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伴L歌懷采薇”一句中采用的典故有:
1.《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2.《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贝颂幇涤枚姷木湟猓枰允惆l(fā)自己的苦悶。
【原文】
《野望》 王績(隋末唐初)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展資料
1. 《野望》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皷|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坝我馈保貌懿佟抖谈栊小分小霸旅餍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迸e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這首詩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2.詩經《小雅.采薇》內容介紹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戎卒返鄉(xiāng)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jié)著重寫戍邊征戰(zhàn)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xiāng)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zhàn)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xiàn)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小雅.采薇》
參加資料百度百科——《野望》
查無《野望》這首詩,應當是《野望》。
詩中借用典故的詩句是: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
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zhèn),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
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祎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
這兩句寫望。原文如下:《野望》唐代: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王績的《野望》最后一句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作者面對牧者獵者雖相見而不相識。
自己甘愿過“采薇而食”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作者不問世事的閑適思想,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杜甫的《野望(其一)》最后一句“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意思是我獨自地騎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 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郁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
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杜甫的《野望(其二)》最后一句“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作者因野望而生愁,國破家亡,天涯漂泊;加之遲暮多病,報國無門,感慨無限。
最后一句點題并與首句呼應。語言凝練,感情深沉。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