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為南唐保大年間(西元九四三~九五七年)建造,初名龍光寺,規(guī)模不大。保大九年,元寂禪師奉詔任寺中住持后,擴建殿宇,重塑佛像,規(guī)模擴展。宋朝理宗欽賜「皇覺寶殿」匾額,香火大興,遠近聞名。明正統(tǒng)年間,龍光寺又奉敕修建改名為龍華寺。崇禎元年(西元一六二八年),元宗和尚又重修寺院,竣工不久即毀於兵燹。清代康熙辛亥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梅逢禪師重新修建龍華寺。民國時期曾在此設(shè)立郵電局。一九五七年縣佛教小組曾捐款修葺,近年又修繕大雄寶殿及院墻。
龍華寺歷史悠久,聲名四溢。自南唐保大九年(西元九五一年)元寂禪師奉詔到此傳經(jīng),近千年香火旺興不絕,歷代名人游覽不迭,并留下許多詩畫墨寶。宋朝蘇東坡、楊萬里,明朝解縞、羅洪先、鄒元標等皆有譽詩,但多以失傳。明朝太子太保左都御史鄒元標題詩云∶「龍華寺在南山下,門對青峰境更幽。地回永無塵事憂,堂空時見碧云流。風傳佛閣千鈴名,月照禪林萬木秋。卻忙朗公傳法日,僧殘碑斷不勝愁。」
據(jù)縣志記載,隋煬帝大業(yè)年間(公元605一618年),有一個姓葉名惟勝的和尚,手持杖錫,從江蘇潤州甘露寺南下,來到仙游龍華地界,看到寶幢山“煙花蒼蒼,花氣如云”,就在山下結(jié)茅為廬住下了。有一天清晨,旭日高懸,而寶幢山上仍然云遮霧樟,忽然有兩條巨龍從云霧中翻騰下來,龍嘴里各銜著一朵鮮艷的蓮花,奉獻給惟勝和尚。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shù)匕傩赵谖﹦俚牟輳]舊址上建成了僅有上下兩座廳堂的禪院。唐宣宗大中初(約公元848年),因前有“雙龍獻花”之奇,皇帝李忱賜給寺名“龍華寺”(莆仙話中“花”與“華”同音)。龍華地名由此而來。
宋朝時,龍華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寶剎。宋仁宗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皇帝趙禎曾下詔召見龍華寺主持雪徑和尚入京講道,并賜給他衣物。朝官范仲淹還贈詩給雪徑和尚:“斌訣若不離荊楚,怎得連城倍價高。”從此以后,龍華寺大加擴建,僧徒日益增多,成為仙游的一大叢林。南宋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前后,寺院三遭火劫,俱經(jīng)過先后六十五年的修建,龍華寺風姿依然不減當年。
元朝時,全縣和尚尼姑有一千多人,而龍華寺就擁有僧眾近五百人,可見當時的昌盛情況。元成宗元貞年間(公元1295~1297年),皇帝兩次征召龍華寺主持無隱大師入京講道。無隱大師力辭不就,成宗皇帝就詔命龍華寺統(tǒng)轄縣西、縣西南所有寺庵。元末至清初,龍華寺又歷經(jīng)四度興廢。現(xiàn)存的大雄寶殿就是一九四二年翻建的。
據(jù)縣志記載,隋煬帝大業(yè)年間(公元605一618年),有一個姓葉名惟勝的和尚,手持杖錫,從江蘇潤州甘露寺南下,來到仙游龍華地界,看到寶幢山“煙花蒼蒼,花氣如云”,就在山下結(jié)茅為廬住下了。有一天清晨,旭日高懸,而寶幢山上仍然云遮霧樟,忽然有兩條巨龍從云霧中翻騰下來,龍嘴里各銜著一朵鮮艷的蓮花,奉獻給惟勝和尚。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shù)匕傩赵谖﹦俚牟輳]舊址上建成了僅有上下兩座廳堂的禪院。唐宣宗大中初(約公元848年),因前有“雙龍獻花”之奇,皇帝李忱賜給寺名“龍華寺”(莆仙話中“花”與“華”同音)。龍華地名由此而來。
宋朝時,龍華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寶剎。宋仁宗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皇帝趙禎曾下詔召見龍華寺主持雪徑和尚入京講道,并賜給他衣物。朝官范仲淹還贈詩給雪徑和尚:“斌訣若不離荊楚,怎得連城倍價高。”從此以后,龍華寺大加擴建,僧徒日益增多,成為仙游的一大叢林。南宋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前后,寺院三遭火劫,俱經(jīng)過先后六十五年的修建,龍華寺風姿依然不減當年。
元朝時,全縣和尚尼姑有一千多人,而龍華寺就擁有僧眾近五百人,可見當時的昌盛情況。元成宗元貞年間(公元1295~1297年),皇帝兩次征召龍華寺主持無隱大師入京講道。無隱大師力辭不就,成宗皇帝就詔命龍華寺統(tǒng)轄縣西、縣西南所有寺庵。元末至清初,龍華寺又歷經(jīng)四度興廢。現(xiàn)存的大雄寶殿就是一九四二年翻建的。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qū)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古剎。
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quán)于赤烏五年(公元242年)為孝敬其母而建造,并按佛經(jīng)中彌勒菩薩于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名。幾經(jīng)修復(fù),如今已恢復(fù)舊觀。龍華塔位于龍華寺前,相傳初建于赤烏十年(公元247)。現(xiàn)在的龍華寺建于清光緒年間,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筑群。寺內(nèi)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jīng)書、金印、佛像等。
龍華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凝重。這里的佛像有兩處與眾不同,一是因為龍華寺為彌勒道場,有兩尊彌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彌勒的菩薩像,彌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稱“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寶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兩側(cè),或是宣傳佛法的“十八羅漢”,或是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而龍華寺大殿內(nèi),羅漢和諸天濟濟一堂。 現(xiàn)存龍華塔為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4米,塔體橙黃,剎桿高聳,其磚身和基礎(chǔ)部分,系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時的原物。寶塔各層均飛檐曲欄,姿態(tài)雄偉美觀,為上海地區(qū)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龍華寺的天王殿東西兩側(cè)建有鐘鼓樓,“龍華晚鐘”為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從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龍華寺舉行的迎新年撞龍華晚鐘活動,吸引了許多的中外游客,這一活動已經(jīng)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國家級旅游項目之一。
彌勒像,明旸法師詠詩云:“布袋空攜會也么?終朝開口笑呵呵;一生補處成真果,三會龍華阿逸多;大肚能容天下事,慈懷普治世間疴;華林園里度凡眾,兜率宮中證佛陀。”
彌勒佛像龕前有楹聯(lián)曰: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無所不容。彌勒佛龕后有1982年明煬法師升座方丈,寧波天童寺所贈彌勒“皆大歡喜”水墨畫,佛畫前有楹聯(lián)曰:笑容常現(xiàn)已無貪嗔癡;大肚包容勇修戒定慧。佛龕兩側(cè)是法物流通處。佛龕前有隨喜功德箱,地上有竹葉瑪瑙石。殿后有啟功所書的“法相莊嚴”匾。
第二殿為天王殿,趙樸初題楹聯(lián)點明“龍華彌勒”的出處:“修上乘行面向未來,初入山門先參彌勒;誦下生經(jīng)依于內(nèi)苑,侍隨海眾三會龍華。”
第三殿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四字為書法家、孫中山秘書田桓先生題寫,檐下還懸掛著名書畫家唐云先生題額“龍華十方”匾額。
第四殿三圣殿,懸掛著中國佛教協(xié)會第一任會長圓瑛法師書寫的“蓮風遠被”匾額和明旸法師所書“清涼地”匾額。
第五殿是方丈院,“華林丈室”四個篆字為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顧廷龍先生所書。方丈正廳為三間,長條案上供一尊青銅毗盧遮那佛像及精制彩瓷五供具,中間一副趙樸初用飛白體書寫的“縱橫十笏談法地,爛熳千花選佛場”點出方丈的來歷典故
上海龍華寺 龍華寺位于上海徐匯區(qū)的龍華鎮(zhèn),是上海地區(qū)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古剎。
相傳龍華寺始建于三國,吳王孫權(quán)為其母所修,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存寺院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如今的龍華寺早已成為了以古寺、古塔、龍華廟會、龍華晚鐘構(gòu)成的宗教旅游勝地。
龍華寺內(nèi)景色幽靜,殿宇巍峨,金碧鉤耀,禪韻莊嚴凝重。寺內(nèi)殿堂齊整,布局合理,主要建筑有:鐘樓、鼓樓、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等。
第一殿為彌勒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彌勒菩薩。這里供奉的彌勒像和其他寺廟一樣,相傳是中國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名契此)形象,袒露胸膛,笑口常開;第二殿為天王殿,殿兩側(cè)是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像,面貌圓盛,姿態(tài)端嚴。
與別的寺廟天王殿不同的是,這里還供奉著一尊天冠彌勒像;第三殿為大雄寶殿,是寺內(nèi)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華嚴三圣”。
正中是毗盧遮那佛,又稱法身佛。左邊是文殊菩薩,頂結(jié)五髻,身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
右邊是普賢菩薩,身騎白象,以示尊貴。殿內(nèi)還陳列一口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年)鑄造的寺鐘。
寺內(nèi)鐘樓之上懸有一口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鑄造的青龍銅鐘,高約2米,重達13000斤。每年年底,都會有“迎新年撞龍華晚鐘”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
龍華寺的傳說: 相傳在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jié)善緣,他東游于上海、蘇州一帶。
一日,來到龍華蕩,見這里水天一色,塵轍不染,認為是塊修行寶地,就在這里結(jié)廬而居。他不知道,這里之所以景致幽靜不凡,是因為廣澤龍王在這興建了龍宮。
廣澤龍王見來了個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興。一時起了惡念,要興風起霧,掀翻和尚的草廬、把和尚嚇走。
可是龍王突然發(fā)現(xiàn)草廬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龍王吃了一驚,他挨近一看,見康僧會神色端詳,正在打座誦經(jīng)。龍王聽了一會兒,被和尚所誦的佛旨所感動,他不僅打消了原來的惡念,還走上前對康僧會說:自己愿回東海去住,把龍王宮讓給康僧會,用來興建梵宇。
康僧會接受了龍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龍宮改建成龍華寺,還專程趕到南京拜會吳國君主孫權(quán),請他幫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請到的佛舍利。就這樣,在龍華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顆佛舍利。
據(jù)說,這位“康僧會”還做過一件至今對上海乃至周邊地區(qū)影響深遠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龍華寺附近設(shè)立“滬生堂”,傳授自印度流傳過來的制糖之法,造福當?shù)匕傩铡? 景點旅游提示 門票:10元/人 到達方式:上海市內(nèi)乘坐73、87、41、44、104等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開放時間:07:10到16:30 飲食:龍華寺內(nèi)素雞、素面。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