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5.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6.山隨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10.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1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1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1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1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1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18.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1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20.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2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2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2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
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蘇軾《和子由論書》云壽處士老儒林,書法精明古學深。———王冕《挽吳孟思》吾家讀書法,一字亦當核。
———陸游《晨起》古有忘言行畏壘,今無書法可柴桑,———陳杰《和曾平山見貽蚤自溫榮挹艷香韻》三古絕編徒自圣,二王書法恐非臣?!钍渡茸釉姟窌▏蕾H褒,明辨邪正要。
———劉黻《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太史藏書法,門生助紼謳?!畎住顿浰就郊媸讨兴涡I挽詞四首》蘇公書法自顏行,猶謂蔡公居第一。
———趙蕃《觀徐復州家書畫七首》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周必大《送張端明赴召》云濤處士老儒林,書法精明古學深。
———王冕《挽吳孟思》。
1,鄭板橋 《題竹蘭詩》日日臨池把墨研,何曾粉筆去爭妍。
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2,黃庭堅世人但學蘭庭面,欲換風骨無金丹。
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3,杜甫《飲中八仙歌》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4,李欣《醉后贈張九旭》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
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露頂據胡床,長叫兩三聲。
興來灑素壁,揮毫如流星。5,李煥《贈零陵僧》張顛沒后二十年,謂言草圣無人傳。
零陵沙門繼其后,新書文字大如斗。興來走筆如旋風,醉后耳熱心更兇。
忽如斐旻舞雙劍,七星錯落纏蛟龍。又如吳生畫鬼神,魑魅魍魎驚本身。
鉤鎖相連勢不絕,倔強毒蛇爭屈帖。6,李白《贈懷素草書歌》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shù)千行。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
恍恍如聞魔雷驚,時時只見龍蛇走。7,韓偓《題懷素草書屏風》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尤有墨跡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若教臨水照,字字恐成龍。8,王夢樓《快雪堂跋》曾聞碧海掣鯨魚,神力蒼茫運太虛。
問氣古今三鼎足,杜詩韓筆與嚴書。9,竇冀《懷素上人草書歌》狂僧揮瀚狂且逸,獨任天機摧格律。
龍虎漸因點畫生,雷霆卻避鋒芒疾。魚箋絹素豈不貴,只嫌局促兒童戲。
粉壁長廊數(shù)十間,興來少豁胸襟氣。長幼集,賢豪至,枕糟藉麴猶半醉。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紙縱橫千萬字。10,傅山《論書》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
平原氣在胸,毛穎足吞虜。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hongbo1971 書法必寫的36首詩詞(轉載)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36.《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登幽州臺歌》和《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詩開創(chuàng)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杜甫稱贊他:“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白居易贊他:“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表n愈稱贊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都對他在唐詩發(fā)展上的功績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詩人的公論,至于他的《感遇詩》直接啟發(fā)了張九齡《感遇》和李白《古風》的創(chuàng)作,李白繼承他以復古為革新的理論,進一步完成唐詩革新的歷史任務,更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
1. 一誠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
(集爭坐位帖字) 2. 一亭盡攬山中趣;幽室能觀世外天。(集蘭亭序字) 3. 一庭花發(fā)來知己;萬卷書開是古人。
4.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陰百道泉。 5. 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
6. 一室圖書自清潔;百家文史足風流。(集醴泉銘字) 7. 一路沿溪花復水;幾家深樹碧藏樓。
(集唐詩句) 8. 一窗佳景王維畫;四壁青山杜甫詩。 9. 一溪煙水明如畫;十畝桑田誰并耕。
10. 一榻夢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頭詩。(林則徐) 11. 一藏梵聲濤在口;滿林花影月苞山。
(集懷仁圣教序字) 12. 二分詩景八分畫;樓外江聲天外峰。 13. 卜鄰喜近清涼宅;與客同參文字禪。
14. 人有不為斯有品;己無所得可無言。(集蘭亭序字) 15. 人多瑤草琪花氣;家有蘭臺石室書。
16. 人間清品如荷極;學者虛懷與竹同。 17. 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
(張大千) 18. 人品若山極崇峻;情懷與水同清幽。(集蘭亭序字) 19. 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懷暢若當風蘭。
(集蘭亭序字) 20. 人得交游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1. 大文間世有述作;至樂在人無古今。
(集蘭亭序字) 2. 大賢自合為九列;清風可以流萬年。(集蘭亭序字) 3. 大膽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斷腸詩。
4. 大懼與眾人同數(shù);須知保晚節(jié)尤難。(集爭坐位帖字) 5. 萬花深處松千尺;群鳥喧時鶴一聲。
6. 萬里山川皆入畫;一庭花木又催詩。 7. 萬里秋風吹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
(集杜甫句) 8. 萬里波濤歸海國;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懷仁圣教序字) 9. 萬頃洪波閑眉界;九秋鶴舉健精神。
10. 萬岫煙云迷嶺外;千重紫氣鎖山頭。 11.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12. 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云物月華中。(集唐詩句) 13. 萬類靜觀咸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
(集蘭亭序字) 14. 萬樹蒼顏千里翠;一樓新色滿城輝。 15. 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huán)列自家山。
16. 萬壑泉聲云外去;數(shù)點秋色雁邊來。 17. 與世不言人所短;臨文期集古之長。
(集蘭亭序字) 18.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19. 與賢者游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
(集蘭亭序字) 20. 與弦作契風生竹;列坐為情水抱山。(集蘭亭序字) 1. 才大古來難適用;人生何處不相逢。
(集蘇軾句) 2. 才名挺出如東野;佛理清深是子瞻。(集爭坐位帖字) 3. 才名震溢李供奉;畫理清深王右丞。
(集爭坐位帖字) 4. 才高自覺風云闊;情重反疑華岳輕。 5. 才能濟變何須位;學不宜民枉有官。
6. 山水之間有清契;林亭以外無世情。(集蘭亭序字) 7. 山外斜陽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書。
8.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為一日不可無。(集蘭亭序字) 9. 山含暖氣千林翠;園囀鶯聲萬花榮。
10. 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何紹基) 11. 山河興廢人搔首;風雨縱橫亂入樓。
(集陸游句) 12. 山澤高下理所著;金石刻作臣能為。(集繹山碑字) 13. 山靜日長仁者壽;荷風香善圣之清。
(集玄秘塔字)。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揚雄《法言》▲把筆深淺,在于去紙遠近,遠者浮泛虛薄,近則瘟鋒體重。唐.盧攜《臨池訣》▲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依筆,則有力。
黃庭堅《論書》▲所謂法則,懨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五代.李煜《書述》▲右軍用筆內懨,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豐坊《書訣》▲執(zhí)筆在乎便穩(wěn),用筆在于輕?。狠p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清.馮武《書法正傳》▲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應,上下相接為佳。
宋.姜夔《續(xù)書譜》▲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論書》 ▲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
唐.韋續(xù)《墨藪》▲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蓮《臨池管見》▲學有規(guī)矩,字有體法;不然則筆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貴在結構:一筆之法妙在起止。結構之道,尤在乎筆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將能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shù),全仗筆尖筆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清.周星蓮《臨池管見》▲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
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藝舟雙輯》▲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
宋.姜夔《續(xù)書譜》▲發(fā)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古人作纂,分,真,行,草書,用筆無二,必以正鋒為主,間用側鋒取妍。
分書以下,正鋒居八,側鋒居二,纂則一毫不可測也。明.豐坊《書訣》▲古人一點一畫,皆使鋒轉筆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處乃用使轉;古人一牽一連,皆旋轉,正心著紙,無一黍米倒塌處。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字劃承接處,第一要輕捷,不著筆墨痕跡,如羚羊掛角。學者工夫精熟,自能心靈手敏。
然便捷須精熟,轉折須暗過,方知折釵股之妙。暗過處,又要留處行,行處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數(shù)畫之轉接欲折,一畫之自轉貴圓;同一轉也,若誤用之,必有病,分別行之,則合法耳。清.笪重光《書筏》▲鋒既著紙,即宜轉換:于畫下行者,管轉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要使筆鋒行字畫中,如入骨既立,雖豐瘠不同,各自成體。宋.李彌孫《筠溪集》▲書之大要,可一言而盡之。
曰:筆方勢圓。方者,折法也,點畫波撇起止處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圓者,用筆盤旋空中,作勢是也,圓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貞《學書捷要》▲圓以規(guī)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圓互用,猶陰陽互藏。
所以用筆貴圓,字形貴方。圓乃神圓,不可滯也;方乃通方,不可執(zhí)也。
明.項穆《書法雅言》▲古人作書,落筆一圓便圓到底,落筆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種章法?!短m亭》用圓,《圣教》用方,二貼為百代書法楷模,所謂規(guī)矩方圓之至也。
▲以轉束言之,則內方而外圓;以筆質言之,則骨方而肉圓。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柔潤則肥瘦皆圓,硬燥則長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達于形質,圓扁在形質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契出之。
圓筆用佼,方筆用翻,圓筆不佼則痿,方筆不翻則滯。近代.康有為《廣藝舟雙輯》▲用筆尖如落鋒勢,無一毫如尖鋒勢,意況生舉,爽爽若神,為一字,須數(shù)體俱入。
晉.王羲之《論書》▲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
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起有分合緩急,收有虛實順逆,對有反正平串,接有遠近曲直。清.劉熙載《藝概》▲用筆要沉著,沉著則筆不?。挥忠撿`,虛靈則筆不板。
解此用筆,自有逐漸改觀之效。筆要巧拙互用,巧則靈度,拙則諢古,合而參之,落筆自無輕挑渾濁之病矣。
清.秦祖永《桐陰畫訣》▲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疾澀二法,書妙盡矣。
東漢.蔡邕《石室神授筆勢》▲筆貴繞左,書尚遲澀,此君臣之道也。唐.林蘊《拔鐙序》▲作書用筆過快,則無頓挫,過遲則不勁利。
清.梁獻《學書論》▲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
清.劉熙載《論用筆》▲下筆而剛決不滯,揮翰墨而厚實深沉。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山舟曰:筆要軟,軟則遒;筆頭要長,長則靈;墨要飽,飽則腴;落筆要快,快則意出。
清.梁同書《頻羅奄論書》▲筆法過于刻露,每易傷韻。運筆鋒須要取逆勢,不可順拖也,即無生氣,又見稚弱。
清.秦祖永《桐陰畫訣》▲人但知筆墨有氣韻,不知氣韻全在手中。清.笪重光《畫。
勵志古詩詞1、《浪淘沙》劉禹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2、《竹石》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3、《贈蕭瑀》李世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4、《西游記》吳承恩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5、《贈梁任父同年》黃遵憲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6、《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fā)憤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7、《長歌行》漢樂府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8、《雪梅》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9、《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0、《獄中題壁》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11、《金縷衣》無名氏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12、《勸學》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13、《春宵》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14、《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15、《遣興》袁枚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16、《論詩十絕》戴復古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17、《戲為六絕》杜甫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勵志古詩詞大全 時間:2012-12-26 08:00來源: 好詞好句網 作者:西海篇一:《龜雖壽》作者: 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篇二:《七步詩》作者: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篇三:《燕昭王》作者: 陳子昂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篇四:《論詩十絕》作者: 戴復古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篇五:《題畫竹》作者: 戴熙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篇六:《登高》作者: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篇七:《山行》作者: 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篇八:《題烏江亭》作者: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篇九:《小松》作者: 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篇十:《詠史》作者: 高適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篇十一:《己亥雜詩》作者: 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篇十二:《公子行》作者: 貫休錦衣鮮華手擎鶻,閑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篇十三:《回鄉(xiāng)偶書》作者: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篇十四:《憫旱》作者: 洪亮吉鎮(zhèn)心帷車坐,偏愁云氣晴。
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篇十五:《長歌行》作者: 樂府詩集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篇十六:《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作者: 李白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篇十七:《馬詩》作者: 李賀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篇十八:《讀》作者: 李九齡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huán)。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書法名言100句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5、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6、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
7、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8、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9、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10、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11、龍威虎振,劍拔弩張。12、不怕衣服有補釘,只怕心靈有污點。
13、莫道浮云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14、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15、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閑圣道也。16、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17、山隨平野近,江入大荒流。18、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19、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量其力。
20、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2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2、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2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流無人舟自橫。
2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25、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6、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27、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28、蟬噪林愈靜,鳥嗚山更幽。29、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30、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在于心手。
31、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32、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33、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34、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5、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
36、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3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8、云鶴游天,群鴻戲海。39、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
4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4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4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4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45、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4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47、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48、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書法創(chuàng)作常用的古詩詞名句:一、天地山水 1. 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曠沙岸凈,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 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9.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yǎng)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12.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4.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5.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日月風雨 1.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原游》 3.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4.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 明月卻多情, 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8.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唐朝.王維《鳥鳴澗》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江樓感舊》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13. 暮雨不來春不去,花滿地月朦朧——宋.賀鑄《江城子》 14.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唐朝--岑參《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 19.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朝.劉長卿《別嚴士元》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元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 21.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22.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內樹,若個是真梅——唐.東方虬《春雪》 24.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唐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玉管 “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p>
(隋?;薛道衡《初學記?;詠苔紙》)翠管 “玉窗拋翠管,清袖掩銀鸞?!?(唐?;李遠《觀廉女真葬》)銀管 “蜀王宮樹雪初消,銀管填青點點描。”
(元?;袁桷《薛濤箋》)象管 “象管細軸映瑞錦,玉麟棐幾鋪云肪?!?(宋?;米芾《寄薛郎中紹彭》)筠管 “窗里日光飛野馬,案頭筠管長蒲盧?!?/p>
(唐?;韓偓《安貧》)斑管 “輕輕斑管書心事,細摺銀箋寫恨詞?!?(元?;白仁甫《陽春曲題情》)毫管 “云濤觸風望,毫管和煙搦。
聊記夢中游,留之問禪客。” (唐?;陸龜蒙《紀夢游甘露寺》)寸管 “本經史而為詞章,盍展長才與寸管?!?/p>
(清?;林則徐《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毫 “夜開金鑰詔辭臣,對御抽毫草帝綸。” (宋?;王安石《題中書壁》)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筆》)兔毫 “會得窺成績,幽窗染兔毫?!?/p>
(唐?;羅隱《寄虔州薛大人》)柔毫 “憶挈柔毫就石渠,春風花藥襲襟裾。” (清?;姚鼐《過程雨門墓下作》)弱毫 “物新唯人舊,弱毫多所宜。”
(晉?;陶淵明《答龐參軍》)秋毫 “轉腕摧峰增崛崎,秋毫繭紙常相隨?!?(唐?;朱逵《懷素草書歌》)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無尺鐵。
平生所韜蓄,到死不開豁。” (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霜毫 “霜毫擲罷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p>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銀毫 “揮灑銀毫,舊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中山毫 “隱侯三玄士,贈我栗岡硯。
灑染中山毫,光映吳門練。” (唐?;李白《殷十一贈栗岡硯》)玉兔毫 “鋒芒妙奪金鳴距,纖利精分玉兔毫?!?/p>
(五代?;齊己《寄黃暉處士》)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 (宋?;黃庭堅《劉暉叔洮河綠石硯》)毫錐 “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p>
(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毫穎 “試卷波瀾入毫穎,莫教歐九識劉幾?!?(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翰 “亦曾戲篇章,揮翰疾蒿矢?!?/p>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歸吉州》)毫翰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西晉?;左思《詠史》)弱翰 “豈無弱翰,才不克贍。” (晉?;陸云《答大將軍祭酒顧令文》)寸翰 “騁我逕寸翰,流藻重華芳?!?/p>
(魏 ?;曹植《薤露行》)毛穎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穎頭尖漫費呵?!?(金?;龐鑄《冬夜直宿省中》)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魯魚乖?!?/p>
(元?;倪瓚《畫竹寄張?zhí)烀瘛罚├跷?“書來乞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宋?;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雞距 “雞距初含潤,龍鱗不自韜?!?/p>
(宋?;梅堯臣《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諸毛 “又論諸毛功,劈水看蛟螭?!?(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毛錐 “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p>
(宋?;陸游《醉中作行草數(shù)紙》)退鋒郎 “禿友退鋒郎,功成鬢發(fā)傷。” (清?;陶谷《清異錄?;文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