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明顯的重男輕女思想,可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卻非常喜歡女兒。
白居易38歲時才有了一個女孩,妻子因生女孩而心有歉意,他卻開導說:“自古以來,英雄也不全是男兒,傳說中的木蘭不就是女兒嗎?我雖不識刀劍,卻通詩文,女兒無須替父從軍,卻能助父為文。”于是夫妻倆愉快地給女兒起了名字“金鑾”,希望女兒成為皇帝也賞識的翰林學士。
平時,白居易把女兒視為掌上明珠,憐愛無比。 不料金鑾在3歲時生病夭折,白居易悲痛欲絕,撫尸痛哭:“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
親愛零落盡,安用身獨存……悲來四肢緩,泣盡雙目昏。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他想挑選上等棺木厚葬愛女,可他為官數(shù)年,清正廉潔,并無積蓄;再加上為母親守孝,俸祿已經(jīng)停發(fā),家中幾乎無米下炊。不得已,他只好讓妻子楊氏當了手上的玉鐲,將愛女裹尸薄葬。
過了4年,妻子楊氏生了第二個孩子,結(jié)果又是個女孩子。這個女孩的長相幾乎和金鑾一模一樣,白居易仍然非常喜愛,親昵地為女兒取名“羅兒”。
當他看到阿羅健康地成長,更是喜上眉梢。平時稍有空閑,就把女兒抱在懷中親吻。
他在《羅子》一詩中寫道:“有女名羅子,生來才兩春,我今年已長,日夜二毛新。顧念嬌啼面,思量老病身,直應(yīng)頭似雪,始得見成人。”
他不管自己仕途上如何失意,也不管自己心情怎樣沉郁,每天望著羅兒天真可愛的神態(tài),愈加心花怒放,早起為女兒梳妝打扮,晚上又教字識文,空閑之余,攜妻帶女出外游玩。天真幼稚的羅兒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白居易總是有問必答,琴棋書畫,都悉心指點。
為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深沉摯愛,他欣然寫道:“朝戲抱我足,夜眠枕我衣。”“學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
他希望女兒迅速成長,決心像東漢文學家蔡邕嘔心瀝血培養(yǎng)女兒文姬成材那樣,把阿羅也造就成自己事業(yè)的繼承人。 當時,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將自己的詩稿,編訂成集,因身邊無子,唯恐失傳,以詩相寄,傾訴“天譴兩家無嗣子,欲將文字付誰人?”的苦惱。
白居易閱后,對元稹的嗟嘆寫詩相慰:“各有文姬才稚齒,俱無通子繼余塵。琴書何必求王粲,與女猶勝與外人。”
由此可知,白居易是非常看重自己女兒的。 在當時“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白居易頂住社會輿論“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壓力,拒絕了朋友規(guī)勸他納妾傳后的游說,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寵愛集中到對女兒的教育上。
阿羅20歲時嫁到一戶姓談的人家,婚后兩年,生了一個女孩。白居易唯恐女兒和女婿因為生女孩情緒懊喪,便興高采烈地為外孫女起了個名字叫“引珠”,并且在引珠滿月時,親赴談家寫了一首《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日》詩賀喜:“今日夫妻喜,他人豈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訝見孫遲?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滿月乞名時。桂燎熏花果,蘭湯洗玉肌。
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把自己一生摯愛女兒的甘苦,濃縮成富于哲理的詩句,以示后人。 阿羅夫婦沒有辜負父親的教誨,夫妻之間,恩愛無比,你耕我織,節(jié)勤節(jié)儉,他們像父親一樣關(guān)心和愛護女兒,被人們傳為佳話。
1、出處:《資治通鑒》卷六十六《孫權(quán)勸學》。
2、原文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 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3、注釋 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wù)多來推托。
孫權(quán)說:“我難道想要你去研究儒家經(jīng)典當博士嗎!只是應(yīng)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wù)多,誰比得上我事務(wù)多呢?我經(jīng)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你現(xiàn)在的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和讀書人分別幾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長兄知道這件事為什么這么晚呢!”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朋友,然后就告別了。
4、解釋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于他人有了轉(zhuǎn)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
吳下阿蒙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quán)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wù),恐不容復讀書。’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tǒng)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quán)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后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yōu)》:“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阿彌陀佛( a mí tuó fó ),也意譯為無量光,或無量壽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以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為脅侍,在極樂凈土實踐教化、接引眾生的偉大悲愿。這是我國佛教界最熟稔的如來。 (梵Amita-buddha,藏Dpag-tu-med、dpag-yas)
【阿彌陀佛的讀法】
信佛的人都會念阿彌陀佛,但很多人的讀音并不正確。當然,讀音不對一樣可以往生,但正確的讀音會更有助于我們的修行。由于幾千年的不斷演化和發(fā)展,加上現(xiàn)代電影和電視中錯誤讀音的影響,人們對阿彌陀佛的讀音產(chǎn)生了多種讀法,最常見的有三種:
●第一種讀“啊”(a);
●第二種讀“哦”(o);
●第三種讀婀娜多姿的“婀”(e);
其中,“啊” (a)才是原本和正確的讀音。理由如下:
●一、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佛經(jīng)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在翻譯中,就有音譯與意譯之分,對于有些詞語,如阿彌陀佛,包含有無量光、無量壽等很多很多的意義,在漢語中實在找不到一個很貼切的詞語來完整準確地對應(yīng)翻譯,因此就采用了音譯的辦法,所以阿彌陀佛只是其讀音而已,就像各種咒語,那些字不過是代表其讀音而已。這些音義的詞語,用普通話來念才會接近其原音,如果用其它方言來念就不對了。舉例來說,前幾年有一部最出名的電影《泰坦尼克》,這就是那艘沉船的英文名字的普通話音譯,用普通話來讀就跟其英文讀音相近,而用白話等方言來讀,讀音就相去甚遠了。
●二、當代凈土宗、密宗大德黃念祖老居士在《凈土資糧》中明確指出:阿彌陀佛的阿字的正確讀法是漢語拼音字母中的a字。阿字是華嚴字母音里面的第一個字,一個阿字有無量功德,無量涵義,其中第一個涵義就是無生。密教中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所以這個字的讀音是非常重要的。
吳下:現(xiàn)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后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
原文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wù)多來推辭。孫權(quán)說:“我難道想要你鉆研經(jīng)書當博士嗎!只應(yīng)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wù)多,誰比得上我事務(wù)多呢?我經(jīng)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xiàn)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朋友就分別了。
造句
1、小李雖然成績不太好,但努力后成績大為提高,再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
2、如此小瞧于我,當我是吳下阿蒙么??
3、中國可以“強硬”,據(jù)理力爭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的根源在于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
4、現(xiàn)在亞洲國家已非吳下阿蒙.
人物介紹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在赤壁之戰(zhàn)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于南郡,曹仁敗走,進據(jù)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無鹽地方(在今山東東平縣東),有一個女子,姓鐘離,名春,長得特別丑陋,所以多次選擇丈夫都沒有成功。四十歲時,她去見齊宣王,向宣王指出了齊國當時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齊宣王敬佩她的才能,使娶她為王后,封她為“無鹽君”。
后來,人們就把“無鹽”作為丑女的代稱,如同把“西施”作為美女的代稱一樣。——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苧蘿山的一個采樵女子,越王把她獻給吳王,是傳說中的古代絕色美人。(參看“東施效顰”)
無鹽和西施,一個極丑,一個極美,簡直無法相比。如果竟把她們兩人相提并論,那就是把丑的抬得太高、把美的貶得太低,這叫做“刻畫無鹽,唐突西施”。(刻畫,是加工描繪;唐突,是無禮沖撞的意思。)
《晉書·周顗(yi)傳》載:周顗,字伯仁,晉元帝時,歷任尚書左仆射,朝中官宦認為他為人高潔,把他比作樂廣。樂廣也是當時被認為高潔的人物,有“樂翁冰清”的贊語。但是周顗卻認為樂廣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當庾亮告訴他有人把他比作樂廣時,他并不高興,說道:“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以丑比美,比得不恰當,而且因此褻瀆了美好的人物,就叫做“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修羅Sura 和阿修羅Asura 來自于梵文,修羅就是‘端正’,國人稱其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翻譯過來叫‘無端正’。
無端正自然長相丑陋,且兇狠而好斗,而修羅的長相倒可稱作氣宇軒昂。其實他們是親戚關(guān)系,血緣離開也不算很遠。
在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故事中,阿修羅從頭到尾就被毗濕奴和修羅算計了,出力多少不說,不但長生不老藥沒嘗到,還落得個身首異處。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jīng)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
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 阿修羅道、畜生道以及地獄道,天龍八部眾神之一。
據(jù)《觀佛三昧經(jīng)》說,世界剛剛形成山海大地時,光音天上貪玩的仙人便到人間游戲。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時,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
這肉卵經(jīng)八千年后,終于生出一個女怪,身長有如須彌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腳,頭、口與手數(shù)皆為九百九十九,樣貌好不駭人,即為阿修羅始祖。女怪后又產(chǎn)下一男怪名毗摩質(zhì)多,因有無比威力可自由來去天上人間,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無數(shù)美女環(huán)繞后,也想娶妻。
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達婆女求婚,結(jié)果乾達婆欣然同意婚事,于是阿修羅一族日漸繁盛。毗摩質(zhì)多風情萬種的女兒,使得已有妻妾億萬的天界帝釋天為之傾心,娶為嬪妃。
不料帝釋婚后喜新厭舊,阿修羅女將委曲告之父親,引發(fā)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zhàn)。就在阿修羅將帝釋天所居的須彌山團團圍住,千鈞一發(fā)時,帝釋天想到佛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便能破解鬼兵。
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飛出四只大刀輪,幾乎削盡阿修羅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過此難,但是元氣大傷難以復仇。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zhàn)爭,并未自此劃下休止符 阿修羅cosplay(18張) 在經(jīng)過多年后,帝釋天又愛上一位羅喉羅阿修羅的女兒,便命天界樂神帶聘禮,透過歌曲威脅利誘羅喉羅應(yīng)諾婚事。
不料羅喉羅因氣憤帝釋天欺人太甚,不但將樂神驅(qū)逐出宮,并立刻發(fā)兵攻打天人。就在驍勇善戰(zhàn)的阿修羅攻下天宮時,帝釋天又憶起上次的神咒,于是阿修羅軍被殺得節(jié)節(jié)敗退,只好退入蓮藕藏躲。
就在帝釋擄走了全部的阿修羅女后,羅喉羅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談判,指出帝釋天身為佛弟子,不應(yīng)犯戒偷盜。雙方幾經(jīng)談判最后達成數(shù)項協(xié)議,帝釋天承認犯下偷盜戒,愿歸還阿修羅女,并贈送天上甘露;阿修羅則除將愛女獻與帝釋,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為佛弟子,此戰(zhàn)終得圓滿落幕。
在天界的戰(zhàn)爭中,有一位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作戰(zhàn)時,因手能執(zhí)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稱為羅慟羅阿修羅,羅慟羅意即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食的威力;是因他過去生為婆羅門時,見到大火燒塔,滅火而使塔不壞,而以此救塔之福德為因,愿得大身。
然雖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愛斗戰(zhàn),故死后墮入阿修羅道。
三國時,據(jù)有江東六郡的孫權(quán),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
他身居要職,但因小時候依靠姐夫生活,沒有機會讀書,學識淺薄,見識不廣。有一次。
孫權(quán)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lǐng)蔣欽說:“你們現(xiàn)在身負重任,得好好讀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是。呂蒙不以為然他說:“軍中事務(wù)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
孫權(quán)開導說:“我的軍務(wù)比你們要繁忙多了。我年輕時讀過許多書,就是沒有讀過《周易》。
掌管軍政以來,讀了許多史書和兵書,感到大有益處。當年漢光武帝在軍務(wù)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學。
希望你們不要借故推托,不愿讀書。”孫權(quán)的開導使呂蒙很受教育。
從此他抓緊時間大量讀書,很快大大超過一般儒生讀過的書。一次,士族出身的名將魯肅和呂蒙談?wù)撜隆?/p>
交談中魯肅常常理屈詞窮,被呂蒙難倒。魯肅不由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老弟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謀略罷了。
現(xiàn)在才知道你學問淵博,見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呂蒙笑笑:“離別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應(yīng)為什么如此遲鈍呢?”接著,呂蒙透徹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還秘密地為魯肅提供了三條對策。
魯肅非常重視這些對策,從不泄露出去。后來,孫權(quán)贊揚呂蒙等人說:“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一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后,更要放下架子,認真學習,輕視財富,看重節(jié)義。這種行為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