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結合事業(yè)單位的工作特點,主要考察應試者所掌握2113的法律基礎知識、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科技基礎知識、公民道德建設和時事政治方面的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總分5261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題型為單向選擇題、多向選擇題、是非判斷題等客觀性試題。
試題中法律、應用文寫作、科技基礎、公民道德建設、時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約為30%、25%、25%、10%、10%。2、建議根據公告考試內容選擇相關的教材,掌握基礎4102知識,多做一些模擬試題,參考一下做題方向及題型、題量等,如果經濟條件允許1653的話,建議可以報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班次系統(tǒng)學習提升一下,視自己的學習掌握來看吧。
3、公共基礎知識考試我覺得最好是看書+做真題結合,書一定要看熟,記得住內回容,特別是應用文那部分,考的幾率較大而且容易混淆。買真題,保證把真題做完,找到題感,能背的題和答案更好。
最后就是時事的分,建議你考前一個月內每天看新聞聯播,對領導人會見以及國內重要事件記清楚。還有這個公共基礎答知識精髓要點總結,這樣的話我想公共基礎知識應該能考70分以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則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須遵循系統(tǒng)性原則、預測性原則、協調性原則、信息化原則、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統(tǒng)科學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預測方法等幾種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內容—過程分析模式 這是美國學者麥考爾與韋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強調公共政策分析應集中在內容與過程的分析上,主張使用規(guī)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兩種方法。
(2)系統(tǒng)分析模式 這是美國行政學家沃爾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強調政策分析既要重視對政策制定的分析,也應加強對政策執(zhí)行的分析。
(3)信息轉換分析模式 這一模式是由美國學者鄧恩提出的。該模式認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實、價值、規(guī)范三大問題,由此產生了經驗方法、評價方法、規(guī)范方法三種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體系的結構 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向度來劃分,公共政策體系的結構可以分為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1)縱向結構包括總政策、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
(2)橫向結構包括政治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社會政策和對外政策。4、公共政策決策思維模式 (1)經驗決策模式:最傳統(tǒng)的決策思維模式。
指決策者依據個人決策實際經驗進行公共政策抉擇的思維方式。(2)理性決策模式:二戰(zhàn)后西方行為主義政治學家特別倡導的公共政策決策模式,又叫科學決策模式。
指決策者采用科學實證的量化分析技術和嚴格的邏輯程序,對確定的公共政策問題作出最優(yōu)的公共政策方案設計和政策決定的思維模式。(3)非理性決策模式:指決策者依靠直覺、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對公共政策作出選擇和決定的思維方式。
(4)漸進決策模式:該模式認為政策決定是人們根據政策經驗,經過政治互動和漸進調試的過程,而獲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動 (5)綜視決策模式:綜合理性決策模式和漸進決策模式的特點,即運用漸進決策模式方法從宏觀角度找出重點政策問題之所在,運用理性決策模式方法從微觀角度對重點政策問題作細微的分析決策。5、公共政策決策過程模式 (1)政治系統(tǒng)決策模式:這一理論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統(tǒng)對全社會價值所做的權威性分配。
政治系統(tǒng)的公共政策決策過程是一個包括環(huán)境、輸入、要求、支持、輸出和反饋等環(huán)節(jié)的有機整體。(2)功能過程決策模式:政治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哈羅德·拉斯韋爾最早提出了決策過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認為公共政策活動過程的七個互相連續(xù)的功能活動環(huán)節(jié)是情報、建議、規(guī)定、行使、運用、評價和終止。
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礎上,安德森提出五階段功能過程決策模式理論。即問題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過、政策的實施、政策的評價。
(3)制度程序決策模式:制度程序化決策模式理論,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理論,這一理論從動態(tài)的角度分析管理決策過程,積極倡導運用現代決策技術,提出可以運用手段—目的分析法來使非程序化決策轉化為程序化決策。(4)公共選擇決策模式:這一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布坎南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實質就是對公共政策的研究。
這一理論既想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又想實現公共選擇公平合理,這種良好的主觀動機卻克服不了兩者的內在矛盾。(5)追逐決策模式:這是指在公共政策決定實施后,通過追蹤信息反饋,決策系統(tǒng)對原政策方案進行補充、修正、使政策方案完善更新的決策模式。
其主要特點是通過追蹤和反饋實現二次決策。6、影響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1)公共政策制定的體制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機構的設置及其權限設置,對政策設置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制定體制有民主型和專制型兩類。這兩類體制對政策制定的質量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
(2)公共政策制定者因素 公共政策最終是由人來制定的,因此政策制定者的個人素質,對政策制定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說,決策者個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水平與政策水平是成正比的。
(3)公共政策的客體因素 公共政策是調整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利益關系。它所發(fā)生作用的社會成員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公共政策的制定。
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之前了解社會成員的需要、利益和心態(tài),對于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4)公共政策制定的技術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中所使用的政策制定手段和方法,對政策質量和政策結果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詳情請登陸中公河南事業(yè)單位進行查詢,希望能夠幫到您。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yè)知道提問。
《公共基礎知識》高效復習方法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緊、題量大、題型多、出題靈活、有一定難度,因此在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考試中較難取得高分。很多考生做不完全部試題是一種正?,F象,能拿到高分的則是鳳毛麟角,因此許多考生對《公共基礎知識》望而生畏。
那么,《公共基礎知識》就真的難以應對嗎?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調整好心態(tài),掌握正確的方法,通過考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下面將從整體角度為考生“授之以漁”,為考生備考《公共基礎知識》提供有效的復習方案。
不同階段的學習方法與時間分配
首先,考生對待復習備考這個問題在思想上應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僅憑自己原有的知識積累而在考試前只做一些試題、臨時抱佛腳或者進行突擊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可以說,沒有認真的準備,沒有刻苦努力,沒有針對性的練習,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是不大可能的。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在近幾年來崗位競爭激烈,考生要想勝出,必須要做好長期復習的準備。唯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有收獲的喜悅。
我們對考生復習準備的時間不做具體的規(guī)定,但給出一個建議,考生復習的時間應定在距離考試前一年左右開始,《公共基礎知識》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考生長期的積累,憑借短時間的復習是不可靠的。
我們將復習過程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計劃準備階段,即初始階段;第二階段為具體的復習備考階段;第三階段為考前沖刺階段。
①計劃準備階段
當作出要參加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考試的決定后,最開始應了解關于考試的整體情況,包括概況、特點、形勢等,首先在心里有個底,對于如何著手復習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并在實施階段中堅持按照計劃去完成內容。
隨后做1—2套真題,了解題型特點、難易度等,發(fā)現自己的不足,為自己在今后的復習過程中掌握側重點做好準備工作。
②復習備考階段
復習備考階段是整個復習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的認真程度可以直接決定考生應考能力的高低和基本功的強弱,考生要想最終通過該門考試,必須在這一階段堅持不懈,認真打好基礎。
具體來說,這一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有三點:第一,對每一種題型作全面、細致的掌握,尤其對試題特點與答題規(guī)律和方法進行認真的學習,這是一個重要步驟;第二,通過做練習來鞏固自己掌握的答題規(guī)律和方法,通過不斷地練習實踐來總結自己的答題經驗,保證自己的答題方法既省時間又有較高的正確率。有一點要提醒考生的是,我們不主張考生無休止、無計劃地做大量練習,而是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適度的練習,最終目的是為了掌握一套好的答題方法;第三,無論考生處于哪一個復習階段都應有意識地對各科知識進行積累,在生活中多思考問題,多關注當地的社會熱點、國際國內大事、政策方針等,久而久之,對最終的考試必然會大有益處。
③考前沖刺階段
這一階段是復習準備過程的最后階段,也是關鍵階段,從時間上看基本處于考前2—3個月。在該階段主要應做的準備包括:
第一,認真研讀考前公布的考試公告,考試公告會明確告訴考生考試的具體情況,包括報考職位、報考方式、報考時間、考試科目等。
第二,做一下近年的《公共基礎知識》真題,目的在于發(fā)現問題,查漏補缺。這些問題可能是多方面的,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主要有答題時間問題、答題方法問題、某些方面知識欠缺問題等。
第三,在臨近考試的幾天不用再做大量練習,但是要調整心態(tài),使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狀態(tài),有時間可以再對距離考試一年以內的一些熱點要聞、新頒布的政策法律等作一個回顧和了解,讓自己輕松、冷靜的走進考場。
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考試的現場會有嚴格的要求和程序安排,考生在考前應對相關內容作認真了解,考試中應嚴格按照要求來操作。由于《公共基礎知識》題量大、時間緊,試題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應試者不要在進考場時給自己定下任何不現實的目標,例如一定要把題做完,一定要取得高分等。這無形之中給自己帶來了壓力和不必要的緊張情緒。命題專家根據歷年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考試的應該經驗和案例分析總結出,要想取勝,應當在做題時把握一個原則,即先易后難,保證正確率。
搜《奪冠行測,行測秒殺看選項知答案,行測絕殺,2012公務員行測技巧 》,淘寶有賣,才10個大洋。對于蒙題還是可以的,還有多練習就行了。練反應速度。
比如:
第一蒙:選項里有整數也有小數,小數多半是答案。
見例5:64,24,44,34,39,()
A.20 B。32 C 36.5 D。19
直接猜C!
例23:2,2,6,12,27,()
A.42 B 50 C 58.5 D 63.5
猜:發(fā)現選項有整數有小數,直接在C、D里選擇,出現“.5”的小數說明運算中可能有乘除關系,觀察數列中后項除以前項不超過3倍,猜C
我的方法是:你現在離考試時間應該還有吧,那么隔個三四天的樣子做一套題,時間選擇在真正考試時間的上午或下午,我的意思是如果行測是上午考試,那么現在你應該選擇上午9點到11點不間斷的兩小時來自測,選擇按順序做
完后統(tǒng)計每部分得分
三四天后(自己安排)后再做題,這次選擇從其他部分開始,完了統(tǒng)計得分
這樣你可以看出你比較擅長哪一塊,也就是說哪一塊得分率最高,考試的時候可以先做那塊
我做題時先做計算那部分,因為做一個得一個
僅供參考,祝你好運,我今年以第一身份進入面試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公共基礎知識考試什么:公共基礎知識涉及到的知識點眾多,面廣,包括政治(含時政)、法律、經濟、公共管理、公文寫作、職業(yè)道德、人文、國情等方面,所以我們在復習時和解答題時一定要認真努力,靜下心來認真復習,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課程,都不會不經過努力就能答高分的。
1.淘汰法:最適合單選題。當確定一個選擇項不符合題意時,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下一個選擇項,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個選擇項就是正確答案,那么后面的幾個選項就可以忽略不看,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
2.去同存異法:應在閱讀完試題內容和所有選擇項后,根據題意確定一個選擇項為參照項,該選擇項同其他選擇項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特征差異。然后將其他選擇項與之進行對比,把內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項目去掉,而保留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最后確定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
4.比較法:此方法應用范圍較廣。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應試者可以將各選擇項同題意要求進行縱向比較,根據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項選擇題時,就要求考生將選項同題意要求作縱向比較,再將前一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選項進行橫向對比,最后確定符合要求的正確答案。一般經過這兩次的對比之后,漏選或誤選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