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提費用有貸方余額,表示已預提但還沒有支付。借方記錄已支付的金額,如果有借方余額,表示實際支付超過了預提數,今后需要攤銷。
預提費用指應由受益期分擔計入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而以后月份才實際支付的費用。例如,銀行借款的利息是按季結算支付的,但利息費用應由支付利息前各月份的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共同負擔。
擴展資料
預提費用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按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正確計算本期各項應付未付的費用,正確反映這些預提費用在各期的計提數及實際支付的情況。
企業(yè)為了核算和監(jiān)督預提費用的計提與支付情況,應設置“預提費用”科目,該科目屬于負債類帳戶,其貸方登記企業(yè)預提的各項費用;借方登記預提費用的實際支出數;期末余額一般在貸方,表示已預提但尚未實際支出的費用。
如果該賬戶期末出現借方余額,表示實際支出數大于已預提數額,應視同待攤費用,分期攤入成本或當期損益?!邦A提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種類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yè)預提各項應付未付的費用時,借記“制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貸記“預提費用”科目;實際支付或結轉大修理成本時,借記“預提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預提費用
預提費用是負債類科目,增加時應記貸方。
1、預提時:借為管理費用(或其它費用,損益類),貸為預提費用。
2、付款時:借為預提費用,貸為銀行存款。
新準則指南規(guī)定:企業(yè)借入的各種短期借款,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歸還借款做相反的會計分錄。資產負債表日,應按計算確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利息”等科目。即對于短期借款的利息的預提是通過“應付利息”科目進行的。
擴展資料
首次執(zhí)行日的“待攤費用”余額可計入首次執(zhí)行日當期損益或轉入預付賬款科目處理;首次執(zhí)行日的“預提費用”余額,如果符合負債或預計負債的定義,則轉入相應應付款項或預計負債科目,如果不符合負債或預計負債的定義,則只能沖回或按照前期差錯更正原則處理。
除預提費用以外,企業(yè)日常處理時還要計提一部分費用。按照稅法要求除壞賬準備金以外計提的其他準備金如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短期和長期投資跌價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都不得在稅前扣除,只有在實際發(fā)生時產生的損失才能據實扣除。
因此多數中小企業(yè)對準備金的計提業(yè)務平時不予處理,只有在實際發(fā)生損失時才進行賬務處理。
實際發(fā)生相關損失,企業(yè)必須向稅務機關提供要求的相關證據,經落實后才能給予認可。有些會計不按照要求平時隨便計提減值準備或者時常進行存貨盤虧、存貨丟失等業(yè)務的處理,結果在匯算清繳時因不能提供相關證據全部被檢查人員剔除,調增企業(yè)利潤。
一般來說,工會經費、壞賬準備、銀行貸款利息等可按權責發(fā)生制的原則計提,并按規(guī)定在稅前扣除。
樓主所述的“預提費用”科目如有借方余額,應合并在“待攤費用”項目內反映。
另外,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區(qū)別表現在:
1、賬戶的性質不同:
賬戶按經濟內容分類中,“待攤費用”屬于資產類賬戶。因為它是先支付后分攤,占用了企業(yè)的資金。該賬戶借方記錄企業(yè)各項資產的增加額,貸方記錄減少額,余額一般出現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時點企業(yè)實際擁有的資產數額?!邦A提費用”屬于負債類賬戶。因為它是預先提取,該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費用,成為企業(yè)的負債。該賬戶的貸方記錄負債的增加額,借方記錄減少額,余額一般出現在貸方,反映企業(yè)在期末某一時點所承擔債務的實際數額。
2、費用的發(fā)生和記錄受益期的時間不一致:
待攤費用是發(fā)生或支付在先,攤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實際數支付,按平均數在以后受益期內分攤;預提費用是先將費用計入受益期,支付費用在后即:按平均數在受益期預提,以后按實際數支付。
3、會計報表的處理原則不同。
待攤費用屬于費用發(fā)生后據實攤銷,事先知道具體的分配標準及分配金額,實務中不會出現貸方余額,填制會計報表時不需要進行調整;而預提費用需要事前估算將要發(fā)生費用的攤銷標準,事前并不知道具體的金額或標準,所以實務中經常出現多提或少提的現象,容易出現借方余額。此時,一般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但在填制會計報表時,卻應將其填入“待攤費用”項目,視同待攤費用處理,實務中叫做“賬表不符”。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4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