強度、電場強度疊加原理及其應用 A 1。 對中學物理介紹得比較多的電力、磁力、靜電感應及電磁感應現(xiàn)象等內(nèi)容,講述中應注意與中學教學的銜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
2。 電磁學的重點在于通過庫侖定律、高斯定理和環(huán)路定理、畢奧-薩伐爾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等,學習電磁場的概念以及場的研究方法。
3。 突出介紹以點電荷的電場和電流元的磁場為基礎的疊加法。
強調(diào)電場強度、電場力、磁感應強度、磁場力的矢量性。并加強學生應用微積分解決物理問題的訓練。
4。 重點講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以及麥克斯韋關(guān)于渦旋電場和位移電流的基本假設,并闡明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物理思想,幫助學生建立起統(tǒng)一電磁場的概念以及認識電磁場的物質(zhì)性、相對性和統(tǒng)一性。
2 靜電場的高斯定理 A 3 電勢、電勢疊加原理 A 4 電場強度和電勢的關(guān)系、靜電場的環(huán)路定理 A 5 導體的靜電平衡 A 6 電介質(zhì)的極化及其描述 B 7 有電介質(zhì)存在時的電場 A 8 電容 A 9 磁感應強度:畢奧-薩伐爾定律、磁感應強度疊加原理 A 10 恒定磁場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環(huán)路定理 A 11 安培定律 A 12 洛倫茲力 A 13 物質(zhì)的磁性、順磁質(zhì)、抗磁質(zhì)、鐵磁質(zhì) B 14 有磁介質(zhì)存在時的磁。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學過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學,特別是物理成績中差等的同學,總有這樣的疑問:“上課聽得懂,聽得清,就是在課下做題時不會。”
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物理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淺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學們提出的普遍問題,即為什么上課聽得懂,而課下不會作?我作為學理科的教師有這樣的切身感覺:比如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心里活動的描寫,都寫得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讓自己提起筆來寫,未必或者說就不能寫出人家的水平來。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聽懂看懂絕對沒有問題,但要自己寫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那么容易了。
又比如小孩會說的東西,要讓他寫出來,就必須經(jīng)過反復寫的練習才能達到那一步。因而要由聽懂變成會作,就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多多練習,方能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和奧妙,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正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
功夫如何下,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達到哪些具體要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分幾個層次來具體分析。 記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jié)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
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jié)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我不敢絕對說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對你某一次考試或某一階段的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對你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你整個物理系統(tǒng)知識的形成都有內(nèi)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一次考試的哪一道題就因為你概念不準而失分。
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shù)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后的工作。
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guān)物理知識的相關(guān)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于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于記憶。
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tǒng),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復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jié)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多。 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jié)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nèi)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后再進行系統(tǒng)大綜合。
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jié)內(nèi)容互相聯(lián)系,不同章節(jié)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lián)系,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
所謂提高能力,說白了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么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確研究對象,結(jié)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guān)物理概念,規(guī)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級,二級結(jié)論,才能順利求得結(jié)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一、二級結(jié)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話。
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后是解法靈活,而后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這里面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
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綜上所術(shù),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后記住,練習會用,漸逐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chuàng)新? 狀元談物理學習 一、物理的學習是模塊化的,共分四個模塊: 1.對概念的理解,不能單純地去背誦。
面對一個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實際解題中作用。 2.概念的應用:理解概念之后,對它的應用就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了。
解題是,要抓住,每道題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給你條件,只要將條件與物理量相對應,然后代到相應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綜合:物理的各個章節(jié)中,除了光學相對獨立之外,其它都是聯(lián)系很緊密的,必須注意將他們之間前呼后應起來。
二、如何做習題: 做習題特別是理科習題時,必須把握量與質(zhì)的關(guān)系。主要抓做題的質(zhì)量。
“我”在高中期間從未買過習題,主要是做完書上以及老師給出的題后,總結(jié)出每道題的解題思路。解題的過程分為: 1. 分析物理進程:把過程抽象為物理量 2. 利用數(shù)學將題解出來 三、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于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