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澤鎏烈士像 岑澤鎏(1912——1941),恩平縣江洲大安人。
1931年考入廣東航空學校第六期甲班學習飛行,至1934年畢業(yè)。 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他搏擊長空,驍勇善戰(zhàn),一人就有擊落敵機五架的記錄。
1938年春,岑澤鎏升任第17中隊長,率機隊轉(zhuǎn)孝感。4月26日,他接任務(wù)領(lǐng)隊狙擊敵機,合力打掉了日偵察機一架。
29日,日寇39架戰(zhàn)機空襲轟炸武昌,岑澤鎏率隊從孝感飛向漢口上空,會同我空軍飛機60多架并肩作戰(zhàn),此仗擊落日機21架。我方損毀飛機12架,陣亡2人。
岑澤鎏重創(chuàng)敵轟炸機一架,又與僚機聯(lián)手打掉了日寇戰(zhàn)機2架。此役是著名的“四·二九”保衛(wèi)武漢大空戰(zhàn),堪與臺兒莊大捷前后輝映。
5月20日,敵機20多架竄至蘭封附近滋擾,岑澤鎏即率機9架前往驅(qū)逐。由于敵機數(shù)量倍于我,在混戰(zhàn)中我方飛機多被包圍。
岑澤鎏奮勇突圍后,隨即沖入敵陣馳援,救出二架僚機。但另有僚機機師丘戈重傷跳傘,降落在敵陣被俘,寧死不屈,從容就義,表現(xiàn)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
1939年2月,第17中隊調(diào)至蘭州休整。20日、23日,敵機30多架分批進犯蘭州,岑澤鎏當即率9架蘇制伊一15式驅(qū)逐機起飛,聯(lián)合第15中隊和蘇聯(lián)志愿隊出戰(zhàn),擊落敵機15架。
岑澤鎏此役擊落擊傷敵機各一架。不久,岑漢鎏奉命帶領(lǐng)第17中隊轉(zhuǎn)場成都,并升任第五大隊副大隊長。
同年11月4日,敵轟炸機50多架分兩批空襲成都。岑澤鎏率機7架飛馳截擊,敵機投彈后倉皇逃跑,我機隊緊追不舍,擊落敵機3架、擊傷多架。
岑澤鎏擊落敵機的同時,自已的飛機也受了傷,在成都太平寺附近迫降。 1941年3月14日,敵艦空隊12架零式驅(qū)逐機來犯成都,我空軍第3和第5大隊31架驅(qū)逐機接令迎戰(zhàn)。
第5大隊13架驅(qū)逐機,分成兩個梯隊出擊。第5大隊13架驅(qū)逐機,在雙流上空與敵機群遭遇。
我方飛機在性能上均落后于敵,雖拼命搏擊,將4架敵機擊毀,但是,岑澤鎏不幸中彈陣亡,大隊長黃新瑞(臺山籍華僑)以及中隊長、分隊長、隊員等多人亦壯烈犧牲,血灑長空。 空軍英雄們忠心報國,光昭日月,浩氣長存! 盧傳銘:愛國起義 盧傳銘,1906年出生于恩平縣六斗田村一個旅美華僑家庭,先后在加州州立汽車學校及洛杉磯西方航空學校畢業(yè)。
1930年盧傳銘回國效力,先任廣東航空學校飛行教官,后調(diào)廣西討伐張桂聯(lián)軍,在一次空戰(zhàn)中,飛機被擊落,險些喪生。1933年,赴福建任李濟深主席專機駕駛員。
次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革命失敗,盧傳銘不顧個人安危,飛載李濟深、蔡廷鍇等到汕頭,后轉(zhuǎn)移到香港。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盧傳銘北上參加抗日,為前線運送物資和運載傷兵,曾兩次負傷。
1949年,兩次從上海和南京飛載國民黨和談代表到北平,并駕專機從北平飛載傅作義和鄧寶珊兩位將軍至石家莊,然后轉(zhuǎn)車至西柏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還曾受葉劍英之托,將解放軍繳獲的數(shù)百億元金圓券從北平飛送南京,順利地轉(zhuǎn)到地下黨手上。
1949年11月,盧傳銘在香港參加“兩航”起義,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毛澤東、周恩來的高度贊揚。回歸祖國后,在上海任民航駕駛員;超齡后任上海民航局電信修理所機械員,直至1972年退休。
黃泮揚:指揮有方 黃泮揚是恩平縣城南區(qū)南昌村人。1932年8月,黃泮揚在美國與同班的8名同學以及先前在亞卡斯航校畢業(yè)的3名青年一道回國。
1937年8月13日虹橋事起,黃泮揚參予了句容、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在1939年2月22日兩天的廣州空戰(zhàn)中,黃泮揚率領(lǐng)機隊擊落日機15架。
由于他戰(zhàn)績卓著,指揮有方,升任第5大隊大隊長。1942年,黃泮揚轉(zhuǎn)入民航,1946年還當過時間不長的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武官。
潘澤光:智勇雙全 潘澤光1912年出生于恩平縣水殼井村,于1933年在廣東航空學校畢業(yè),被分配到廣東空軍司令部第5隊任飛行員。1936年6月,潘澤光與同期同學黃志剛、岑澤鎏、鄧華高、潘作霖、黃居谷等20多人駕駛首批7架飛機北飛,轟動全國。
1942年9月間,美軍荷路維少校率領(lǐng)一個戰(zhàn)斗大隊(主要是轟炸機,還有驅(qū)逐機)移駐衡陽機場。次日,日寇3架轟炸機由漢口襲來,即被我在空中擔任警戒的P-40驅(qū)逐機截擊,并將其中一架擊落。
翌日中午時分,潘澤光巡視機場一周之后,去到站長辦公室,見總站長吳建文(臺山那扶人,華僑)與荷路維大隊長正在伏案看地圖,研究敵情,潘即問總站長有什么情況。吳答道:“剛接前方監(jiān)視哨來電話,聽到云層上有大量機聲,但方向不明”。
潘澤光熟悉敵人的狡猾戰(zhàn)術(shù),他聽了之后,心里一怔:顯然今天是敵人想乘午膳之機來偷襲!即大聲說:“總站長,敵機繞道來偷襲,還有20分鐘就到機場上空了,還不起飛?t”說時遲,那時快,他不等總站長與大隊長作出決定,即跑出站長室,邊跑邊大叫:“起飛,快起飛,快起飛??”因各機早有出擊準備,守候在機旁的飛行員即緊急進入機艙,發(fā)動馬達、滑出跑道,依次緊急起飛。當30多架飛機剛起飛完畢,敵機的驅(qū)逐機群即由高空俯沖而下,向機場上的偽裝飛機猛烈掃射。
敵機見“飛機”已中彈起火,即行返航。當晚敵廣播說:“今天奇襲衡陽機場,美軍數(shù)十架飛機全被掃射焚毀”。
其實,焚毀的全是竹木框架蒙布的偽裝飛機,真飛機早已由潘澤光指揮南飛了。
陸績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漢陸績,字公紀,吳郡人。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shù)交好。績六歲時,于九江見術(shù),術(shù)出橘待之。績懷其三枚,及歸拜辭,橘墮地。術(shù)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shù)大奇之。
情到真處,小節(jié)亦關(guān)至行,況六歲之兒,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談也。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白話解釋】
漢朝末年間時候,有個姓陸名績的,表字公紀,是吳郡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jīng)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shù)很要好。
陸績年紀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便會到九江地方去拜見袁術(shù)。袁術(shù)就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暗地里把三個橘子裝在袖子里,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著袁術(shù)拜謝了一回。不料這三個橘子,撲陸的從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術(shù)笑著說,陸郎呀,你來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來偷橘子么。陸績便雙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親的性子,很喜歡吃這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想起帶幾只回去,給母親吃。袁術(shù)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大大的希奇。些東西。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匡衡買不起書,只好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他借著鄰居家這微弱的光線讀書。
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1.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2.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3. 【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4.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拓展資料: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開平碉樓開啟的歷史 ——中西文化的底層碰撞 有一種習慣認識認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底層是一支排斥外來因素的重要力量,中國的近代化基本上是殖民的產(chǎn)物,即使有自動的接受,也主要是社會上層的行為。
在開平碉樓和民居面前,要重新審視這觀點。 今年6月28日,新西蘭“花園城市”基督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正在這里召開。
作為理事國成員的21國代表們僅用了8分鐘的時間,幾乎沒有任何爭議,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項目就獲得了全票通過,“中國最年輕的世遺”就此誕生!而就在上一天,代表們還在為待表決的另一個申報項目爭論不休。 在中國,擁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遺跡比比皆是,為什么卻是歷史不過百年的“開平碉樓和民居”順利成為我國第35處世遺?世遺大會表決的評估結(jié)論之一是:它“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tǒng)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洋元素” 開平市地處珠三角西邊,屬江門市管轄,與同屬江門的臺山、新會、恩平、鶴山等地共稱“五邑”,是中國著名僑鄉(xiāng)。從廣州向西行,兩個小時不到,車窗外開始不斷閃過看起來像西方古堡的建筑,就是到了開平境內(nèi)了。
開平碉樓現(xiàn)存1833座,鼎盛時期超過3000座,它們錯落有秩地分布在稻田和村落之中,展現(xiàn)著古希臘式的柱廊、古羅馬式的拱券和柱式、伊斯蘭的葉形拱以及哥特式、巴洛克風格,甚至還有新藝術(shù)運動和工業(yè)派建筑手法。如此之多的“洋元素”,讓游走于它們之間的人們有置身于西方田野的感覺。
申遺成功讓開平這個“小地方”瞬間熱鬧起來了,無數(shù)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車正載著游客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塘口鎮(zhèn)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四個提名地之一,也是迎接游客最多的一個地方。
在該村保存最完好、陳設(shè)最豪華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碉樓銘石樓里,首層正中懸掛著樓主方潤文與三位太太的大幅照片,頂層供奉著方家的祖宗牌位,室內(nèi)除了擺設(shè)精美的嶺南家具外,還有美國式座鐘、法國香水、德國的落地鐘、留聲機、縫紉機、皮沙發(fā)等很多“舶來品”。 這“合理的異態(tài)”讓游人嘖嘖稱奇,就連歷史專家們在初步看到碉樓并進入它們時,也不由得感到激動。
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首席專家。2006年8月22日,自力村方廣寬、方廣容、方廣寅三兄弟的三座居廬及其家族祖屋分別被打開,張國雄進房子里后,看到的場景就和如今銘石樓里陳設(shè)的一樣:房間里擺放一部留聲機和十多張唱片,其中既有西洋音樂,也有國內(nèi)當時的紅歌星周旋和王人美的唱片,此外也有粵劇大師馬師曾的,這說明樓主當時既享受西洋音樂,也喜愛國內(nèi)音樂和本土音樂的包容心理;在梳妝臺上有男人用的發(fā)油和女人用的香水瓶、爽身粉等。
、開平碉樓處處展現(xiàn)著中西合璧,在極具異域風情的外表下,開平碉樓幾乎無一例外地有著一個“很中國”的名字,比如銘石樓以及號稱“開平第一樓”的瑞石樓;在碉樓的細節(jié)上,人們同樣也可以看到絢爛的傳統(tǒng)壁繪、鯉魚狀的排水口、門框和屋檐上的獅子、麒麟或飛鳥的浮雕……新興的西方文化和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就這么以生活式的隨意和實用觀念被融洽地交融在一起。 “年輕”的開平碉樓之所以能在激烈競爭中成功勝出,順利載入世遺名錄,其原因就在于它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性。
張國雄說,能否成為世遺,主要并不在于其歷史的長短,關(guān)鍵要看其歷史與文化價值。開平碉樓首先在于價值獨特,西方的建筑藝術(shù)進入東方的稻作文明區(qū)并大量生存,跟當?shù)氐淖匀灰亍鹘y(tǒng)民居和諧地融為一體,這種景觀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張國雄說,中國不少沿海城市都有中西合壁的近代建筑,但它們大都是殖民地時期由外國人主持建造的。而開平碉樓卻是中國鄉(xiāng)村民眾主動學習、吸收西方建筑文化并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
“開平碉樓與村落”不僅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全球首個反映移民文化的世遺。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開平人開始了向美國等國家的大規(guī)模海外移民,但從19世紀末起,美國、加拿大等國盛行的排華政策卻使得他們難以扎根異鄉(xiāng),并在1910——1930年代形成了僑房建設(shè)的高潮,如今人們所見到的碉樓就大多建成于這一時期,它們具有防匪和避澇的雙重功用。
早在2001年9月,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協(xié)調(diào)員亨利博士來開見到碉樓時,就大為驚訝:“我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我所看到的東西,我在中國的其它地區(qū)都沒有看到這種現(xiàn)象,就是當?shù)厝税盐鞣降囊恍﹥?yōu)點帶回他們的家鄉(xiāng)。這種走出去、帶進來的傳統(tǒng)的現(xiàn)象還沒有結(jié)束,還沒有中斷,還在繼續(xù)下去。”
商鞅原是衛(wèi)國人,復姓公孫,名鞅,其政治才 能一直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就游說秦孝公變法革 新。
秦孝公聽了商鞅對秦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 的透徹分析,大為振奮,立即任命商鞅為左庶長, 主持變法。 商鞅變法,首先取消了貴族的特權(quán),規(guī)定重新 按軍功大小給予爵位。
貴族由此失去了無功受祿 的特權(quán),對商鞅十分不滿;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 貴族雖懷恨在心,卻毫無辦法。 秦國經(jīng)變法以后,很快強盛起來,生產(chǎn)率大大 提高,國庫充盈,將士作戰(zhàn)勇猛,威震六國。
商鞅 因變法有功,受封商地十五邑,號商君,人們從此 稱公孫鞅為商鞅。 變法過程中,太子的老師觸犯了法律,貴族和 朝臣對這件事抱著幸災樂禍的態(tài)度,看商鞅怎樣 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
商鞅為了新法能得以實 施,請示孝公,依法嚴厲地作了公正處置。太子曾 為老師說情,但無濟于事。
于是太子對商鞅開始 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孝公在位二十二年駕崩,太子嗣位,史稱惠文 王。
貴族們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便紛紛制造流 言蜚語,有人甚至誣陷商鞅謀反。惠文王十分清 楚商鞅沒有謀反的動機,更沒有謀反的可能,他只 是為了出氣,便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自孝公死后,自知失去靠山,不敢久居京 城,便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當他風聞有人誣告他 謀反的消息后,情知早晚必遭殺身之禍,便只身逃 出家中,打算潛往他國,躲災避禍。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寒鴉背著夕陽余暉,結(jié)隊 歸林。商鞅急于逃離秦境,匆匆趕路,來到關(guān)下, 不想被守關(guān)軍士攔住,聲稱:“商君有令,黃昏后非 公事不得出城。
” 商鞅只好投宿住店。他來到一家旅店,要求 住宿,老板走出來說:“既是客人,我們當然歡迎。
請問您是誰,弄不清身份,我會被殺頭的。這是商 君的法令,違背不得呀。”
商鞅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走出旅店,仰天長 嘆:“我這是作法自斃呀!” 商鞅后來被車裂而死。
解 釋 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門的小墻。
出 處 《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孔子教訓他的兩個學生說,子路、冉求,你們兩個人在季家當輔相,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人家不服你的氣,你的政治道德無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沒有來結(jié)交納好。在國內(nèi)則弄得分崩離析、意見分歧,表面上看是整體的,內(nèi)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離心離德,遲早要崩潰的。這種情形是守不住的,因為內(nèi)部分崩離析,難以自保,只好向外發(fā)展,轉(zhuǎn)移人家的視線,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孔子說,你們因為許多內(nèi)政問題不能解決,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發(fā)動戰(zhàn)爭來轉(zhuǎn)移內(nèi)部的注意力。在我看來,你們很危險,季家最大的煩惱、痛苦、憂愁,不在顓臾這個邊區(qū)的小國家,而是在蕭墻之內(nèi),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間。孔子說了這個話不久,后來季家兄弟果然發(fā)生了問題;所以后世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就用 “禍起蕭墻”這句話。在文學上典故,就是從孔子這句話來的。
碰巧看過那本納蘭詞典評,蘇纓老師有介紹= =以下引用
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xù)應難"。
湔(jiān),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俗,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jié)和清明節(jié)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李商隱的一則軼聞就是這樣,而且,這則軼聞既和湔裙有關(guān),也和柳枝有關(guān)。
李商隱有一組《柳枝詩》,詩前有篇序言,講的是這個組詩的來龍去脈,正是自己的一段初戀故事。
當初,洛陽有個女孩子名叫柳枝。柳枝的爸爸是個有錢人,喜歡做買賣,但不幸遭遇風波而死;柳枝的媽媽最疼柳枝,搞得家里的男孩子們反而不如柳枝妹妹有地位。柳枝已經(jīng)十七歲了,也是喜歡梳妝打扮的年紀了,但她對這些事總是缺少耐心,倒喜歡弄片樹葉吹吹曲子,她也很能擺弄絲竹管弦,作出"天風海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
李商隱的堂兄李讓山是柳枝的鄰居,一天,李讓山吟詠李商隱的《燕臺詩》,柳枝突然跑了出來,吃驚地問:"這詩是誰寫的呀?"李讓山說:"是我一個親戚小哥寫的。"柳枝當即便要李讓山代自己向這個"親戚小哥"去求詩,大概還怕李讓山不上心,特地扯斷衣帶系在了他的身上以為提醒。
很巧,就在第二天的一次偶遇中,柳枝向李商隱發(fā)出了邀請,說三日之后,自己會"湔裙水上",以博山香相待。
年輕的李商隱接受了柳枝的邀請,可誰知道,共赴京師的同伴搞了個惡作劇,偷偷上路,還把李商隱的行李給偷走了。詩人無奈,沒法在當?shù)赝A羧眨坏盟s而去。
到了冬天,李讓山來找李商隱,說起柳枝已經(jīng)被某個大官娶走了。這場初戀,還沒有開始便已經(jīng)匆匆結(jié)束,只化成了《柳枝》五首,徒然惹人傷懷。
這個典故,容若曾經(jīng)多次化為自己的詞句,譬如"斷帶依然留乞句,班騅一系無尋處","便容生受博山香,銷折得狂名多少"。但是,如果容若這里"湔裙夢斷續(xù)應難"用的就是李商隱的這則典故,是說湔裙水上之約已如夢斷,再也難續(xù),那么,為何難續(xù)呢?如果聯(lián)系柳枝姑娘被某個大官娶去的結(jié)局,容若這里所哀傷的應該就是小表妹的進宮之事吧?
玄武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
玄武湖古稱桑泊,原來只是一塊因斷層作用而形成的沼澤濕地,湖水來自鐘山北麓。秦始皇滅楚后改金陵為秣陵縣,玄武湖更名為秣陵湖,因漢時秣陵都尉蔣子文葬地湖畔,孫吳時孫權(quán)為避祖父孫鐘名諱,遂名"蔣陵湖"。
吳王孫權(quán)又引水入宮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態(tài)。因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宮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2] 六朝時,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樂之地。隋唐以后,玄武湖隨著都城的北移,逐漸衰落下來。
宋熙寧八年(1075年),江寧府尹王安石奏準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經(jīng)過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兩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圖上出現(xiàn)。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選中玄武湖作為明朝中央政府黃冊的存放地,建后湖黃冊庫(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檔案館)。
明亡以后,玄武湖重新對外開放,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來此游歷并留下詩詞。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對玄武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改造,遷出湖民,廣植花草,多增景點,面貌全新。
2005年底,景區(qū)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稱號。玄武湖公園自2010年10月1日起免費開放。
玄武湖傳說 南京玄武湖,最早叫后湖,后來怎么改叫玄武湖的呢?相傳南朝宋文帝時期,有一年大旱,湖底朝天、土地龜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個個燒香求佛,龍王就是不下一滴雨。
宋文帝有個大臣叫江左,專管農(nóng)桑,眼看莊稼顆粒無收,急得整天吃不下,睡不著。江左有個十八歲的女兒叫江玉,長得聰明標志,見父親唉聲嘆氣,也跟著心急如火。
湖神廟這天,宋文帝召文武大臣進宮說:“如今大災臨頭,哪個能除得旱蟲,朕必定為他加官三級。”文武百官沒人答話。
這時,有個奸臣叫石刮的說:“陛下,要除旱蟲,不難。” “何謂不難?”宋文帝問。
石刮遞上一本奏折說:“陛下,臣夜得一夢,夢里的話已寫在折上,請萬歲過目” 文帝打開奏折一看,上面寫了二十個字:“龍王喪正宮,四海尋美顏,要想天不旱,就得把玉獻。”皇帝念了一遍,弄不明白,就問石刮:“獻玉,這玉在何處?”石刮對江左指指:“玉在江家。”
江左一聽,大吃一驚,心想:“石刮啊石刮,你真毒哇,竟把禍水引到我的女兒身上!” 原來兩年前,石刮為他的兒子石不全托人說媒,想要江玉做媳婦,可江左了解石不全的為人,沒有答應,哪知道得罪了石刮,今天就來報復了。 “嗯?”宋文帝還是不懂石刮的意思。
石刮就講:“陛下,再過三天就是東海龍王生日,到那天把玉送到北湖,用檀香焚化,玉魂入東海,龍王接到玉便成妻室。龍心喜悅,就會把水送來。
這不是除旱蟲不難嗎?” 宋文帝點點頭,轉(zhuǎn)臉對江左說:“江愛卿,你舍一美玉,可救天下百姓,也值得的,就這么定了。” “這,啊……” 不等江左答應,宋文帝就叫石刮準備高臺,三天后到北湖祭玉求雨。
江左回到家,愁得象個木頭人。女兒一再追問,江左才把石刮陷害的事實說了。
江玉一聽,并不著急,反而安慰父親:“不愁,女兒自有辦法對付。”江左問她有什么辦法,她笑而不答,只叫爹爹 玄武湖公園畫作三天后上北湖看熱鬧。
三天后的中午,建康城的百姓都涌到湖邊來看皇帝祭雨了。江左父女,石刮父子也到了。
午時三刻,宋文帝站上高臺,臉朝北湖高聲念道:“朕東土人主,知龍王駕下新喪正宮,數(shù)月來四處遍尋美顏,致使東土大旱。朕近尋得美玉來獻龍王,祈求大雨,以保東土黎民之生機……” 石刮等皇上一念完,就兇神似的走到江左面前,一把拖出江玉,押到祭臺前,對皇上說:“萬歲,玉已帶到,可以焚香祭玉了。”
宋文帝看也沒看,就打火點著了高臺上的檀香。石刮父子正要推江玉下湖,江玉忽然大喊一聲:“慢!小女有話要對萬歲說!” 宋文帝一聽,才低頭往臺下望去,見是一個粉團花色的姑娘被人押著,就講:“有話盡管說。”
江玉往臺前一跪:“萬歲,小女想聽聽石大人的二十字奏折。”“可以。”
宋文帝就大聲念了一遍。“哦,龍王要玉不是要人,小女子帶來一塊和闐美玉,情愿獻出。”
江玉不急不慌地說。宋文帝見到江玉蠻憐愛的,又聽她說得有理,點頭說:“玉者石也,獻玉當然是獻寶石!”石刮急了,連忙插嘴:“萬歲,‘龍王喪正 玄武湖公園——江玉雕塑宮,四海覓美顏’,指的當然是人了!……” “萬歲,小女子昨夜也夢見二十字的懺語”。
江玉一邊說,一邊呈上一個折子。 “哦,”皇帝連忙打開一看,折子上寫著:“龍王覓美顏,須把美玉獻,雙石指美玉,北湖把眼填。”
宋文帝問:“雙石是哪個?”江玉指指石刮父子:“就是他兩人!”石刮急得臉刷白:“萬歲,千萬別聽這女子瞎說,她分明想陷害我們父子!” 宋文帝沒有主張了。 “萬歲,小女子有個方法最公道。”
江玉說:“此刻湖水已干,我和石家父子各從一方入湖,他獻美玉,我獻人,隨龍王挑選。” 這一說,左右臣民都點頭夸好,宋文帝就答應了。
他打開木匣,里面果然有塊光滑透明的美玉,就叫石刮父子抬木匣下湖了,石刮父子只好一步一捱地慢慢走進北湖。江玉也整整衣裳,從另一面向湖心走去。
玄武湖公園地圖這。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