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一個(gè)一般的年份,判斷它是不是閏年,只需要用它除以4即可。如果2014能被4整除,則說(shuō)明2014年是閏年。
所以2014年不是閏年。
閏年的判定方法: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②、世紀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③、對于數值很大的年份,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則是閏年。如172800年是閏年,86400年不是閏年(因為雖然能整除3200,但不能整除172800)。
一般的,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如:1988年2008年是閏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是平年.但是如果是世紀年(也就是整百年),就只有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如:2000年就是閏年,1900年就是平年閏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只有28天.在公歷(格里歷)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于地球繞太陽(yáng)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shí)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余下的時(shí)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gè)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一般情況下,用當年年份除以4,除得盡則為閏年,二月份則有29天,全年就是366天.如果用方面年份除以4除不盡有余數,則當年為平面,二月份有28天,全年也只有365天。
逢整百年時(shí),用當年年份除以400除得盡則當年為閏年,除不盡有余數則當年為平年。
區別是平年一年是365天,閏年一年是366天。
怎樣辨別一年是365天還是366天這個(gè)問(wèn)題的實(shí)質(zhì)是在于如何判斷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判斷一個(gè)年份是不是閏年的方法。
是看這個(gè)年份能不能被4整除,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閏年,一年366天,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一年365天。
平年和閏年的區別
還要特別說(shuō)明的是尾數成百的年份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比如,1900年和2000年,1900年能被4整除但是不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閏年,1900年有365天。2000年也是尾數成百的年份,可以被400整除,所以是閏年,這一年的天數是366天。
在公歷(格里歷)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于地球繞太陽(yáng)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shí)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歷把一年定為365天。
所余下的時(shí)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gè)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年號除以四,沒(méi)余是閏年。天數三六六,二月二九天。年號除以四,有余一二三。平年三六五,二月二八天。二零零零年,特殊不好算。除數是四百,沒(méi)余是閏年。
閏年是公歷中的名詞。
平年(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1999年不是閏年);
世紀年(能被100整除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閏年(Leap Year)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歷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shí)際公轉周期的時(shí)間差而設立的。補上時(shí)間差的年份為閏年。閏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別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凡陽(yáng)歷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閏余(歲余置閏。陰歷每年與回歸年相比所差的時(shí)日);注意閏年(公歷中名詞)和閏月(農歷中名詞)并沒(méi)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公歷中只分閏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而閏年有366天(2月中多一天);平年中也可能有閏月(如2017年是平年,農歷有閏月,閏6月)。
看到上面的解釋?zhuān)遣皇且呀?jīng)有點(diǎn)頭昏昏了呢?要想區分閏年平年,還是讓順口溜來(lái)幫助你吧。
順口溜(一)
四年一閏、百年不全閏、四百年又閏。
平年、閏年好判斷,
個(gè)位是奇(單數)不用除,一看就是有余數;
一般年份后兩位,整百年份兩0前,分別除以4來(lái)判,
有余數是平年,干干凈凈是閏年。
順口溜(二)
年號除以四,沒(méi)余是閏年。
天數三六六,二月二九天。
年號除以四,有余一二三。
平年三六五,二月二八天。
二零零零年,特殊不好算。
除數是四百,沒(méi)余是閏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信息網(wǎng)絡(luò )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gè)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 )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shū)B(niǎo). 頁(yè)面生成時(shí)間:3.1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