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東山
見《全唐詩·卷一百九十三》韋應物(唐,詩人。以詠物詩著稱)《上方僧》:“見月出東山,上方高處禪。空林無宿火,獨夜汲寒泉。不下藍溪寺,今年三十年?!绷硪姟稑犯ぞ砹濉るs曲歌詞五》鮑照(宋)《朗月歌》:“朗月出東山,照我綺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靚妝坐帷里,當戶弄清弦。鬢奪衛(wèi)女迅,體絕飛燕先。為君歌一曲,當作《朗月篇》。酒至顏自解,聲和心亦宣。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氣間?!?/p>
正襟危坐
《史記·日者列傳》“宋、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p>
一葉之扁舟
唐·黃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暮煙冪冪鎖村塢,一葉扁舟橫野渡?!?/p>
月明星稀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橫槊賦詩
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自言自語橫槊賦詩?!?/p>
逝者如斯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杯盤狼藉
《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前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蘭槳,
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p>
客有吹洞蕭者,
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
余音裊裊,
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問客曰:
“何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
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
郁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
下江陵,
順流而東也,
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
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
漁樵于江渚之上,
侶魚蝦而友糜鹿,
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與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
托遺響于悲風?!?/p>
蘇子曰: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于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
茍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
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
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
不知東方之既白。
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作戰(zhàn)各方曹操 劉備,孫權指揮官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兵力約160,000 約50,000傷亡不詳 不詳赤壁之戰(zhàn)長坂之戰(zhàn)–烏林之戰(zhàn)–江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之一。
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fā)起荊州戰(zhàn)役,然后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lián)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zhàn)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guī)模江河作戰(zhàn),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zhàn)事。進取荊州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zhàn)、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tǒng)一北方的戰(zhàn)爭。
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后,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于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tǒng)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shù)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余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tǒng)一天下。
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粦?zhàn)而降于曹軍。
荊州水軍數(shù)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zhàn)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后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后占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yǎng)軍民、穩(wěn)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沒有理會他的建議。
曹軍的作戰(zhàn)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jiān)護軍,于禁、張合、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tǒng)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
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
魯肅與劉備相遇于當陽,后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并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余人聯(lián)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lián)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睂O權不愿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曹操,又顧慮孫劉聯(lián)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
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zhàn)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于長阪,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p>
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zhàn)”;(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lián)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后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后患。
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并不向曹。孫權增強聯(lián)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
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tǒng)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編輯]兵敗烏林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
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zhàn)斗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zhàn)不利。
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zhàn)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zhàn)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zhàn)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采用火攻戰(zhàn)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敝荑げ杉{了黃蓋的建議,并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zhàn)船。
黃準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guī)律,幾天嚴寒日過后,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yōu)闁|風,南風。
據(jù)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準備的船艦出發(fā),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
神宗元豐五年(一零八二年)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乘舟游覽黃州城外赤鼻磯,遙想八百多年前,三國時代孫權破曹軍的赤壁之戰(zhàn),作《赤壁賦》,表達對宇宙及人生的看法。
同年十月重游,又寫了一篇《后赤壁賦》,兩文后世傳誦不絕,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杰作。本卷為友人傅堯俞(一零二四年~一零九一年)書前赤壁賦,自識:“去歲作此賦”,所以知道是元豐六年書,時四十八歲。
此卷行楷書,結字矮扁而緊密,筆墨豐潤沉厚,是蘇軾中年時期少見的用意之作?!妒汅拧份d:卷高七寸五分,橫七尺二寸五分。
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稱:“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又稱:“此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
此帖運筆古拙內涵,非尋常蘇軾法書可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賞析: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一零八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其間,他縱情山水,兩賦赤壁。世人稱夏歷七月十六所作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所作為《后赤壁賦》,是為一時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問答的辭賦結構 賦是介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自荀子《賦篇》創(chuàng)其名后,歷史上先后有鴻篇巨制的漢賦、駢偶講究的駢賦、格律嚴謹?shù)穆少x。至唐,科舉考試中仍要按聲律平仄寫賦。
杜牧的《阿房宮賦》可稱濫觴,宋歐陽修《秋聲賦》已趨成熟。蘇軾才華橫溢,他擺脫了堆砌典故、拘守聲律的束縛,在句法自由、結構自由、韻律自由中,既保持賦的形體,又含詩味的濃郁,且與散文亦迥乎有別。
因此,《前赤壁賦》行走自由、似詩如畫,可以說是散賦中杰出的代表作。 歷來游記以游賞山水為題材,大多用記游寫景抒情為常法。
蘇軾游記赤壁,推陳出新。首先,他記敘之體是虛擬的主客對答的結構形式。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tǒng)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fā)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
其次,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但《前赤壁賦》每段首句或開頭幾句又多為散句。
如首段“舉酒屬客”“少焉”為散句,第二段開頭“于是飲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則以散句為主??梢姡纳⒕涑煞荻嗵?。
但是,既然是賦,則應該用駢句或近乎駢句為主。《前赤壁賦》以四字六字為多,幾同于“四六文”。
讀之于整飭中見參差,整齊中顯自由。這樣既顯示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特質和情韻,卻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講究又不為束縛。
最后,辭賦講究聲韻美。《前赤壁賦》多處押韻,卻換韻較快。
每段一韻或幾韻不等,而且換韻處往往是文義的一個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的“慕”“訴”“縷”“婦”,第四段的“鹿”“屬”、“粟”“窮”“終”“風”,以及末段的“主”“取”與“色”“竭”“適”等。
總之,《前赤壁賦》以文為賦,藏韻于不覺;借客設問,嘆人生之如寄。用辭賦之語言形式,卻又棄尋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爾乃”“是以”等等也拋而不用。
這是大家的蘇軾兼取散文和辭賦的優(yōu)點、手法作賦,是蘇軾此賦出新處,亦是絕妙處。 詩化的景情融合 讀《前赤壁賦》,我們感到蘇軾寫的景美。
你看,一葉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與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動還是船移,御風還是乘云,是實景還是虛象,說是又不是了。
然而,文章寫得卻是常景,正如。
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加以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
在獄中一百多天,受審十余次,慘遭折磨。后經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元豐三年二月,蘇軾由開封到了黃岡,直到元豐七年四月才離開。 前后《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的七月和十月,這是蘇軾政治上失意,行動上不自由,生活貧困,心情極其苦悶的時期。
隨著政治權利和行動自由的喪失,戴上了“思過而自新”的“罪人”帽子,在沉重的精神壓力下,東坡內心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他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紛擾和虛無,他哀嘆人生如夢,愁緒難譴:“萬事到頭終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彼释麖哪俏ㄒ徊蛔兌峙c世事無關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脫。
在黃州的四年,他過著清苦恬淡的生活,與和尚為友,同漁樵雜處置地耕田,種桑養(yǎng)牛。這時,他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從而在《前赤壁賦》里抒發(fā)了這種感慨,流露出超然出世的思想。
然而,東坡畢竟是一個胸懷曠達,政治上有抱負的人,表現(xiàn)在他的詩、文、書、畫中是豪放的風格和浪漫的色彩。蘇軾處于當時的復雜政治斗爭中,本來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但在入獄受審并貶謫黃州的沉重打擊下,他不由得不從佛老思想中尋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
可是,他終究未能超脫也不甘超脫。黃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對古人的懷念,他觸景生情,傾吐了自己對曾經大顯身手、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崇敬、頌揚的感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業(yè)的壯志。
總之,蘇軾的內心是復雜的、矛盾的。消極退隱和積極進取,疾世憤懣與逍遙山水的兩重情緒,在與世無爭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協(xié)的積極精神和鄙棄富貴、傲然獨立的曠達情懷。
譯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
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贊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yōu)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后升起,盤桓在斗宿與牛宿之間。
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于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
乘著輕風(在江面上)無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這時喝酒喝得高興起來,敲著船邊,指打著節(jié)拍,應聲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余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軾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東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與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蘇軾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
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fā)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賞析]無端受屈、含冤入獄的蘇軾,在"烏臺詩案"結案后不久,就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所幸的是黃州地方官吏欽慕他的為人與俊才,非但不加管束,還常常任他在管區(qū)內縱情游山觀水,而情豪興逸的蘇東坡則每游一地必有詩文紀盛,《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不朽名篇。作者以往的游記散文,大多以紀游寫景或于紀游中借景抒情為主,而東坡的不少散文,卻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寫法。
在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著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fā)表議論為主。借題發(fā)揮,借景立論的獨特風貌貫串于字里行間。
《前赤壁賦。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