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jīng)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xiàn)了短期內(nèi)經(jīng)濟終于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
元嘉之治是指宋武帝至宋文帝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宋孝武帝對元嘉時期制度多所改革。官制方面,他削弱東宮官屬、加強皇宮禁衛(wèi),設(shè)立御史中丞專道制度,取消郡縣官入仕年限、縮短其任期,將服親相臨制度擴大化、制度化。政區(qū)方面,他分割荊、揚,復立南兗、兗和南豫三州。統(tǒng)治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經(jīng)濟方面,他推行土斷,獎勵養(yǎng)馬,限制封山占水,改鑄錢幣,設(shè)立臺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奢侈無度。他的改制,除部分具有積極作用外,大多禍國殃民,從而導致"元嘉之治"局面的衰敗,加速了劉宋王朝的滅亡。
宋武帝劉裕吸取東晉滅亡的教訓,很注意集權(quán)于中央。他重用寒門,壓抑豪門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并土地。主持“土斷”,并設(shè)立許多僑州郡縣,擴大了政府的賦役對象。宋武帝劉裕死后,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后,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因嬉戲失德殺劉義符,立劉裕三子宜都王劉義隆,史稱宋文帝。宋文帝繼續(xù)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宋書·良吏傳序》)宋文,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宋文帝第二次北伐的失敗導致“元嘉之治”衰敗。其實,作為一種政治局面,“元嘉之治”衰敗于宋孝武帝時期。孝武帝對元嘉時期制度多所改革。他的改制除少數(shù)有積極作用外,大多禍國殃民,從而導致“元嘉之治”局面的衰敗,加速了劉宋王朝的滅亡。
宋武帝劉裕死后,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后,大臣徐羨之等殺劉義符,立劉裕三子劉義隆,史稱宋文帝。
宋文帝繼續(xù)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chǔ)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nóng)、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修養(yǎng)生息,社會生產(chǎn)有所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無茍得。
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zhuǎn)死溝渠,于時可免。凡百戶之鄉(xiāng),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p>
(《宋書·良吏傳序》)宋文帝元嘉之世(424─453),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一、第一層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既然是典故,那么”封狼居胥“自然有出處,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來自于《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zhuǎn)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漢武帝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等猛將如云。其中的少年將軍霍去病更是一個傳奇人物,十七歲初次征戰(zhàn)即率領(lǐng)800驍騎深入敵境取得奇功。
雖然他只活到了23歲,但是其短短的一生卻戰(zhàn)功赫赫。據(jù)說霍去病漠北之戰(zhàn)后,”封狼居胥山“ ,以至于”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辛棄疾永遇樂中的”封狼居胥”用的就是霍去病的典故。這是第一層意思。
二、第二層 劉裕父子的成敗 不過辛棄疾永遇樂中的“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并不是那么簡單,其中還有南朝劉裕父子的故事。陶淵明當年“歸去來兮”、“種豆南山下”時,恰好是東晉滅亡,劉裕建立宋朝的時候,這是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第一個政權(quán)。
辛詞上闋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這個有點賣萌的名字“寄奴”,就是宋皇帝劉裕。劉裕和霍去病一樣,少年從軍,屢立戰(zhàn)功。
對內(nèi)平息戰(zhàn)亂,對外致力北伐,取巴蜀、伐南燕、滅后秦,直取長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
2年后,劉裕在建康去世。終年60歲。
辛詞中“元嘉草草”諷刺的是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元嘉是其年號,劉義隆好大喜功,因為“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p>
于是倉促北伐,結(jié)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辛詞中的“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說的就是當年拓跋燾(佛貍)的祠廟留在了當年其南侵的土地,竟然被百姓供奉香火。這首詞的上下闕用父子對比,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一個是兒子的無能,一個霍去病一般勇猛的老爹。
這是第二層意思。三、第三層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第三層,是以劉義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兩個典故來影射當時的南宋。
雖然同樣是宋,但是南北朝還有一個英明果敢、能征善戰(zhàn)的皇帝劉裕;而幾百年后的南宋,卻一直委曲求全,對北方唯唯諾諾。在宋高宗趙構(gòu)時期,主和派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
1161年,誤打誤撞的虞允文率領(lǐng)宋軍在采石磯擊敗了金主完顏亮。詞中的”四十三年“是說,辛稼軒在四十三年前, 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 。
想當年他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樸姑 。”這是辛棄疾意氣風發(fā)的時代。
但是1163年南宋發(fā)起的北伐卻慘敗而歸?!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纷饔陂_禧元年(1205)。
當時南宋有一次準備北伐。賦閑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因此有“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之語。
雖然辛棄疾主張北伐,但是對于當時的形式卻有這擔憂,認為當時的條件并不充分,有可能會出現(xiàn)“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的結(jié)果。果然,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未作充分準備,便貿(mào)然發(fā)動北伐。
當年北伐失利,開禧三年(1207年),在金國示意下,韓侂胄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shè)計劫持至玉津園殺死,函首于金。時年五十五歲。
這是封狼居胥的第三層含義,結(jié)果真得如辛棄疾所說 ,”贏得倉皇北顧 ”。四、辛詞”一片神鴉社鼓“ 隱藏在遙遠北方的致命威脅 辛棄疾在詞中用“佛貍”影射北方的侵略者,我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可是百姓們竟然祭祀當年的侵略者,所以會有:“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對于大家的麻木無能為力,自己空有一番見解和抱負,也只能嘆息: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辛棄疾在很早就曾經(jīng)提到過一個驚人的觀點: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
這是辛棄疾33歲(1172)時在《論亡虜疏》中說過的一句話 。結(jié)束語 最后一次“封狼居胥” 開禧三年(1207年)秋,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26年后,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滅國。南宋終于趁火打劫,收復了一部分失地。
不過元朝漸漸羽翼豐滿以后,于1279年滅宋。辛棄疾的驚人預言在100年以后終于實現(xiàn)了。
不過辛棄疾不知道的是,時間又過了100多年,明成祖朱棣趕走了蒙古統(tǒng)治者。這個能征善戰(zhàn)的皇帝親自率兵五次北征,在遙遠的北方,又完成了一次漢民族的“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 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漢書·霍去病傳》:“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赍,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zhuǎn)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p>
后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wèi)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zhàn),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nèi)),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jīng)此一戰(zhàn),“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馬,威望超過了衛(wèi)青,許多衛(wèi)青部將紛紛轉(zhuǎn)投霍去病。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王玄謨陳說北伐策略,大有得勝回朝之意,文帝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結(jié)果北伐失敗。
作者借此事言當時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在符離(現(xiàn)安徽省宿縣符離集)兵敗的事。
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是兩個不同的典故。
.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指元嘉帝,是劉裕之長子劉義符也就是他繼承人的年號(皇帝登基時使用的封號); 而封狼居胥,則是指霍去病打敗匈奴后“封狼居胥山而還”的事件元嘉草草 倉惶北顧 狼居胥 原指 漢 大將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 去病 率師躬將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zhuǎn)系左大將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韓王 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于 姑衍 ,登臨 翰海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p>
后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的上片運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用三國時吳國國主孫權(quán)(字仲謀)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業(yè);另一個是用南朝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貧,后來憑借自己的努力而當上東晉將領(lǐng),并親自率兵北伐,最終推翻了東晉王朝而自立為帝.詞的下片,也運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用南朝宋文帝劉義?。ā霸巍睘槠淠晏枺┦拢雽W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誤聽王玄謨之言,派王玄謨率兵草率北伐,結(jié)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打得狼狽不堪;另一個是用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廉頗的故實,他曾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后來,趙王以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辛棄疾在此詞中運用這些典故,恰到好處,有助于詞人懷古傷今,表現(xiàn)其收復中原失地的強烈愿望與對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宋文帝在繼承和延續(xù)宋武帝劉裕生前推行的多項改革政策的基礎(chǔ)上開創(chuàng)的一個盛世,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jīng)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xiàn)了短期內(nèi)經(jīng)濟終于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這一時期劉宋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fā)展,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裴松之、范曄、顏延之、祖沖之、何承天等對后世文化影響深遠的名人都活躍在這個時代,建康文學史論在這一時期發(fā)展到巔峰,《世說新語》,《后漢書》,《三國志注》等曠世名著誕生于這一時期,元嘉之治開創(chuàng)了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局面,也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端螘焚澰唬骸拔魸h氏東京常稱建武、永平故事,自茲厥后,亦每以元嘉為言,斯固盛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有什么寓意
這是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下闋第一句,全文如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封狼居胥的典故是:狼居胥山,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積土為壇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典故是: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劉義隆北伐軍遭到重創(chuàng)。魏趁機大舉南侵,直抵揚州,嚇得宋文帝親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觀望形勢。這里影射的是隆興元年四月,南宋孝宗主導的北伐。金朝以戰(zhàn)迫和的目的基本達到,宋朝的妥協(xié)則在于戰(zhàn)場的失利。隆興二年歲末,宋金達成和議。
當時寫作背景是:
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 ,辛棄疾已經(jīng)六十六歲。時韓侂胄為宰相,積極籌劃北伐。前一年,閑置的辛棄疾被起用,年初,又受命鎮(zhèn)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然而朝廷只是利用他主戰(zhàn)派元老的招牌。辛棄疾到任后,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感難有所作為。他支持北伐抗金,但對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yīng)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
這一句意思大致是:明面上說南朝宋劉義隆倉促北伐失利,實際影射四十年前南宋的隆興北伐的失利的前車之鑒,不可不防,作為下幾句引申的立足點。
供參考。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3秒