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字加楊字的右邊是:旸。旸讀音:[yáng]。
旸是一個漢字,讀作yáng,本意是指旭日初升,引申義為晴天。該字在《淮南子·地形》和《自漁梁驛至衢州大雪有懷》等文獻(xiàn)均有記載。旸,寓意佳。入男名,多為俊美之意。
旸的筆順:豎、橫折、橫、橫、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擴(kuò)展資料:
旸部首:日,部外筆畫:3,總筆畫:7,筆順編號:2511533。
旸組詞示例如下:
1.亢旸,是漢語詞匯,拼音為kàng
yáng,指旱災(zāi)。
2.旸旱,讀音為yáng
hà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亢旱。
3.秋旸,是漢語詞匯,讀音是qiū
yáng,釋義是秋陽,烈日。
4.恒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héng
yáng,意思是指久晴不雨。
5.愆旸,注釋:陽氣過盛。本謂冬天溫和,有悖節(jié)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熱。
6.雨旸時若,讀音是yǔ
yáng
shí
ruò,指晴雨適時,氣候調(diào)和。
7.旸烏,指太陽。古代神話云日中有烏,故稱太陽為“陽烏”。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旸
日 rì, 4 旦 dàn, 5 舊 jiù, 5 旮 gā, 6 旯 lá, 6 旭 xù, 6 旬 xún, 6 早 zǎo, 6 旨 zhǐ, 6 旫 tiāo, 6 旪 xié, 6 旰 gàn, 7 旱 hàn, 7 曠 kuàng, 7 時 shí, 7 旸 yáng, 7 旵 chǎn, 7 旳 dì, 7 昅 jié, 7 旲 tái, 7 旴 xù, 7 昂 áng, 8 昌 chāng, 8 昉 fǎng, 8 昐 fēn, 8 昊 hào, 8 昒 hū, 8 昏 hūn, 8 昆 kūn, 8 旻 mín, 8 明 míng, 8 曇 tán, 8 旺 wàng, 8 昔 xī, 8 昕 xīn, 8 易 yì, 8 昀 yún, 8 昃 zè, 8 升 shēng, 8 昄 bǎn, 8 昁 bèi, 8 旾 chūn, 8 昘 fǎng, 8 昋 guì, 8 昈 hù, 8 昛 jù, 8 旼 mín, 8 昑 qǐn, 8 旹 shí, 8 旽 tūn, 8 旿 wù, 8 昍 xuān, 8 昖 yán, 8 昗 zè, 8 昪 biàn, 9 昶 chǎng, 9 春 chūn, 9 昳 dié,yì, 9 昽 lóng, 9 昴 mǎo, 9 昧 mèi, 9 昵 nì, 9 昰 shì, 9 是 shì, 9 顯 xiǎn, 9 星 xīng, 9 昫 xù, 9 昡 xuàn, 9 映 yìng, 9 昱 yù, 9 昝 zǎn, 9 昭 zhāo, 9 晝 zhòu, 9 昨 zuó, 9 昞 bǐng, 9 昺 bǐng, 9 昬 hūn, 9 昹 ǎi, 9 昻 áng, 9 昸 dōng, 9 昲 fèi, 9 昦 hào, 9 昿 kuàng, 9 昤 líng, 9 昩 mò, 9 昷 wēn, 9 昢 pò, 9 昚 shèn, 9 昜 yáng, 9 昣 zhěn, 9 昮 zòng, 9 晁 cháo, 10 晃 huàng,huǎng, 10 暉 huī, 10 晉 jìn, 10 曬 shài, 10 晌 shǎng, 10 晟 shèng, 10 曉 xiǎo, 10 晅 xuǎn,xuān, 10 晏 yàn, 10 曄 yè, 10 暈 yùn,yūn, 10 時 shí, 10 晉 jìn, 10 晐 gāi, 10 晎 hǒng, 10 晄 huǎng, 10 晈 jiǎo, 10 晇 xù, 10 晆 kuí, 10 晠 shèng, 10 晀 tiǎo, 10 晍 tóng, 10 晑 xiǎng, 10 晊 zhì, 10 晡 bū, 11 晨 chén, 11 晗 hán, 11 晧 hào, 11 晦 huì, 11 晚 wǎn, 11 晤 wù, 11 晞 xī, 11 晛 xiàn, 11 晢 zhé, 11 晣 zhé, 11 晝 zhòu, 11 晘 hàn, 11 晥 wǎn, 11 晙 jùn, 11 晜 kūn, 11 晻 àn,ǎn,yǎn, 12 晷 guǐ, 12 晶 jīng, 12 景 jǐng, 12 晾 liàng, 12 普 pǔ, 12 晵 qǐ, 12 晴 qíng, 12 暑 shǔ, 12 晰 xī, 12 暫 zàn, 12 智 zhì, 12 晬 zuì, 12 暎 yìng, 12 晳 xī, 12 晿 chēng, 12 暏 shǔ, 12 暃 fēi, 12 晽 lín, 12 晲 nǐ, 12 晱 shǎn, 12 晪 tiǎn, 12 晩 wǎn, 12 晼 wǎn, 12 暀 wǎng, 12 暁 xiǎo, 12 晹 yì, 12 晭 zhǒu, 12 晫 zhuó, 12 暗 àn, 13 暅 gèng, 13 暌 kuí, 13 暋 mǐn, 13 暖 nuǎn, 13 暐 wěi, 13 暇 xiá, 13 暄 xuān, 13 暍 yē, 13 暈 yùn, 13 暉 huī, 13 陽 yáng, 13 暙 chūn, 13 暕 jián, 13 暓 mào, 13 暔 nán, 13 暒 qíng, 13 暛 suǒ, 13 暊 xǔ, 13 暆 yí, 13 晸 zhěng, 13 曖 ài, 14 暠 gǎo, 14 暨 jì, 14 暝 míng, 14 暮 mù, 14 暢 chàng, 14 曅 yè, 14 昵 nì, 14 暤 hào, 14 暞 jiǎo, 14 暟 kǎi, 14 暦 lì, 14 暯 mù, 14 暜 pǔ, 14 暣 qì, 14 暡 wěng, 14 暥 yàn, 14 暚 yáo, 14 暴 bào,pù, 15 暵 hàn, 15 暹 xiān, 15 曏 xiàng, 15 暫 zàn, 15 曄 yè, 15 暷 chuán, 15 暰 cōng, 15 曃 dài, 15 暭 hào, 15 曂 huàng, 15 暳 huì, 15 暩 jì, 15 暪 mèn, 15 暼 piē, 15 暬 xiè, 15 暶 xuán, 15 暲 zhāng, 15 曈 tóng, 16 暾 tūn, 16 曀 yì, 16 歷 lì, 16 曌 zhào, 16 曇 tán, 16 曊 fèi, 16 曍 hào, 16 曁 jì, 16 暻 jǐng, 16 曔 jìng, 16 暸 liáo, 16 暽 lín, 16 曋 shěn, 16 暺 tǎn, 16 暿 xī, 16 曉 xiǎo, 16 曚 méng, 17 曙 shǔ, 17 曐 xīng, 17 曖 ài, 17 曒 jiǎo, 17 曓 bào, 17 曑 shēn, 17 曕 yàn, 17 曗 yè, 17 曎 yì, 17 曛 xūn, 18 曜 yào, 18 簪 zān, 18 簮 zān, 18 曠 kuàng, 18 曞 lì, 18 曘 rú, 18 曝 bào,pù, 19 曡 dié, 19 曟 chén, 19 曢 uu, 19 曦 xī, 20 曤 huò, 20 曥 lú, 20 曧 róng, 20 曣 yàn, 20 曩 nǎng, 21 曨 lóng, 21 曬 shài, 23 曫 luán, 23 曪 luǒ, 23 曮 yǎn, 23 曭 tǎng, 24 曯 zhú, 25。
日譯漢:
1. 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對方,不干擾對方。
2. 自從得了病之后,頭發(fā)掉了很多。
3. 我將搬到公司附近居住。
4. 理應(yīng)尊重別人的意見。
5. 應(yīng)當(dāng)充分考慮別人的立場,
「まのを言おう」是不是打錯了?
6. 高價(jià)格高品質(zhì)的東西,結(jié)果是最為經(jīng)濟(jì)實(shí)惠。
漢譯日:
1. 誰もいないみないだ
2. 日本人みたいな日本語を?qū)Wびたいです。
3. 傘を持たないで出て行きました。
4. 電話をしないで友達(dá)のところに行きました。
5. 留學(xué)に行くときは字典を持って行くといいです。
3和4只能用「~ないで」了。
斧正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yùn)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聞之,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
’” 楚國的國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稱為“郢人”。 郢人有個好友,是位匠人,不知是姓石還是名石,人們都叫他“匠石”。
郢人和匠石,兩人有一套絕技: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涂上蒼蠅翅膀似的薄薄一層,匠石能用斧子把這層白粉輕輕削去。匠石在表演這套絕技時,態(tài)度從容,掄起大斧,順著郢人的鼻尖削下,只聽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聲,白粉就完全被削掉。
而郢人的鼻子卻絲毫不受損傷。郢人也臉不變色,若無其事。
宋國的宋元君得知此事,感到很驚奇,想親眼看看。他托人找到匠石,恭敬地請了來。
不料匠石說:“對不起,現(xiàn)在沒法表演了,因?yàn)槲业暮门笥眼艘呀?jīng)去世,我失去了表演絕技的唯一伙伴了!” 這是《莊子》的《徐無鬼》篇中的一個故事,叫做“匠石運(yùn)斤”。(運(yùn),是揮動的意思;斤,即斧子。)
故事原文是: 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yùn)斤成風(fēng)。
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堊,白色的土。
斲,同斫。) 后來,人們借用這個故事,在請人修改作品時,往往說請“斧正”,或“郢正”、“郢削”、“斧削”等。
這是對修改者表示尊敬的客氣語,贊其水平高,修改起來,象匠石給郢人用大斧削去白粉一樣,干凈利索,恰到好處。(人們在引用“斧正”等成語時,按習(xí)慣都并無自詡為郢人之意。)
“運(yùn)斤成風(fēng)”,后來也成為成語,比喻技巧熟練,大膽、快捷而有力。如元代詩人元好問稱賞某畫家所作的墨竹,有詩道:“運(yùn)斤成風(fēng)刃發(fā)硎。”
(硎,即磨刀石;形容斧子鋒利,象是剛磨過的。) 宋代詩人張耒有詩道:“豈令匠石斤,常縮袖間手。”
唐代文學(xué)家駱賓王也有詩道:“成風(fēng)郢匠斲,流水伯牙弦。”《冷齋夜話》記宋代文學(xué)家蘇東坡對于陶淵明詩的評論道:“東坡嘗云: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如大匠運(yùn)斤,不見斧鑿之痕。”
這些,所謂“匠石斤”、“郢匠斲”、“大匠運(yùn)斤”等語,全都是用的上述典故。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在他的《王氏伯仲唱和詩序》中寫道:“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qiáng)顏耳。”
這個“郢”字,也就是指郢都的匠石(參看“班門弄斧”)。此典說明熟能生巧,就能出現(xiàn)奇跡。
也說明配角的重要性。此典也用作“斫鼻”。
古人把代人作文稱為“捉刀”。其源出于三國時代的一則故事。
魏國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聲威大振,各少數(shù)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
曹操將聲姿高揚(yáng)、眉目疏朗的崔瑛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wèi)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
接見完畢后,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說:“魏王俊美,豐采高雅,而榻側(cè)捉(握、提之意)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yán),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后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稱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筆”。
“染指”一詞見于<>宣公四年。意思是說春秋時,鄭靈公請大臣們吃甲魚,故意不給子公吃,子公很生氣,就伸出手指向盛甲魚的鼎里醮上點(diǎn)湯嘗嘗走了。
后人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這則故事很古老,但故事里的子公確世代相傳至今。
而且我們中國人對“染指”還情有獨(dú)鐘。子公為嘗不該嘗的湯,居然不怕燙壞手指頭,還帶著怒氣離開宴會。
想一想中國人在歷朝歷代的貪官們?yōu)槿局赣诠傥缓湾X財(cái),不惜自己身家性命大有人在。古人如此,今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當(dāng)官拿錢來買,想搞工程拿錢來換,想找工作拿錢來通融,什么學(xué)費(fèi)、醫(yī)療費(fèi)、建房費(fèi)、救災(zāi)款全給你私分了,這與子公索取非分之湯有何兩樣。令人們想不到的是已經(jīng)見怪不怪,難道這錢還咬手嗎?!“若不染指,非官人也”。
全國三十幾位交通廳局長,先后因“染指”而紛紛落馬的就有十七位,某省連續(xù)三任交通廳長不怕坐牢之苦,可謂前赴后繼。真是令人叫絕,世人驚嘆不已。
中國有句成語叫“前車之鑒”,子公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警示后人,對那些還在中飽、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應(yīng)該不要再玩了,否則小心自己在子公的黑名單上位列其中,到時悔之晚矣。 酬謝別人為自己寫文作畫的財(cái)物,稱潤筆。
潤筆既非始于明代,亦非至明代而終,但由于明朝科舉取仕,尤重文章,所謂“國家用人率重科舉,而科舉取士率重文章”1,因此,明代文官(士)長于作文,武官(生)亦有重文傾向,使明代的潤筆現(xiàn)象非常突出。明代的潤筆最顯著特點(diǎn)在于由明初個別現(xiàn)象發(fā)展至中后期逐漸形成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從收受到公開索取,并為謀求潤筆而努力。
潤筆現(xiàn)象為當(dāng)時各階層士人普遍接受,且對清代及民國時期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當(dāng)前,治明史者多關(guān)注于儒商關(guān)系研究,對“潤筆”這一士人“本業(yè)治生”的基本現(xiàn)象研究卻顯不足,本文試從消費(fèi)經(jīng)濟(jì)學(xué)的視角來考察明代文化發(fā)展?fàn)顩r、社會風(fēng)俗變遷和商品經(jīng)濟(jì)的水平等,不當(dāng)之處請指正。
一. “。
提示一下,問題中和“幾”,應(yīng)該是“九”字。
新華字典和康熙字典里,日和幾字組成的字不存在。
除了常見“日”和“九”組合的字:
1. 旭(xù )
2. 旮(gā)
3. 旯 (lá)
旭(xù ):
本義:太陽開始一個新的旅程。
引申義:日出。
旮(gā):
漢字基本用法常與旯一起組詞:旮旯。詞意是角落的意思。
旯 (lá):
〔旮~〕見“旮”。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shí)用范文實(shí)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