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入門基本知識有:
1. 古箏的選擇。購買古箏時應盡量選擇有品牌的、有知名度的、有售后服務的一些廠家,這樣對于我們古箏的品質和服務是有保障的。
2. 古箏的構造。古箏的基本構造:箏首、前岳山、琴碼、面板、琴弦、后岳山、穿弦孔、箏尾。
3. 古箏的擺放。古箏的琴架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連體式琴架、一種是分體式琴架,琴架擺放時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方放置在前岳山位置,低的一方放置在后岳山位置。
4. 義甲的選擇與佩戴。選擇使用玳瑁材質的義甲。假指甲如果兩面都是平面,則無所謂反正;如有一面是弧形,則需將凹面貼著指肚。膠布應纏在手指第一關節(jié)的中部,緊貼指肚,避免膠布粘在第一關節(jié)活動處,影響手指靈活,膠布纏繞手指2-3圈。
5. 古箏的坐姿。選擇一張高矮合適的凳子,要求彈奏者坐在凳子上彈奏者的腰部與箏面平行,身體坐正,后背挺直;彈奏者坐凳子的前1/2,不要坐滿整個凳子。身體正前方對著古箏的第一個琴碼(腳碼);身體離古箏大約1到2拳頭的距離,兩腳可以前后錯開平放。
6. 分辨琴弦。在常用的古箏共有21跟琴弦,初學時一般以D調定線,弦序是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無聲調式音階“官、商、角、徽、羽”循環(huán)排列的,對應簡譜上的“1 2 3 5 6” 。
拓展資料: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tǒng)樂器中的箏樂器,屬于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yōu)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xiàn)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古箏的基本知識: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陜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 ,彈箏搏 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p>
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箏的種類:箏有傳統(tǒng)箏和改革箏之分。
按用弦數(shù)量而區(qū)分的傳統(tǒng)箏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十五弦箏、十六弦箏。河南傳統(tǒng)十六弦箏,面板弧度大,箏體長。
廣東傳統(tǒng)十六弦箏體短小。歷史上各傳統(tǒng)箏主要用絲弦,清朝中葉開始用銅弦。
改革箏的種類有:上海二十一弦箏、廣州十八弦箏和二十一弦箏、蘇州二十一弦箏、北京二十一弦箏。箏的構造: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
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
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箏的品種不一,構造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的是一種二十一弦箏的構造。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
箏的優(yōu)劣取決于各部分材料質地及制作工藝的高低。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
在共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共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古箏的質量鑒別與選購:一、從手感和音色方面選擇:1)手感 一張已調好音的古箏,彈起來有一定的彈性,不會松松垮垮的,也不會過于繃緊。左手做上下滑音時,琴碼不會走位挪動。
2)音準 古箏是一根根弦調音的,好象不會有音不準的問題。音準問題出現(xiàn)在左手按滑音時,左手不能或很難按滑出小三度音。
彈3mi弦,左手按滑到5so,如果聽力不好,可以借助電子調音器測一下這個5音是否到位。6弦按滑到1也同樣檢查一下。
3)音韻 古箏的最大特點是以韻補聲,也就是左手在琴碼左方的按、滑、吟、揉等功夫。這些都是在右手彈弦后,左手利用余音做出來的,要是余音不足,如何以韻補聲? 右手彈1do弦,左手按滑到2,停在2,聽一聽這個2是否清晰、持續(xù)的時間是否夠長。
右手彈弦,左手做回滑音。回滑音持續(xù)的時間較長,整個回滑過程能清楚聽到音的變化,而且左手完成動作離弦后,仍能聽到余音。
4)雜音 無論是右手彈或左手修飾時,都不應出現(xiàn)任何雜音。 5)發(fā)音 古箏的發(fā)音跟人說話發(fā)音一樣,千差萬別。
有些人說話非常清楚,聽起來特別舒服,像個播音員。但很多人說話都有毛病,像發(fā)音不準、聲音太小、聲線沙啞等。
好的古箏就如同一個播音員,發(fā)音清晰、清脆明亮、音量充足、穿透力強。 古箏發(fā)音常見的毛?。郝曇羲缮ⅰ⒁袅窟^小、捂著發(fā)聲(像人用手捂著嘴巴說話)等。
二、用料和做工方面談如何選購古箏。 1)用料 古箏用料大部分是木料,另有少量金屬配件。
木料 古箏最重要的部位是面板。面板為桐木,桐木并不是貴價木材,但需先放置一年以上才能使用。
檢查面板有否蟲蛀、疤節(jié)、腐爛等;拼板處應緊密,看不出間隙;油漆不應太厚,以薄為佳;木紋清晰,高級古箏在高音區(qū)應選用木紋緊密的桐木,低音區(qū)則用木紋較疏的桐木。 至于邊板、琴頭、琴尾等部位,高級古箏會用紅木,有些貴價古箏更會用上紫檀木。
貴木頭的特點是重、沉,紫檀木尤甚。如果一個古箏要價甚高,但拿到手上又覺輕飄飄的,自然不合理了。
金屬配件 這些配件看似不重要,但卻可以小見大。打開琴頭的弦軸盒,檢查弦軸是否不銹鋼制品,一些偷工減料的琴在出售時已開始銹蝕了。
好的琴弦經(jīng)過長時間使用才會生銹,新琴的琴弦絕不應該生銹。 2)做工 古箏是膠合成的,所以不應該發(fā)現(xiàn)釘子或釘孔。
把古箏放在桌上,看看是否平穩(wěn),不會出現(xiàn)歪斜的情形。 檢查底板的穿弦孔,必須光滑易穿。
古箏的基本知識: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陜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 ,彈箏搏 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箏的種類:箏有傳統(tǒng)箏和改革箏之分。按用弦數(shù)量而區(qū)分的傳統(tǒng)箏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十五弦箏、十六弦箏。河南傳統(tǒng)十六弦箏,面板弧度大,箏體長。廣東傳統(tǒng)十六弦箏體短小。歷史上各傳統(tǒng)箏主要用絲弦,清朝中葉開始用銅弦。改革箏的種類有:上海二十一弦箏、廣州十八弦箏和二十一弦箏、蘇州二十一弦箏、北京二十一弦箏。
箏的構造: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箏的品種不一,構造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的是一種二十一弦箏的構造。
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yōu)劣取決于各部分材料質地及制作工藝的高低。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共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共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古箏的質量鑒別與選購:
一、從手感和音色方面選擇:
1)手感
一張已調好音的古箏,彈起來有一定的彈性,不會松松垮垮的,也不會過于繃緊。左手做上下滑音時,琴碼不會走位挪動。
2)音準
古箏是一根根弦調音的,好象不會有音不準的問題。音準問題出現(xiàn)在左手按滑音時,左手不能或很難按滑出小三度音。彈3mi弦,左手按滑到5so,如果聽力不好,可以借助電子調音器測一下這個5音是否到位。6弦按滑到1也同樣檢查一下。
3)音韻
古箏的最大特點是以韻補聲,也就是左手在琴碼左方的按、滑、吟、揉等功夫。這些都是在右手彈弦后,左手利用余音做出來的,要是余音不足,如何以韻補聲?
右手彈1do弦,左手按滑到2,停在2,聽一聽這個2是否清晰、持續(xù)的時間是否夠長。 右手彈弦,左手做回滑音。回滑音持續(xù)的時間較長,整個回滑過程能清楚聽到音的變化,而且左手完成動作離弦后,仍能聽到余音。
4)雜音
無論是右手彈或左手修飾時,都不應出現(xiàn)任何雜音。
5)發(fā)音
古箏的發(fā)音跟人說話發(fā)音一樣,千差萬別。有些人說話非常清楚,聽起來特別舒服,像個播音員。但很多人說話都有毛病,像發(fā)音不準、聲音太小、聲線沙啞等。好的古箏就如同一個播音員,發(fā)音清晰、清脆明亮、音量充足、穿透力強。
古箏發(fā)音常見的毛?。郝曇羲缮?、音量過小、捂著發(fā)聲(像人用手捂著嘴巴說話)等。
二、用料和做工方面談如何選購古箏。
1)用料
古箏用料大部分是木料,另有少量金屬配件。
木料
古箏最重要的部位是面板。面板為桐木,桐木并不是貴價木材,但需先放置一年以上才能使用。
檢查面板有否蟲蛀、疤節(jié)、腐爛等;拼板處應緊密,看不出間隙;油漆不應太厚,以薄為佳;木紋清晰,高級古箏在高音區(qū)應選用木紋緊密的桐木,低音區(qū)則用木紋較疏的桐木。
至于邊板、琴頭、琴尾等部位,高級古箏會用紅木,有些貴價古箏更會用上紫檀木。貴木頭的特點是重、沉,紫檀木尤甚。如果一個古箏要價甚高,但拿到手上又覺輕飄飄的,自然不合理了。
金屬配件
這些配件看似不重要,但卻可以小見大。打開琴頭的弦軸盒,檢查弦軸是否不銹鋼制品,一些偷工減料的琴在出售時已開始銹蝕了。
好的琴弦經(jīng)過長時間使用才會生銹,新琴的琴弦絕不應該生銹。
2)做工
古箏是膠合成的,所以不應該發(fā)現(xiàn)釘子或釘孔。 把古箏放在桌上,看看是否平穩(wěn),不會出現(xiàn)歪斜的情形。 檢查底板的穿弦孔,必須光滑易穿。
掌握正確的方法是學好古箏的關鍵
一般來說,初學者要了解正確的姿勢、手形、運指方向和彈奏方法。姿勢以坐式為多,一般坐在琴的右側,身體正中心對準一號琴碼坐正,腰部與面板同高。身體離側板一拳左右。雙腿分開呈“稍息”狀。手形為半握拳狀,就像嬰兒睡覺時的手形。彈奏時運指方向與箏面平行,要求義甲正面觸弦,各指的彈奏方向與箏弦平面基本垂直,發(fā)力點在指關節(jié)。
豐富的表現(xiàn)力是學好古箏的必要條件
首先要有正確的古箏演奏技法,對于音準和節(jié)奏的正確把握以及左手揉、滑、按、顫的技巧運用。特別是傳統(tǒng)樂曲,每個流派的風格都不一樣。要想細膩地表現(xiàn)出各個流派的特點全都靠左手的按弦。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較高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聽辯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入表演者對樂曲的理解,對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樂曲所表達內容的了解,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
在民樂里面,古箏算是比較容易入門的。
如果你不想找老師學的話,還是建議你去買一點書籍來看,或者到網(wǎng)上找點教學視頻,我覺得不管學什么都要把基礎學扎實。 下面有些基本的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
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
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箏的品種不一,構造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的是一種二十一弦箏的構造。
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yōu)劣取決于各部分材料質地及制作工藝的高低。
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共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
共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質干而松的梧桐木來制作。
也有人試用白松制作。蒙族箏的面板用楊木制成。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質木料制作。領導作用 「箏邊」也稱邊板,即箏的側幫。
箏有兩個箏邊,靠近身體的一側稱為內箏邊,另一側稱為外箏邊。箏邊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紅木或其他雜木制成。
還有試用楓木制作。 「箏頭」用木、紫檀或其他較堅實的木料制成。
箏頭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來固定(也有的箏的箏頭是固定琴釘?shù)模T诠~頭的側面有一個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個音窗,供出音之用。
箏頭因與共鳴體相通,這樣就擴大了共鳴的范圍(也有的箏,箏頭與共鳴體是不相通的)。 「箏尾」它主要用于安裝琴釘。
此處在造型上也起著與箏頭對稱平衡的作用。 「岳山」也稱木梁或山口。
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箏上有兩個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頭連接處,叫作前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尾連接處,叫作后岳山。
岳山隨面板的前后圓弧而自然成彎弧形,與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縮短了高中音區(qū)的碼處弦長。
岳山起著載弦的作用,也起著某些傳遞聲音的作用。岳山與碼子高度的比例關系到音準以及音色,定調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用恰當?shù)谋壤拍苁构~的發(fā)音有良好的效果。
在前岳山上端鑲有一條骨片或銅絲,以使發(fā)音悅耳。 「碼子」也稱柱,或稱雁柱。
它是箏弦和面板的傳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紅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為佳。
在桅木上還鑲有一個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穩(wěn)固箏弦。每個碼子支撐著一根弦,共有二十一個碼子。
在演奏時,弦的振動由碼子傳遞到面扳,再通過共鳴體而發(fā)也音樂的效果。碼子可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
碼子有時也稍作前后移動,以適當調整音質。 「琴釘」也稱肖子。
它用于上弦,調整弦的松緊,控制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肖釘代替的,或用硬質木料制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面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箏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shù)呐渲谩?/p>
由于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
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 說明:在制弦專業(yè)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
纏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鋼絲弦做蕊。 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qū)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并與當?shù)貞蚯?、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流派。
有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蒙箏六個派系,其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河南箏:由秦箏傳入河南和當?shù)孛耖g音樂「鄭衛(wèi)之音」融合發(fā)展成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調。
在傅玄《箏賦.序》中對河南箏曲的評價是"曲高和寡,妙技難工",以深沉內在慷慨激昂為其特色。 山東箏:多和山東琴書、民間音樂有直接聯(lián)系。
曲子多為宮調式,以八大板編組而成。其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潮州箏:流傳于廣東潮州一帶,音樂結構特殊,旋法別具一格。它以其右手的流暢華麗、左手按滑音的獨有加花奏法,變化細膩、微妙而獨具一格。
主要曲調有《重六》《輕六》《活五》《反線》等。其中《重六》調樂曲比較委婉;《輕六》調樂曲清新明快;《活五》調樂曲纏綿悲切,律調很有特點。
客家箏:即廣東漢樂箏曲,是廣東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之一。廣東漢樂的歷史源遠流長。
相傳它是在晉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隨著中原一帶人民多次南遷而流行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如廣東東部地區(qū)包括梅縣、惠陽、韶關地區(qū)部分縣,以及江西、福建、臺灣部分地區(qū)和國外華僑居住的地方。廣東漢樂的古箏演奏有久遠的歷史,它是以《漢皋舊譜》(即漢調音。
到這里看看
/bbs/dispbbs.asp?boardID=14&ID=4366
買一本跟我學古箏彈唱(修訂版)——跟我學系列
作者: 雷歡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將一批優(yōu)秀的歌曲運用古箏彈奏的技法,改編成古箏彈唱曲目。既不失原旋律的風格,又體現(xiàn)了古箏的特點,更能提高學習者的興趣。本書從淺到深,適應于初級水平以上學習者使用。
全書共分五章。(一)古箏基礎知識;(二)常用技巧,(三)彈唱曲目;(四)優(yōu)秀傳統(tǒng)箏曲及創(chuàng)作箏曲;(五)指法符號說明。其中彈唱曲目都使用歌曲的原調,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根據(jù)各自的情況來選擇定調。
古箏相對古琴而言,入門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之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熟悉指法.
學習之前,你需要的是一架箏和配套的琴甲.不過目前的琴譜大多是簡譜,在認譜方面倒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通常的順序是這樣的,老師會先教授琴的音位和彈奏的基本指法,接著循序漸進的教授一些稍微有難度的彈奏指法,并通過大量練習熟悉指法.之后就可以進入樂曲的練習了.(請注意,在指法練習的階段基本用的是練習曲,往往是針對某一種或者幾種彈奏技巧的,難度和樂曲是有差異的,樂曲則是多種技巧的配合,所以基礎很重要。)
網(wǎng)上的教材似乎都有點亂,不如報名學習演奏.同時也要配合練習曲書籍.因為彈奏技巧方面的東西還是由老師指點比較好。練習曲的書籍推薦少年兒童古箏教程。這本也是很多培訓機構采用的教材。
但除了客觀努力之外,個人的音感和雙手協(xié)調能力也很重要,希望你可以通過練習進一步鍛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3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