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酒婦人典出《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
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個叫魏無忌的人,他是魏安王的弟弟,因封于信陵(今河南寧陵),號信陵君。
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長平將趙國的四十萬士兵消滅后,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趙國向魏國求救,魏王不愿派兵救援。
魏無忌為了救趙,請魏王的寵姬如姬竊得發(fā)兵的虎符,擊殺了魏將晉鄙,奪取了兵權(quán),挑選了八萬精兵,幫助趙國打敗了秦國。 魏公子雖然竊兵符救了趙國,但卻因此得罪了魏王。
打敗秦國以后,他把軍隊和兵符交給魏國的將軍帶回去,自己留在趙國,一呆就是十年。 秦國見此情形,便連連出兵伐魏。
魏王害怕秦國的威勢,使人請魏無忌回國。起初,魏無忌不肯,后經(jīng)人勸說,才回到魏國。
魏王把上將軍印授給了魏無忌。各國諸侯聽說魏無忌又回到魏國帶兵了,紛紛發(fā)兵援助魏國,共同對付強秦。
魏無忌聯(lián)合五國擊退了秦將蒙驁的進攻。 從此,魏無忌更加名揚諸侯,威振天下。
秦國見此情景,很害怕,便使用了反間計,用重金收買了晉鄙的一些舊友,造了魏無忌不少謠,使魏王罷了魏無忌的兵權(quán)。魏無忌心灰意冷,從此便消沉起來,稱病不上朝,與一些賓客日夜飲酒作樂,沉溺于酒色之中,四年之后,因酒色過度而死。
“醇酒婦人”這個典故原指沉溺于酒色,后常用于形容頹廢腐化的生活。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2.典故: 想當(dāng)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lǐng)兵北伐,收復(fù)洛陽、長安等地。
金戈,用金屬制成的長槍。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
都是當(dāng)時精良的軍事裝備。這里指代精銳的部隊。
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南朝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肴開開鮮。廚師送來后,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欲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嘗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么辦?”于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么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xué)問好,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佛印又問:“草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那么魚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后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于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寫好了上聯(lián),下聯(lián)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lián)是什么?”蘇東坡回答說:“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蘇東坡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下聯(lián)乃‘積善人家慶有余’。”蘇東坡聽完,佯裝驚嘆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里有魚(余)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dāng)”。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佛印笑笑回答說:“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
從此以后,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
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 據(jù)現(xiàn)代人分析推測,由于當(dāng)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后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 的人,《史記?殷本紀(jì)》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 為長夜之飲。
"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終導(dǎo)致商代的滅亡。
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fā)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shù),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wèi)?zhàn)于鄢陵,楚 國打了敗戰(zhàn),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準(zhǔn)備下一次戰(zhàn)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 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
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zhàn)事的子反殺了。
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zāi)民。
災(zāi)民欣喜若狂,當(dāng)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么不再丟一次帽子啊。簞醪勞師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zhàn)敗后,為了實現(xiàn)"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 "的復(fù)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并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 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越中父老獻美酒于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xiàn)在還有" 投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所載,戰(zhàn)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 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鐘,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將這一鐘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后都醉了。
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后到并且酒很 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后,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jīng)是有失禮節(jié) 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zé)酒薄,不要太過份了。
于是不辭而歸。宣王于是發(fā)兵與齊 國攻魯國。
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 求,便不必再擔(dān)心楚國來找麻煩了,于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 了犧牲品。 鴻門宴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 , 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dāng)陽君擊關(guān),項羽入咸陽后,到達戲西,而劉 邦則在霸上駐軍。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guān)中稱王,項 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zhàn)在即。
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 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并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 伯答應(yīng)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 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 羽發(fā)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yīng)。
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 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guān)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 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dāng)?shù)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后,又問能再飲酒嗎, 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么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 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 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xiàn)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并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 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
后人將 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漢高祖醉斬白蛇《史記?高祖本紀(jì)》記載: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 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西澤中,將勞工放走,結(jié)果只有 十來個壯士愿意跟隨劉邦。
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 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
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么也 不怕,說:是壯師的跟我來,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 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shù)里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 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 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 因擋在路上被赤帝 子所斬。
后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后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文君當(dāng)壚 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有一富家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因愛慕司 馬相如,司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開始又不予資助, 兩人到臨邛,盡賣其車騎后,買了一酒舍酤酒。
而令文君當(dāng)爐。司馬相如也與保庸 雜作,滌器于市中。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夫婦愛情堅貞不逾的佳話。歷史上臨邛也成 為釀酒之鄉(xiāng),名酒輩出。
文君酒成為歷史名酒,唐代羅隱的《桃。
古井貢酒的歷史:
古井貢酒具有1800多年的酒文化歷史,據(jù)考證,古井貢酒始于建安元年,當(dāng)時的魏國丞相曹操將家鄉(xiāng)亳州特產(chǎn)九醞春酒及釀造方法獻給漢獻帝,自此,該酒便成為歷代皇室貢品。
古井貢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南北朝時,在亳州的減店集,人們發(fā)現(xiàn)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們用此井水釀酒、泡茶,回味無窮。
相傳,有個將軍因作戰(zhàn)失利,臨死前將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誰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潤喉,所釀之酒,十里飄香,古井名聲大噪,人們稱之為天下名井。
擴展資料:
古井貢酒,屬于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昧經(jīng)久不息的特點。
它以安徽淮北平原優(yōu)質(zhì)小麥、古井鎮(zhèn)優(yōu)質(zhì)地下水以及顆粒飽滿、糯性強的優(yōu)質(zhì)高梁為原料,并在亳州市古井鎮(zhèn)特定區(qū)域范圍內(nèi),利用其自然微生物環(huán)境,按古井貢酒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而成。
古井貢酒呈香、呈味的酯類物質(zhì),在種類和含量上普遍多于其他濃香型大曲酒。通過目前的定量分析,古井貢酒含有80多種香味物質(zhì),比其他濃香型酒多15~30種。
并且這些香味物質(zhì)的含量是其他濃香型酒的2~3倍。同時,在古井貢酒中還擁有一個完整的有機酸丙酯系列,這是其他濃香型大曲酒所沒有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井貢酒
1.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quán),字仲謀,曾建都京口。孫權(quán)(182年——252年),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quán)說“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quán)繼位為江東之主。
2.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后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zhèn)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
3.“想當(dāng)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lǐng)晉軍北伐,收復(fù)洛陽、長安等地。
4.“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nèi)。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5.“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6.佛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7.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到了南宋時期,當(dāng)?shù)乩习傩罩话逊鹭偖?dāng)作一位神祗來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8.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秦昭襄王時(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國三次發(fā)兵攻趙,趙國失利而不屈服。秦為征服趙,又開始政治與外交上的斗爭。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訴趙惠文王,為使兩國和好,雙方可在澠池會盟。陪同趙王前往的是趙國上大夫藺相如。秦王與趙王會飲時,脅迫趙王鼓瑟,并令史官記入秦史,使趙王感到無比難堪。這時,藺相如正氣凜然地強請秦王擊缶,亦令趙國史官記入趙史。秦國官員不服,脅令趙國割15城給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迫請秦國割都城咸陽給趙王祝壽。如此針鋒相對,舌槍唇劍,直到宴會終了,秦王也未能撈到絲毫便宜,只得與趙王言歸于好。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戰(zhàn)爭,雙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會盟高臺。
【釋義】
忍辱:忍受恥辱。負重:承擔(dān)重任。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表示人心胸不凡,能從大處著眼,不計屈辱,能擔(dān)負重任,擔(dān)當(dāng)大事。
【用法】
可用來夸贊能夠顧全大局忍受屈辱,擔(dān)負重任的人。與“臥薪嘗膽”近義。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成語故事】
公元221年,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想奪回荊州,并為義弟關(guān)羽報仇。孫權(quán)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領(lǐng)五萬兵馬迎戰(zhàn)。第二年初,劉備的軍隊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駐扎在長江南岸,聲勢十分浩大。 陸遜見蜀軍占據(jù)有利地形,便堅守不出,手下的將領(lǐng)都認為他膽小怕戰(zhàn)。一次,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乃天下梟雄,連曹操都畏懼他三分。現(xiàn)在,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大敵。我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tǒng)率軍隊,我應(yīng)當(dāng)忠于職守。之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命令,是因為我對國家還有些用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dān)重任的緣故。軍令如山,違令者將按軍法處置,大家切勿違反!”聽了陸遜的這番話后,眾將領(lǐng)都不敢不聽從他的指揮。這樣,吳軍一直堅守不戰(zhàn),維持了七八個月之久。直到蜀軍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時候,吳軍借助順風(fēng)施行火攻,最后終于取得了勝利。 桃園三結(jié)義 建寧二年,幽州太守劉焉發(fā)榜招募義兵鎮(zhèn)壓黃巾起義軍。榜文發(fā)至涿縣,劉備想前往應(yīng)募,卻苦于財力不足,恰巧遇見為人豪爽的張飛愿資財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飲酒。這時他們遇上了投店的關(guān)羽。原來,關(guān)羽也是一好漢,只因殺了家鄉(xiāng)的惡霸,背井離鄉(xiāng),準(zhǔn)備應(yīng)征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張飛莊后桃花園中,祭拜天地,結(jié)為兄弟,立誓“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從此,三人患難與共,結(jié)成生死之交。
宋揮玉斧 該典故講述的是宋朝與大理國之間厘定邊界的事情。
出自南宋筆記記載,未見于正史。 元跨革囊 1206年(丙寅年),鐵木真統(tǒng)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軍事奴隸制的蒙古汗國。
蒙古貴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諸番,而后形成南北夾攻南宋的戰(zhàn)略。為此,他們先征服大理。
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領(lǐng)10萬大軍,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親自率領(lǐng),南下過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麗江東部,再南攻大理。
是年9月,忽必烈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地點在現(xiàn)在的長江第一灣),渡江后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 望采納,謝謝。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