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健康宣教1給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營養(yǎng)豐富、無刺激食物;2昏迷、嗆咳、吞咽困難病人給鼻飼飲食,保證機體生理需要;3限制水分和食鹽攝入,預防腦水腫;4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腹壓增高,避免顱內壓升高;5大便干結者給緩瀉基劑,必要時帶手套掏出,不做灌腸,避免刺激腸壁,反射性用力排變,增加顱內壓;6吸煙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不利手術麻醉,幫病人戒煙;7病室內氧氣實行管道化,不要使用明火,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8教病人愛護使用傳呼器;9解釋給氧的合適濃度及目的,改善機體缺氧狀態(tài),降低無氧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10躁動不安的病人使用約束帶、加床欄,防止發(fā)生意外事故;11術前禁食水,減少麻醉時食物反流,導致誤吸;12術前用藥可減少麻醉藥用量及副作用,減少呼吸道分泌物;13術前剃頭,減少術中污染;14高顱壓病人應臥床休息,防止腦疝發(fā)生;癲癇病人避免單獨外出,以防發(fā)生意外;15腦脊液耳鼻外漏者,不堵塞耳鼻,預防感冒,防止逆行感染;16面神經麻痹,眼瞼不能閉合者,用紅霉素眼膏涂眼角膜,保護眼角膜,用濕紗布琺覆蓋眼瞼,保護眼部清潔衛(wèi)生;17偏癱病人禁用熱水袋,避免燙傷;18引流管不要扭曲,控制引流瓶高度,調整引流速度,防腦出血、腦疝和逆行感染;19利尿脫水藥可降低顱內壓;20及時消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護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張;21講解高熱感染或高熱非感染,高熱增加氧耗量,引起中樞神經細系統(tǒng)紊亂。
處理措施有多引水,給清淡易消化飲食,采用冰塊、溫水或藥物降溫;22褥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乏營養(yǎng),導致局部組織潰爛和壞死。好發(fā)于枕骨粗隆、肩胛骨、骶尾部、足部等部位。
預防措施為經常翻身更換體位,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及時清除分泌物,按摩受壓部位,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改善全身營養(yǎng);23講解院內感染知識,注意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竄病房,減少家屬流動,增加防范意識;24偏癱、失語病人,向家屬示范放置功能位,如按摩。失語可用口形和發(fā)音2種方法訓練,由簡到繁,反復訓練,促進語言功能恢復;25有出院帶藥,說明用法,劑量及副作用;26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
您好,很高興能幫助您,
圍手術期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并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wèi)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tài)改變的調適計劃。
2.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你的采納是我前進的動力,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你繼續(xù)“追問”!
如你還有別的問題,可另外向我求助;答題不易,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圍手術期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并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wèi)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tài)改變的調適計劃。
2.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3.手術前期病人護理措施 @pagebreak@ ⑴ 心理準備:術前心理準備的意義是減輕焦慮;促進術后脈搏和血壓的穩(wěn)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后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后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
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 術前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夸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后悲觀。
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 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
⑵ 環(huán)境準備:病房溫度應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對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
⑶ 身體準備:幫助病人完善各種檢查,護士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對于留取樣本的血,尿,便化驗檢查,應向病人交代各種標本的采集要求。
皮膚準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愈合的機會。皮膚準備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
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并備皮。備皮的范圍需要大于預定的切口范圍。
呼吸道準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主要措施是戒煙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
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術前應行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必要時應用抗生素。 胃腸道準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及誤吸,也可以預防消化道手術中的污染。
①禁食禁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開始禁止飲水。腸道手術前3天起進少渣飲食,術前1天改流食。
②灌腸:除急診手術病人嚴禁灌腸外,普通病人于術前晚常規(guī)用0.1%~0.2%肥皂水灌腸一次或使用開賽露,腸道手術時需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一般在術日晨放置。
④排便練習。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yǎng),促進休息和睡眠。
為適應手術,術后變化的練習。 ⑷ 手術晨護理:測量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及胃腸道準備。 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
取下發(fā)夾,假牙及身上飾品。 @pagebreak@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準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藥。 將病歷,X-線片,術中特殊用藥等一并清點,交給手術室接送人員。
記下家屬姓名,聯(lián)絡方式。 4.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言語進行交流;告 病人各種事項,動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種教育方法并用。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后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 (二) 中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室的環(huán)境 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
手術室分為無菌區(qū),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手術中病人的護理 包括評估及文件記錄,體位準備和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1)手術體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于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脫。
常用的手術體位:仰臥式、頸仰式、頭低仰臥式、俯臥式、腎手術式和膀胱截石位。 (2) 手術野皮膚消毒:消毒用藥液不可過多;從手術中心開始/,用力穩(wěn)重均勻環(huán)行涂擦;消毒范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面積。
(3)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fā)現(xiàn)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術后期病人的評估及護理 1評估 @pagebreak@ (1) 麻醉恢復情況。
(2) 身體重要臟器的功能。 (3) 傷口及引流物情況。
(4) 情緒反應。 2.護理診斷 (1) 焦慮、恐懼:與術中放置引流管、術后身體不適有關。
(2) 自我形象紊亂:與手術有關。 (3) 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術后禁食、嘔吐有關。
(4) 軀體移動障礙:與傷口疼痛、管道約束有關。 (5) 自理缺陷:與術后疼痛、虛弱、活動受限有關。
(6) 活動無耐力:與手術創(chuàng)傷、機體負氮平衡有關。 (7) 腹脹、便秘:與術中操作、術后活動減少有關。
(8) 尿儲留:與麻醉、排尿習慣改變,直腸、肛門手術后傷口疼痛有關。 (9) 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有關。
(10) 清理呼吸道無效:與麻醉和疼痛有關。 (11) 低效型呼吸形態(tài):與疼痛、敷料包扎過緊有關。
(12) 疼痛:與手術創(chuàng)傷有關。 (13) 知識缺乏:與缺乏術后康復知識有關。
@pagebreak@ (14) 潛在并發(fā)癥:出血、感染等。 3.護理措施 主要是維持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減輕疼痛和不適;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實施出院計劃。
(1) 術后病人的臥位:麻醉未清醒前取。
圍術期高血壓是指外科手術住院期間(包括手術前、手 術中和手術后,一般3-4天)伴發(fā)的急性血壓增高(收縮壓、舒張壓或平均動脈壓超過基線20%以上)。
手術后高血壓常開始于術后10-20分鐘,可能持續(xù)4小時。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易發(fā)生出血、腦卒中和心肌梗死。
在圍期的過程中出現(xiàn)短時間血壓增高,并超過180/llOmmHg時稱為圍術期髙血壓危象,其發(fā)生率為4%-35%。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特別是舒張壓超過110mmHg者易發(fā)生圍術期血壓波動。
易發(fā)生高血壓的手術類型有:頸動脈、腹主動脈、外周血管、腹腔和胸腔手術。嚴重高血壓易發(fā)生在以下手術過程中:心臟、大血管(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主動脈手術)、神經系統(tǒng)和頭頸部的手術、腎臟移植,以及大的創(chuàng)傷等(燒傷或頭部創(chuàng)傷)。
降壓治療的目的是保護靶器官功能。
降壓目標取決于手術前患者的血壓情況,一般應降至基線的10%;易出血或嚴重心力衰竭者可以將血壓降更低。需嚴密監(jiān)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并及時調整抗高血壓藥劑量。
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且不伴代謝紊亂或心血管系統(tǒng)異常時,不需延期手術。 3級高血壓(多180/110mmHg)應權衡延期手術的利弊。
如在圍術期出現(xiàn)高血壓急癥,通常需要給予靜脈抗高血壓藥,即刻目標是在30-60分鐘內使舒張壓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不超過彡5%。如患者可耐受,應在隨后的2-6小時將血壓降低至160/100mmHg。
主動脈夾層患者降壓速度應更快,在24-48小時內將血壓逐漸降至基線水平,應選用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的藥物如拉貝洛爾、艾司洛爾、尼卡地平、硝酸甘油、硝普鈉和非諾多泮。圍手術期高血壓的防治要求高血壓患者在手術前應繼續(xù)降壓士療,術前數(shù)日宜換用長效降壓藥并在手術當天晨服。
有證據(jù)表明術前p受體拮抗藥的應用可有效減少血壓波動、心肌缺血及術后房顫發(fā)生,還可降低非心臟手術的死亡率。反之,停用P受體拮抗藥和可樂定可以引起血壓和心率的反跳。
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以使用靜脈或舌下含服的P受體拮抗藥,也可使用可樂定皮膚貼劑。術中血壓驟升應積極尋找并處理各種可能的原因,如疼痛、血容量過多、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體溫過低等。
1、患者最想了解的內容為術后恢復情況,其次為手術過程及時間、術后疼痛的處理、疾病的病因及診斷、術后飲食與活動、術后并發(fā)癥的防治、自我護理知識、手術過程與時間,再次為術前準備內容、衛(wèi)生保健知識及心理指導。
2、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1)疾病的知識,包括發(fā)病因素、癥狀、治療;(2)術前檢查的內容及意義;(3)術前準備,包括呼吸道準備、個人衛(wèi)生、禁食禁飲時間及要求,術前備血的目的;(4)手術室的環(huán)境、手術人員、麻醉方式、手術方式等;(5)術后臥位及飲食指導;(6)術后留置管道的注意事項;(7)術后鎮(zhèn)痛的方法;(8)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及預防;(9)心理指導;(10)出院指導包括飲食、活動、定期復查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