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兄如父的典故出處
孟子《跬道》,曰:“理亦無所問,知己者闋礱。良駒識主,長兄若父”
可理解為:“長兄如父”。 家中的長子、老大,應協(xié)助父母照顧弟妹,主持家務;家中父母不在(外出、世故)時,家中的老大要擔當起父母的責任,照顧好弟妹盡扶養(yǎng)、教育之責。
典故
相傳包公的母親在五十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在睡覺時,忽然一道霞光,從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到肚子里,這樣包母便懷孕了。
此時包母的媳婦也懷孕了,舊時婆媳同時懷孕,倒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但包母想年歲也那么大了,不想再懷孕了,于是想盡辦法,要把腹中的胎兒弄掉,可是用盡辦法也沒把胎兒打掉。
包母分娩了,生了個男嬰,媳婦也生了個男嬰,可是包母生了個奇丑無比的男孩,皮膚黑黑的,雙眼像銅鈴一般的大,于是叫媳婦來說:“媳婦你也知道內情,不是婆婆這把年紀不要顏面,如今生了個丑八怪,就請你偷偷的把他送到河里丟掉,免得丟人現(xiàn)眼?!毕眿D聽了二話不說,就將這“丑八怪”抱走了。
幾年后,包母的孫子長大了,準備上學堂讀書,包母摸著孫子的頭,觸景生情的對媳婦說:“唉!我生的那個丑八怪要是沒死,也該上學堂了!”
媳婦對著婆婆笑笑說:“婆婆,你想不想看他?”婆婆嘆了口氣說:“想看也看不到了,恐怕早就投胎了!”媳婦轉身出去,不一會兒便帶領一個六、七歲的黑臉男孩進來說:“你看這是哪個!”
婆婆一看,驚喜若狂:“啊喲,這是我的包兒呢!你當初沒把他抱去丟掉?”媳婦說:“婆婆,無論如何,他是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怎么忍心把將他丟掉!可是當時婆婆的吩咐,做媳婦又不敢不從命,就偷偷的將他養(yǎng)下來,和你的孫子一人吃一邊的奶。”
當你的孫子會開口叫我“娘”時,他也跟著叫我“娘”!現(xiàn)在我可以把他還給婆婆了!包母一把拉過“丑八怪”,深情的說:“包兒,你雖然是我生的,可是卻是你嫂嫂的奶把你養(yǎng)大的,是你嫂嫂救了你一命!快給你嫂嫂磕頭謝恩?!?/p>
包公聽了母親的話,給嫂嫂連磕了三個頭,后來,包母去世了,包公仍由嫂嫂照料,于是口口聲聲的稱嫂嫂為“嫂娘”。包公后來在朝廷做了很清廉的官,也從未忘記把嫂嫂當母親那樣的尊敬。
擴展資料:
古代儒家講究宗親制度,家業(yè)一般由長子繼承,長子在家里扮演父親一樣的角色;古代人壽命很短,孩子又多,父親去世后,長子一般要擔當起照顧小弟小妹的角色;相應地,作為年幼的孩子,當然要尊重自己的兄長,天地君親師嘛,不可違拗。
生活中很多例子,它們都在告訴人們:老大生在前頭,長在前頭,吃苦也當在前頭,作為老大應當為家庭承擔一份責任,幫父母把這個家治理好。
大的這樣做,小弟也會跟著學,大的盡上本分,小弟也會尊敬大的,大的愛小的,小的敬大的,這個家就好起來了,若各人顧各人像一盤散沙,這個家庭就癱瘓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長兄如父
相傳包公的母親在五十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在睡覺時,忽然一道霞光,從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到肚子里,這樣包母便懷孕了。
此時包母的媳婦也懷孕了,舊時婆媳同時懷孕,倒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但包母想年歲也那么大了,不想再懷孕了,于是想盡辦法,要把腹中的胎兒弄掉,可是用盡辦法也沒把胎兒打掉。
包母分娩了,生了個男嬰,媳婦也生了個男嬰,可是包母生了個奇丑無比的男孩,皮膚黑黑的,雙眼像銅鈴一般的大,于是叫媳婦來說:“媳婦你也知道內情,不是婆婆這把年紀不要顏面,現(xiàn)在生了個丑八怪,就請你偷偷的把他送到河里丟掉,免得丟人現(xiàn)眼?!毕眿D聽了二話不說,就將這“丑八怪”抱走了。
幾年后,包母的孫子長大了,準備上學堂讀書,包母摸著孫子的頭,觸景生情的對媳婦說:“唉!我生的那個丑八怪要是沒死,現(xiàn)在也該上學堂了!”
媳婦對著婆婆笑笑說:“婆婆,你想不想看他?”婆婆嘆了口氣說:“現(xiàn)在想看也看不到了,恐怕早就投胎了!”媳婦轉身出去,不一會兒便帶領一個六、七歲的黑臉男孩進來說:“你看這是哪個!”婆婆一看,驚喜若狂:“啊喲,這是我的包兒呢!你當初沒把他抱去丟掉?”媳婦說:“婆婆,無論如何,他是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怎么忍心把將他丟掉!可是當時婆婆的吩咐,做媳婦又不敢不從命,就偷偷的將他養(yǎng)下來,和你的孫子一人吃一邊的奶?!?/p>
當你的孫子會開口叫我“娘”時,他也跟著叫我“娘”!現(xiàn)在我可以把他還給婆婆了!包母一把拉過“丑八怪”,深情的說:“包兒,你雖然是我生的,可是卻是你嫂嫂的奶把你養(yǎng)大的,是你嫂嫂救了你一命!快給你嫂嫂磕頭謝恩?!?/p>
包公聽了母親的話,給嫂嫂連磕了三個頭,后來,包母去世了,包公仍由嫂嫂照料,于是口口聲聲的稱嫂嫂為“嫂娘”。包公后來在朝廷做了很清廉的官,也從未忘記把嫂嫂當母親那樣的尊敬。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
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 ·為致》)不能認為只要贍養(yǎng)就是孝,犬馬也要養(yǎng),不敬父母,與養(yǎng)犬馬有何分別 。
如果子如的言語行動老是忤逆父母,使父母感到痛苦,縱然給父母錦衣美食,亦為不孝。所以必須孝順。
悌指兄友弟恭,如果兄對弟不友愛,弟也就無法對兄尊敬,自古“兄弟鬩于墻”的事不勝枚舉。兄弟之中,長兄為大,長兄最早協(xié)助父母照顧諸弟,最早協(xié)助父母主持家務,對諸弟盡扶養(yǎng)、教育之責。
諸弟對長兄之尊敬僅次于父,故有“長兄如父”之說。
“長兄為父”這句話原意出自:“ 孟子《跬道》?!?/p>
1. 長兄【zhǎng xiōng】,即大哥,指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男子。
2.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3. “長兄為父”這句話全文如下:“理亦無所問,知己者闋礱。良駒識主,長兄若父”。
4. 這句話的意思是:家中的長子、老大,應協(xié)助父母照顧弟妹,主持家務;家中父母不在時,家中的老大要擔當起父母的責任,照顧好弟妹盡扶養(yǎng)、教育之責。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