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電視,偶然聽到一首歌,叫《半面妝》。
迅速想起徐昭佩,傳說很美麗的一個女子?,F(xiàn)在的“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也是說的她。
不知什么時候徐娘成了漂亮人了,或許她真的漂亮,想想也是,人家好歹是妃子,太難看了也說不上去。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是講徐娘并非美若天仙,不過文章中好像也沒說徐娘長得難以入目,都是猜測而已。
徐昭佩這個人實在不討我喜歡,中國古代儒生也都不喜歡她??墒欠催^來,我也不喜歡中國古代的儒生,尤其是朱老夫子。
雖然從來沒有明稱他們?yōu)楦?,但是心里是很以為然的。把歌詞貼上來:夜風輕輕吹散燭煙 飛花亂愁腸 共執(zhí)手的人情已成傷 舊時桃花映紅的臉 今日淚偷藏 獨坐窗臺對鏡容顏滄桑 人扶醉月依墻 事難忘誰敢癡狂 把閑言語花房夜久 一個人獨自思量 世人角色真是為謊言而上 她已分不清哪個是真相 發(fā)帶雪秋夜已涼 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歌詞和MV都滿不錯的,中國風的。
曲子我不作評價,而且確實和徐昭佩沒什么大的關系,只不過借半面妝做個題目罷了。扯會話題來說,欣姐說徐昭佩有些像阿榴,都是半面妝。
不過阿榴之所以梳半面妝飾因為她只有一半可以示人,算得上面容姣好,另一半。
而徐昭佩完全不同,根據(jù)幾千年來人們一致認為她就是個美女,她之所以梳半面妝完全是因為藐視(蔑視?)她的夫君南朝梁元帝蕭繹。因為蕭繹“渺一目”。
說些題外的話,我倒是及其佩服南朝蕭氏,這家的遺傳基因那是相當?shù)暮?,個個都極有才華,藝術(shù)家什么,出了一個又一個,就是對政治不感興趣。做個文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帝王。
《昭明文選》的編者就是蕭氏的一個太子,然,只是居太子之位就病逝了,不知道當起皇帝會怎么樣。還有南朝蕭氏有幾個皇帝的死法。
不說了,極不體面。
我也是頭一遭聽說皇帝還有這種死法。徐昭佩是一個極其驕傲的女人。
就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女人。開始的時候她是瞧不起自己的夫君,況且那時候蕭繹還不是帝王,她又是將門之女,我們都知道,世家的孩子,總是驕傲而敏感的,這個女人也不另外。
所以她看不起蕭繹。蕭繹當時為湘東王,也是手握重兵鎮(zhèn)守江陵。
身為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她也敢藐視,這個女人真是不一般的驕傲。她大概是想:我徐昭佩既是將門之女,又貌美如畫,才貌雙全。
你蕭繹雖然是皇子,可是你身份能比我高多少?還瞎一只眼睛。即使不能說蕭繹高攀了她,她也認為他是配不上自己的。
再說蕭繹的父親。 梁武帝滅了南齊,開始也注意勵精圖治、體察民生,但他有一個不能說是弱點但是放在他身上就是弱點的弱點,就是尊信佛教,相傳現(xiàn)在和尚頭上留戒疤,就淵源于梁武帝。
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贖身,折騰下來把國庫都花一窮二白。除了天天誦經(jīng)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講經(jīng)說法,夜以繼日。
那時全國僧尼幾乎占了全國人口的一半,梁武帝再也沒有統(tǒng)一中國的志氣了,終于釀成了侯景之亂。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亂平定后,蕭繹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也被封為貴妃。
至此,蕭繹才算是真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一個主角。徐昭佩也跟著自己的夫君進入了權(quán)力的中心。
后宮,從來就是一個聚集了陰謀與凄涼的地方。尤其是像徐昭佩這樣的女人,為了報復她之前的蔑視,梁元帝很少去她那里。
他已經(jīng)不再是從前那個湘東王了,他已經(jīng)十九五至尊的皇上,龍椅上那個人們見了要呼萬歲的君王。他三宮六院,他不去她那里,自然有的是女人翹首期盼他去。
心高氣傲的徐昭佩心里漸漸荒涼了,她明白這個君王,作了這么多年她的丈夫,到底還是不愛她,莫說寵而不愛,連寵也不寵,她只是掛著一個貴妃的牌子,被釘死在那高高的貴妃位上。她絕望了,又從絕望中滋生出一種叫做恨的東西,其實也不算恨,終其因為她愛的那個男人不愛她,所有的恨都是因為愛而生。
她開始瘋狂地報復。每當知道皇帝要來,必定在化裝時只化半邊臉龐,以羞辱這獨眼真龍,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
元帝一見,龍顏大怒,拂袖而去。還“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p>
這只是一小部分,前面說,我不喜歡徐昭佩,就是因為后面的一些事情,如果只有前面一部分,我只是同情她,甚至還覺得這個女子好歹還是有些骨氣的,你既這么長時間不來,不如徹底不來,何必再來,指望我滿心歡喜受寵若驚地歡迎你么?但是后面的事情發(fā)生了。她先后與遙光寺的智通和尚、蕭繹的隨從暨季江、美男子賀徽等人私通。
年近不惑的徐妃找到一位眉目俊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時還自遮遮掩掩,后來居然公開來往。有人曾開玩笑地問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無隱諱地回答:"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 皇帝不干了,明目張膽地給我戴綠帽子?真當我好脾氣?讓天下人恥笑?蕭繹借口另一個寵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殺,她只好投了井。
蕭繹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體撈起來送還她娘家,聲言是"出妻"。《南史》記載: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帝以尸還徐氏,。
有鳳來儀,中國漢語成語,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仙禽,它的出現(xiàn)是吉祥的預兆。
句出《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焙嵣貫樗粗频囊魳?。
這里說簫韶之曲連續(xù)演奏,鳳凰也隨樂聲翩翩起舞。儀,配合。
鳳凰為傳說中的貴鳥,后多用以比后妃。另一個解釋是,語出《尚書?益稷》,意思是有鳳凰來到這里棲息。
古代以龍鳳為配偶,所以此題有歌頌元妃省親之意?!渡袝?益稷》記載:當演奏虞舜時期的韶樂時,由于音樂美妙動聽,把鳳凰也引來了。
又傳說鳳凰以練實(竹實)為食(見《莊子?外物》)。這里題詠的地方有很多竹子(即后來的瀟湘館),古人又龍鳳并稱,以鳳凰比喻后妃。
鳳:一種美麗異常的神鳥;儀:配合。有奇異美麗的神鳥鳳凰來相配。
形容極為高貴、神奇和絕妙[1] 。有鳳來儀的意思即①古時吉祥的征兆。
② 簫韶之曲連續(xù)演奏,鳳凰也隨樂聲翩翩起舞。多用以比后妃。
③有鳳凰來到這里棲息。鳳,古時特指女性。
儀:指儀范。如母儀天下。
呂布與貂蟬在“鳳儀亭”,帶諷意?!度龂萘x》畢竟是小說。
出處《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引用《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p>
朋與鳳通假?!墩f文解字》朋:朋黨,黨羽。
所以朋只能解釋為《鳳》。這里的“樂”應念成音樂的“樂”。
是“慶賀”的意思。《有鳳來儀》《鳳儀亭》都是針對女性的。
前者在紅樓夢中指元春探親,一展鳳的風采。后者指三國演義呂布與貂蟬相聚之處,常以此地承托凄美動人的愛情。
故事/有鳳來儀 編輯千古神女弄玉吹簫有鳳來儀 秦穆公有個小女兒,天生麗質(zhì)、聰明伶俐。在她生的那一年,有人獻上玉璞一塊,經(jīng)能工巧匠雕琢成碧綠的美玉。
在小女孩百天的時候抓周,什么東西都不要,單單取那塊美玉來玩。怎么讓她放手都不放,因此穆公給她取名為弄玉。
弄玉慢慢的長大,變得越發(fā)的漂亮聰明。她特別喜歡吹笙,可是說來奇怪,她吹笙是無師自通,而且吹出來的音樂無比的動聽。
秦穆公讓能工巧匠把那塊碧玉雕成玉笙,每當弄玉吹起來的時候,就像鳳凰鳴叫那么好聽。穆公最愛弄玉,給她筑樓建館,樓曰“鳳樓”。
樓前又搭高臺,叫做“鳳臺”。在弄玉長到15歲的那一年,穆公想給她找一個佳婿。
弄玉知道后就對穆公說,“女兒曾發(fā)誓,能做我丈夫的必須會吹笙,要能和我唱和,不然寧死不嫁。”于是穆公讓人遍訪全國,楞是沒有找到一個符合要求的。
有一天晚上,弄玉一個人在鳳樓上卷簾斜坐,皓月當空、天寧宇靜。弄玉一時興起,吩咐丫鬟焚香取笙。
弄玉依著窗戶慢慢的吹起,聲音清越悠揚,飄入天際。忽然天邊微風徐徐,似有應和之聲,漸遠漸近、飄飄揚揚。
弄玉心生奇怪,停聲靜聽,那應和的聲音亦停止。弄玉獨攬朱欄迎風而眺,鳳臺上空空如也,只有月光撒了一地。
弄玉若有所失,獨自一人發(fā)呆到半夜。月沉香消,弄玉把玉笙放置床頭,恍惚間進入夢鄉(xiāng)。
夢到西南方天門大開,飄出朵朵五彩祥云。說完,從腰間拿下赤玉做的蕭,倚欄而吹。
那彩鳳隨著簫聲翩翩起舞,引頸高鳴。鳳鳴聲與簫聲唱和相應,如天籟一般。
弄玉被這奇樂弄的深思迷茫,不覺間問那男子“這是什么曲子啊,我能學么?” 那美男答道“這是華山吟的第一弄。若成婚姻,還怕學不會?”說完,徑直上前拉住弄玉的手。
弄玉猛的一下驚醒,原來竟是南柯一夢也。第二天早晨,弄玉把夢里的事告訴秦穆公,穆公當即派孟明(百里奚的兒子)到大華山尋訪。
孟明到大華山腳下,問砍柴的樵夫,果然在山頂上住有一人。從七月十五日到來,自己搭屋結(jié)廬。
每日不灶火飯食,只有晚上的時候下山喝酒,每夜對月吹簫。孟明想這一定是他要找的,于是上山。
果真見到那人,奇男子姓蕭名史,談吐不凡。孟明講清來意,隨即拉蕭史回宮復命。
穆公坐于鳳臺之上,見蕭史長的眉清目秀,儀表不凡,心中暗是喜歡。問他“聽說你蕭吹的非常好聽,先生可會吹笙?。俊?蕭史對曰“臣只會吹簫,不會吹笙!” 穆公嘆曰“唉,可惜啊。
我女兒只嫁給會吹笙的。笙簫不是同一種樂器,看來你不是我的佳婿啊?!?/p>
穆公想讓蕭史告退,弄玉急忙派丫鬟來給穆公傳話“笙簫本是同類,他既然善蕭,哪里有不試試就放他走的道理啊?!?穆公命令蕭史吹簫。
蕭史取出赤玉蕭,玉色溫潤,紅光耀人奪目,真是稀世珍寶啊。才吹一曲,清風自習習而來。
吹至第二曲,彩云聚合。吹到第三曲,白鶴展翅高空,孔雀翱翔起舞,百鳥和鳴。
弄玉在簾內(nèi)看的真切,心中竊喜“這就是我夫??!” 穆公也非常高興,見弄玉有意,便對蕭史說“寡人有愛女弄玉,頗通音律。我今天欲把她嫁給你,你可愿意???” 蕭史連忙下拜“我本是山野村夫,怎敢高攀?!?/p>
穆公哈哈大笑“我女兒曾經(jīng)有誓言在先,又有八月十五的夢境征兆。此正是天作之合,你不必再推辭了。”
穆公隨即叫史官選良辰吉日晚婚,史官說今日中秋正是大吉之日。于是當夜大擺宴延,送蕭史弄玉到鳳樓成婚。
蕭史本名蕭三郎,是上帝派往周去整理史籍的神仙,因在周對史籍有功,又被人稱為蕭史。蕭史與那弄玉每日在鳳樓中吹簫弄笙,好不和睦快活。
弄玉每天跟蕭史學吹簫,也學導氣之術(shù),漸漸的可以不食煙火。日月如梭,一晃蕭。
顏回居陋巷的典故:
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歲。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政冶志向上,顏回以舜為志。
顏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階段,十三歲入孔門,用了大約六年的時間,其學業(yè)基本已成。顏回求學期間,曾于魯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娶宋國女子戴氏為妻。次年生子顏歆。顏回在其人生的第二個階段,約十四年的時間是隨孔子周游列國。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顏回三十八歲,孔子六十八歲,季康子派使臣公華、公賓、公林帶著禮品到衛(wèi)國來迎接孔子一行歸國。從此顏回結(jié)束了跟隨孔子長達十四年的列國周游。
顏回重歸魯國,其故居陋巷雖然依舊,但父母均已年邁,家庭重擔理應落在他的肩上。歸魯之后,顏回除講學外,便是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
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zhèn)鞯馁F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只有陋巷簡樸的住宅及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nèi)之圃了。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的春秋時期,些許田產(chǎn)難以維持一個貴族家庭的生計,顏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為貴族家庭的一般性開支,簡居于陋巷??碱伝匾簧?,大多為追隨孔子奔走于六國,歸魯后亦未入仕,而是窮居陋巷。
顏回在學習和弘揚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的過程中,總是殫精竭思,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這種狀況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夏歷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學宗師顏子不幸病逝,給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難,以至無力按照當時有關禮儀殯葬,最后經(jīng)他的父親顏路四處籌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門好友的幫助下,才勉強完成了葬禮。
自漢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系,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淵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原來,孔子的好學生,一生追隨老師,仁義好學,面對艱難困苦,仍舊一心向?qū)W,樂而無憂,實在是難能可貴。
1.李白戲弄高力士的故事 李白雖受玄宗之寵,但恐為李林甫所害,只舞文弄墨,不敢冒然涉足政治。
李林甫是通過高力士的關系才得以飛黃騰達,所以李白對高力士也沒有好感。 一天,渤海國使者呈入番書,文字非草非隸非篆,跡異形奇體變,滿朝大臣,均不能識。
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濟濟多官,如何一紙番書,竟無人能識其一字!不知書中是何言語,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恥笑耶!”眾皆汗顏,正為難間,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宮,李白卻識得番文,宣誦如流。玄宗大悅,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詔。
李白欲借此機會奚落高力士,乞請高力士為他脫靴。玄宗笑諾,遂傳入高力士。
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邊最親近之人,官封冠軍大將軍、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渤??す?,權(quán)勢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違慢,沒奈何忍氣吞聲,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書,遣歸番使。
高力士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但李白正受玄宗所寵,他不好直接在玄宗面前抵毀李白,繼而轉(zhuǎn)向貴妃。一天,高力士與貴妃談及詩歌,勸貴妃廢去清平調(diào)。
貴妃道:“太白清才,當代無二,奈何將他詩廢去?”高力士冷笑道:“他把飛燕比擬娘娘,試想飛燕當日,所為何事?乃敢援引比附,究是何意?”貴妃立時變色。原來唐代婦女以豐滿為美,貴妃亦不例外,而漢代婦女自皇后趙飛燕始,以纖瘦為美,漢成帝生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走,還專為她建了一座七寶避風臺。
玄宗嘗戲語貴妃道:“似汝當便不畏風,任吹多少,也屬無妨?!辟F妃知玄宗有意譏嘲,未免介意。
女人心胸狹窄,貴妃受高力士挑撥,認為李白作詩嘲諷自己體形偏胖,不由得忌恨起李白來。自此貴妃入侍玄宗,屢說李白縱酒狂歌,失人臣禮。
玄宗雖極愛李白,奈為貴妃所厭,也只得與他疏遠,不復召入。李白知為高力士報復,亦對李林甫把持的朝廷失去信心,天寶三載,李白懇求還歸故里。
玄宗賜金放還,李白遂又浪跡四方去了.2.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
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后,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
當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
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全詩如下: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又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門”"??伤钟X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還是推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里。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
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
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3.墓臨絕地 白居易不幸于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病逝。臨終前,他遺囑葬于龍門香山寺高僧如滿和尚的墓側(cè),永與洛阻龍門山水為伴。
家人遵遺囑,將他葬香山琵琶峰。傳說當時凡來洛陽經(jīng)過龍門的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遠至日本、朝鮮的使者,近到洛陽居民,都要到白居易的墓前灑酒頌詩,以示懷念。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是白居易的讀者。 到過香山的人,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白居易墓臨絕地。
傳說白居易在長期的官場坎坷中,日益認識到官場的黑暗。到了晚年,詩人冷淡仕途,寄情于山水。
從局外冷眼相觀,更認識到宦海的險惡。因此,他對仕途徹底失望了。
而且,他還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塵,去官場空耗生命。于是,詩人交待自己的后代:從今后,要代代相傳,不要再出去做官。
他還研究了風水,看到琵琶峰前面陡峭,下臨闊水,是塊絕地,是選墓址的忌諱之處,就故意舍棄北邙那塊葬人的風水寶地,將自己的墓址選在這前臨絕地的琵琶峰巔,以斷了自家的官氣。 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遵守祖訓,還是真被詩人斷了官氣,當官的還真是寥寥。
4.陸游書巢勤學。 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柜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 他勤于創(chuàng)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學家。
陸游的故事:一字師來源:精品故事 作者:未知 更新:2010-10-16 12:56:35 點擊: 43 [ 分享到QQ空間 | 轉(zhuǎn)播到騰訊微博 | 分享到朋友社區(qū) ]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陸游應詔前往抗金前線南鄭,途經(jīng)四川梁山(今重慶梁平)蟠龍山時,忽聞山頂鞭炮震耳,鑼鼓喧天。循聲而至,原來是當?shù)毓賳T和山民正在慶賀蟠龍橋落成。
但見這蟠龍橋像一條蛟龍飛跨山澗,又如雨后的彩虹橫亙天際,如詩如畫。陸游不禁連連稱贊。
當?shù)毓賳T得知來者是大詩人陸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寶,恭請他給蟠龍橋?qū)懸弧?/p>
人們常以"半老徐娘"稱年老而尚有風韻的婦女.
"半老徐娘"一詞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過芳齡,卻還著意打扮,風風騷騷,極不得體.于是,有人說:"徐娘
半老,猶尚多情."有關"徐娘"的"風騷"之事,《南史 后妃傳下 梁
元帝徐妃》中有極簡要的記載.宋陳與義詩《書懷》中"開窗逢一笑,未覺
徐娘老"兩句足見徐娘之風騷.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來諷
喻那些年過芳齡還風風騷騷,精心打扮的婦女.亦有人自稱徐娘,含有自謙
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貶義詞用.
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輕時確是一個艷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終敵不過歲月催人老的事實,妙齡一過,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濃妝艷抹的她,卻猶存一點風韻。故后世以「徐娘半老」來形容中年婦女風韻猶存。
據(jù)《南史》記載,她是前齊國太尉的孫女,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當蕭繹還在當湘東王時,她嫁給了蕭繹?,F(xiàn)在可以分析,她有嚴重的性苦悶,對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滿的,她自恃出身名門顯貴,就膽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來發(fā)泄性苦悶。蕭繹少一目,是個“獨眼龍”,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邊,名曰“半面妝”,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嘔吐在皇帝的龍袍上。蕭繹吃不消她,于是開始疏遠她,移情于其他三宮六院。
她在獨守空房的情況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結(jié)識了荊州瑤光寺的一個風流道士智遠;后來又結(jié)識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這時她已是個中年婦女,所以這個情夫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來,徐昭佩又邀請當時的一個叫賀徽的詩人,到一個尼姑庵約會,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這些行為當然為皇帝所不容,最后蕭繹下了決心,借口另一個寵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殺,她只好投了井。蕭繹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體撈起來送還她娘家,聲言是“出妻”。徐妃的風流生涯就是這樣以悲劇而結(jié)束的。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