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三要素包括情緒體驗、情緒表現、情緒生理。
因為情緒具有獨特的主觀體驗和外部表現,他們與生理基礎一起就被看做是情緒的三要素,對情緒管理非常重要。
情緒的三要素之一:情緒體驗
情緒具有獨特的主觀體驗色彩,即喜、怒、悲、懼等。各種具體情緒的主觀體驗色調都不相同,他們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經驗、需要、追求的目標、認知評價等各方面的差異,同一環(huán)境對不同的人可能意味著不同的情境,因而產生的情緒也可以不同。
但是特定的情緒體驗的感受色調,既沒有個體、民族的差異,也沒有性別、年齡的差異,情緒體驗的不變性是使情緒在人際間產生共鳴的保證。
情緒的三要素之二:情緒表現
情緒具有獨特的外部表現形式,即表情。表情是表達情緒狀態(tài)的身體各部分的動作變化模式,表情動作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情緒語言,它以有形的方式體現出情緒的主觀體驗,成為人際間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工具之一。
情緒包括面部表情、體態(tài)表情和聲調表情。
情緒的三要素之三:情緒生理
情緒產生時必然伴隨著顯著的生理變化,中樞神經系統對情緒起著調節(jié)和整合的作用。大腦皮層對有關感覺信息的識別和評價在引起情緒以及隨后的行為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網狀結構的激活是產生情緒的必要調節(jié);邊緣系統參與情緒體驗的產生;內分泌系統與自主神經系統之間的聯系直接參與情緒反應。
中樞各部位的功能既是定位的,又兼受皮層的整合。由此看來,每一次情緒的發(fā)生,都是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各級水平、軀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整合活動的結果。
情緒,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情緒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跟心情、氣質、性格和性情有關。補充定義:物質在受限范圍內運動,以體現思維變化的表現形式。思維通過肉體活動產生的視覺信號、聲音信號、觸覺信號等所有信息的統稱。
情緒是由以下四種成份組成的:1.情緒涉及身體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表達形式。2.情緒是行動的準備階段,這可能跟實際行為相聯系。3.情緒涉及有意識的體驗。4.情緒包含了認知的成分,涉及對外界事物的評價
情緒三因素學說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70年代提出的。他把情緒的產生歸之于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認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其中,認知因素中的對當前情境的評估和過去經驗的回憶,在情緒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沙赫特等人將大學生試分為三組,各組都自愿接受同一種藥物注射(腎上腺素,但被試不知),注射時,主試向三組被試解釋的藥物效應各不相同。對甲組告之藥物將使你心悸、手抖和臉部發(fā)熱(這正是腎上腺素的反應);對乙組告之藥物將使你感到身上輕度發(fā)癢,手腳有點發(fā)麻;對丙組則不給予任何說明。藥物注射后,讓三組被試分別進入兩種預先安排的情境:愉快情境和惹人發(fā)怒的情境(強行要求被試回答一些繁瑣的問題,并吹毛求疵,橫加指責)。按照這種設計得到六種不同結果。最終發(fā)現乙組和丙組的大多數被試在愉快情境中顯示愉快的情緒,在發(fā)怒的情境中感到憤怒,而甲組不受情境的影響。雖然都受到同樣外界環(huán)境,內部生理效應相同,但是情緒體驗并不相同。由此說明外界環(huán)境不能決定情緒反應,內部生理機制也不能決定情緒反應,而個體對生理效應的認知性解釋對情緒體驗起決定性作用。即當現實事件與建立的內部模式一致時,也就是與過去經驗相一致時,活動平穩(wěn)進行,人不會出現明顯的情緒反應,如甲組被試一樣,他們遇到的生理效應與經驗一致,因此沒有明顯的情緒反應。當現實事件與已建立的內部模式不一致時,也就是與經驗不吻合時,已有的經驗就會被打破,因此產生情緒反應。如乙組和丙組,他們遇到的生理效應在他們已有經驗不存在,或者說不符合他們已有的經驗,已有的經驗必須被打破,并重新建立第二種經驗,從而產生了情緒體驗。因此,沙赫特認為情緒和情感是認知活動“折射”而產生的
需要是情緒產生的基礎。
需要是指人體組織系統中的一種缺乏、不平衡的狀態(tài)。需要一般具有對象性、階段性、社會制約性和獨特性特征。人類個體需要的產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生理狀態(tài)、情境和認知水平。根據不同標準,需要可以劃分為不同種類。
以上就是關于產生情緒的基礎因素是什么 ,情緒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什么的全部內容,以及產生情緒的基礎因素是什么 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4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