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
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四川、湖北兩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陽,因而為神。 戰(zhàn)國時楚懷王游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夢時,作《高唐賦》與《神女賦》追述其事。
神女為“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陽臺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付誦。
神女瑤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她心地純潔,相貌美麗。王母娘娘特別疼愛,把她當成一顆掌上明珠。
可是,瑤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動,就像云中的雁,關(guān)不住。她嫌屋里悶,常悄悄出門,到那瑤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樹去摘星星,有時候,還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
這些事傳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勸阻女兒,可又沒辦法,怕說輕了,她笑;說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煩,就出南天門來散心,恰好碰上瑤姬正撥開白云朝下邊望哩。王母娘娘一見,氣得直冒火,說:“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來,那會污了你的眼,別看!” 瑤姬不信,瞪起大眼,指著下邊飛的白鶴說:“這鶴潔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樣,到處飛,到處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樣子?” 王母娘娘見她動了邪念,更火了,大聲喝道:“不要胡思亂想,快回禁宮去!” 瑤姬從沒見過媽媽發(fā)這么大脾氣,感到委屈,又不服氣,她橫下心,往白云下邊就跳。
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強壓住心頭火,將冷臉換成熱臉,開導說:“下界苦海無邊,你是金枝玉葉,千萬下去不得!” 瑤姬越發(fā)覺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頭上,朝下細看,果然看見人們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爛衫。她嘆氣說:“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聽,暗暗高興,又說:“還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綾羅綢緞……” 不料王母娘娘越說,瑤姬卻越覺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瑤姬越不好過。
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過,心想:男大當娶,女大當嫁,也許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將計就計。于是,就囑咐女兒到東海龍宮去走一趟。
東海龍王早就打過瑤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過婚。只是當時瑤姬還小,沒有說定。
眼下見她來作客,格外殷勤。 東海龍王陪著瑤姬進龍宮,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兩邊分開,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見里邊的魚蝦游來游去,水草輕輕的擺動;還有各種珊瑚、貝殼,把瑤姬的眼睛都看花了。
進了后宮,她覺得格外亮,原來到處掛著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東海龍王請瑤姬坐進黃金交椅,讓人把瓊漿玉液放在瑪瑙桌上。
他親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說:“為仙女接風,請!請!” 瑤姬見座上再沒有別人,心里怦怦直跳。東海龍王暗暗靠攏她,獻殷勤地說:“門當戶對,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對兒。
王母娘娘讓你來,不是明明有意嗎?” 瑤姬一聽,臉“刷”地紅了,曉得是中了圈套,一氣之下,離開了龍宮,連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間。她來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著討飯棍,提著破竹籃,挽著老的,背著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難正想上前打聽,忽見上空烏云滾滾,狂風呼嘯,有十二條孽龍正在興風作浪。
它們一瞪眼,就是一道閃電,使人的眼睛發(fā)花,站不住腳;一聲吼叫,就是一聲炸雷,使房倒屋塌,村莊成了廢墟;一個翻身,就是一陣大暴雨,使山洪暴發(fā),淹沒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瑤姬看著,心想:這不都是東海龍王的屬下嗎?怎么能這樣猖狂,隨便害人! 瑤姬趕緊駕云,靠近那些孽龍,好言好語,勸說它們回東海里去。
孽龍聽到空中有說話的聲音,抬頭一看,只見白云馱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它們說:“黃毛丫頭,你懂啥,別多嘴!我們高興怎么玩,就怎么玩,礙你的什么事?”一邊說,一邊鬧騰得更兇了。
瑤姬再也忍不住了,從頭上輕輕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著十二條孽龍一揮,一道閃光之后,立刻風停雨住,云散天開,十二條孽龍全死了,墜落到地上。 可是孽龍死后還害人,它們的尸體變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擋住東去的江水,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
百姓們還是不能安居樂業(yè)。瑤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離開他們,也就留下來了。
后來,大禹到這里來劈山開峽。瑤姬知道了,便交給他一本《黃綾寶卷》,教他用錘、釬鑿石,造車、船運土。
大禹在她的幫助下,帶領(lǐng)眾人,鑿石運土,苦累了幾年,到底把三峽開通了,使江水流進了大海。據(jù)說現(xiàn)在巫山城外的授書臺,就是當年瑤姬授書的地方。
再說,王母娘娘知道瑤姬毀了東海龍王這門親事,又殺死了十二條孽龍,又氣又恨。聽說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
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個女兒找到跟前,對她們說:“我想念小閨女,你們快到人間走一遭,把她找回來!” 二十二個姑娘便乘云駕霧來到巫山,找著了瑤姬。姐妹們久別重逢,又是喜,又是悲個個都成了淚人兒。
姐姐們對她說:“媽媽想念妹妹,想得心兒都快碎了,你還是和我們一起回去吧。” 瑤姬說:“女兒望媽媽,眼睛也望穿了。
但我不能。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這里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 便棄官回鄉(xiāng)。
(見《晉書·張翰傳》)現(xiàn)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還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xiāng),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又抒發(fā)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
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yīng)羞見”的“怕應(yīng)”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shè)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是收復河山之時。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jù)《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xiāng),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
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宿愿不能實現(xiàn)。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賢文”出自漢初名將李廣,李廣是著名的騎射能手。
唐朝詩人盧綸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就是描寫李廣將軍的神力把箭射入石頭中的故事。李廣從漢文帝時入伍起,經(jīng)過景帝,至武帝時代,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斗。
那時,北方的匈奴,經(jīng)常南侵,在邊境地區(qū)騷擾。匈奴兵都精于騎射,來去不定,出沒無常,很難對付。
李廣屢次領(lǐng)兵,深入敵陣,一生身經(jīng)70多次戰(zhàn)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單于也很敬畏李廣的威名。可是漢朝始終沒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擊他,在他60多歲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當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唐代學者顏師古是這樣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jīng)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這是因為桃李是實實在在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jié)出了香甜的果,在為人們默默地服務(wù),所以用不著吹噓,人們自會歡迎它們。
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解釋】: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示例】:同學們在日常學習中,應(yīng)該有~的精神。
【近義詞】:鐵杵磨針
【反義詞】:半途而廢、淺嘗輒止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狀語;比喻堅持就是勝利
滴水穿石的故事:
1 從前,有個人叫張乖崖,在崇陽擔任縣令。一天,一個管倉庫的庫吏從倉庫里出來,縣令見他順手將一文銅幣丟進自己的口袋里。經(jīng)追問盤查,庫吏承認銅幣是從倉庫里偷出來的。縣令下令拷打。庫吏不服:“就這么一個銅錢嗎,有什么了不起!”縣令不聽則已,一聽,想起當時的風氣之壞,決定從重懲罰。于是提筆批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一日偷一錢,千日就是千錢。時間一久,繩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當即下令將庫吏斬首。
2 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
竺可楨搬來小板凳坐在門口,出神地望著房檐上滴答的小雨滴,輕輕地數(shù)著:一、二、三、四、五^^^^^,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奇跡,房檐下的大石板上怎么有一個一個小坑呀?小水滴下正好滴在小坑里,“叭叭叭”地響。
他去問媽媽,媽媽說“孩子,這叫滴水穿石,別看小小的雨滴沒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日子久了,大石板上就被滴出一個個小坑來了。”媽媽又說“讀書,做事情,出是這個道理,只要支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竺可楨記住了媽媽的話,后業(yè)他專門研究氣象,天天堅持氣候的變化,成為中外有名的氣象學家。
3 有這樣一個男孩,當他站在領(lǐng)獎臺上時,人們驚異了。
下面是一份奇怪的計劃,這是一個14歲的孩子所訂的跑步計劃:第一個月:跑完從家屬樓到學校的1000米;第二個月:增加50米,即1050米;第三個月:再增加50米,即1100米;第四個月:跑完家屬樓到醫(yī)院的1200米;計劃一直排下去,每月都有所增加,到了第二年開始增加到5000米。
這的確是一個很不起眼的計劃,不僅是奇怪而且覺得可笑,每月增加那么幾十米,太簡單的事情,甚至有人嘲笑:這一定是一個懶惰的孩子為敷衍父母或老師而制定的一份長跑妥協(xié)書。
6年后,他,站在了領(lǐng)獎臺上。這個小男孩站在了領(lǐng)獎臺上,他獲得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長跑冠軍---奪得了金牌。
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他是個有先天性殘疾(僅一條腿)并伴有癲癇病的孩子。人們感動了,紛紛請教他成功的秘訣,他只說了這么一句很平常的話:“每次跑步時,我都對自己說:讓我跑完這段路。”
“讓我跑完這段路”,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種意志力,一種毅力。正是這種頑強的意志力,使他持之以恒地堅持了下去,期間克服了多少困難,流了多少汗水。但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毫不松懈的積累是會得到回報的,他終于獲得了“滴水穿石”的效果。不是嗎?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