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也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chǎn)物。
目前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教育心理規(guī)律主要有這樣三個流派:1、行為主義教育觀?;跅l件反射原理,創(chuàng)始人即為教育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桑代克。
這也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個流派,認為教育即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對個性行為的改造過程,桑代克認為主要包括準備律(預備定勢 )、練習律(反復練習)、效果律(看到好的結果以后不斷愿意去嘗試)。所以,行為主義教育觀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獎勵或者懲罰基礎上來認識教育的過程;2、認知教育觀。
代表人物有加涅、奧蘇貝爾、布魯納等等。該學派偏重于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結構及變化,即通過怎樣的信息接收、思維過程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的效果。
因此,不同的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認知理論模型來探討教育規(guī)律。目前該學派為教育心理學的主流;3、人本主義教育觀。
被稱為“第三勢力”的心理學派。其代表人物為羅杰斯。
他將原本用于心理咨詢的人本主義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教育中,認為現(xiàn)代教育最大的問題在于只看重怎樣讓學生掌握好知識而忽略了學習的氛圍與感受。人本主義教育認為,教育是一個“全人學習”的過程,也就是身、心全方面的放松與收獲。
因此,羅杰斯認為教育也應該像心理咨詢一樣以學生為主導、用同理心去體會其心聲,激發(fā)其自身的源動力、實現(xiàn)自主學習,而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輔助者的角色。這一學派在教育心理學里非常特別,但由于可以落地的操作性手段不多、實證性不強,多是以一種理念的形式在傳播、未能成為主流。
1.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和心理學考核范圍及知識點需以報考省份教師招聘考試大綱為準。
2. 以四川省教師招聘《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為例:
1)教育學
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師與學生、課-程、課-堂教學、學校德育、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2)教育心理學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學習與學習理論;學習的遷移,記憶和遺忘;學習策略與不同類型的學習;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個別差異與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很多省份都比較愿意考查心理學中一些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對于這一類知識點,往往考生們積累不足,對很多心理學效應不了解,以至于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可能會犯主觀猜想的錯誤。
1.社會刻板效應
對一群人的特征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征歸屬于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征,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這種現(xiàn)象稱為社會刻板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該效應強調(diào)將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并歸屬到其中每個人身上,因而總體表現(xiàn)出對一群人持有某種固定看法的特點。比如,一提到東北人就會想到"高大、威猛、能喝酒"的特點;一提到四川人就會想到"能吃辣"的特點;一提到農(nóng)民就想到其"樸實無華"的特點等等。諸如此類對一群人的固定看法就會直接影響我們對群體中每個人的看法,這就是社會刻板效應。
2.暈輪效應
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征時,就會對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huán)效應。它強調(diào)的是在個體身上,把個體的一方面特征泛化到他的其他方面。比如人們常說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愛屋及烏"、"一好百好,一壞百壞"、"一白遮百丑,一胖毀所有"等就是暈輪效應的體現(xiàn)。
3.首因效應
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其實也就是常說第一印象的問題,即人們對于他人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到后來的判斷。比如,人們在準備面試考試時總會精心打扮一番,或者準備一個精彩的自我介紹,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給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期影響考官后來的評分。這就是一種對首因效應的利用。
4.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也叫最近效應。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也就是最近印象。人們對某人或事物的最近印象會比以前的印象更加深刻,就是近因效應。比如,一對情侶吵架后,女生會覺得自己的男朋友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以前的種種優(yōu)點在她此時的眼中早已煙消云散。這就是一種近因效應的體現(xiàn)。
5.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因個體具有某種特性而推斷他人也具有與自己相同特性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即"以己度人"、"將心比心",認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別人也一定會有類似的言行和需要。更簡單地說,投射效應就是用自己的想法推斷別人的想法,認為別人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想法或特征。比如,有的我們所謂的"自戀狂"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帥特別美,于是認為街上每一個人的回頭都是在看自己長得多么帥多么美。這就是用自己的想法推斷別人的想法,是典型的投射效應。
6.登門檻效應
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diào),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比如,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們可以首先要求學生從找準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據(jù)自身問題制訂一個短期容易實現(xiàn)的小目標,如養(yǎng)成"不隨意發(fā)脾氣"、"不隨地扔垃圾"等等,將更有利于實現(xiàn)更難更長遠的目標。
7.留面子效應
與登門檻效應相反,留面子效應是指人們拒絕了一個較大的要求后,對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現(xiàn)象。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這種方法被稱為"留面子技術"。比如,你向朋友借一千元怕借不到,可以先提出借一萬元的請求,這樣比直接提出一千元的請求更容易得到對方的同意。
8.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它告訴我們:溫暖勝于嚴寒。根據(jù)這一效應,老師如果更加體貼學生,以生為本,多點"人情味",學生更容易努力積極地配合老師的工作。
9.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又稱霍索恩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比如,如果當學生注意到老師正在觀察他時,本來正在開小差也會立馬變得很認真地學習。
以上便是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在教師招聘考試備考過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結合以上實際例子來對各個心理學效應進行理解。
試讀結束,如需閱讀或下載,請點擊購買>
原發(fā)布者:眼皮蹦跳跳
一、單項選擇題
1.狹義的教育是指(B)
A.社會教育B.學校教育C.家庭教育D.網(wǎng)絡教育
2.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這體現(xiàn)了教育的(A)
A.永恒性B.歷史性C.階級性D.相對獨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的傳統(tǒng)和特點,這主要是因為教育(B)
A.具有階級性B.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C.不能脫離政治經(jīng)濟D.具有永恒性
4.我國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與解放初期的教育,這反映了教育具有(A)
A.歷史性B.永恒性C.階級性D.相對獨立性
5.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教育起源于(C)
A.生物界B.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C.生產(chǎn)勞動D.動物本能
6.我國唐代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有六學二館,二館是指(B)
A.教館與學館B.崇文館與弘文館C.文館與武館D.書學館與算學館
7.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脫離的社會是( B )
A.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B.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C.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
8.自然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會學校中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古代社會(D)
A.教育規(guī)模的限制B.學生數(shù)量的限制C.教師水平的限制D.生產(chǎn)力水平的限制
9.教育對政治經(jīng)濟制度起(D)
A.決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緩作用D.加速或延緩作用
10.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B)
A.社會生產(chǎn)力22.A20A41A9.AA17276AA5A23.10AAC.AAA31.6A28AAA29397.A26.716C3.A13.92845627.8277244412.41922232137219342.10284482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
一、教育學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 3、捷克夸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
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diào)“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教育派”。
5、蘇聯(lián)贊可夫的《教學與發(fā)展》把學生的“一般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fā)現(xiàn)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lián)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 (詩、書、禮、易、春秋)。
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但環(huán)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huán)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的勞動后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chǎn)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xù)性、空間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范性。
24、教師的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是發(fā)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4)尊師愛生。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jīng)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tǒng)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并不能標志智力發(fā)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1)激發(fā)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huán)節(jié);(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fā)性原則;(5)循環(huán)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fā)式和注入式。
我們應當提倡啟發(fā)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yè)法;④實踐活動法。(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